浅析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困境与对策探析
2019-12-25杨乐桂湖南信息学院湖南长沙410012
□ 杨乐桂(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12)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彰显了我国人民群众的智慧结晶。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也是我国体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创意来自民间,因此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多元性、丰富性、繁多性等特点。迄今为止,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接近1000多种。虽然从数量上看种类较多,大众对其的喜爱程度远不如现代体育项目。由此可知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则显得相形见绌,其发展规模与态势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身心和技能,以及专业都要得到相应的发展。专业知识武装了大学生的头脑,民族传统教育能够使得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发展。然而,在高校体育课程,大部分体育内容采用的是现代体育项目,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采用不多,这就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体育项目没有得到一个弘扬与发展。因此,加大力度发展我国传统民族体育十分有必要。在传统体育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其存在的困境突出,因此,有必要找出制约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探索出一条可行性的路径是目前发展我国传统民族体育迫在眉睫的工作。
1、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困境
1.1、缺乏健全的理论体系
教学活动或是社会活动都需要理论知识的指导,任何生产实践没有理论的支撑和引导都是茫然,容易失败的。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体系的发展相对较为滞后,理论基础也比较薄弱,有关其他传统体育的研究项目的理论严重缺乏,现状亦不容乐观。除此之外,专门的教材和专著较少,没有比较完备的科学系统的教学训练方法理论。截止目前为止,学术界有很多的争论关于传统民族体育教育是否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学虽然只初步确定了框架和门类,而有关成熟的理论指导、整套概念、研究方法等等却很缺乏。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建设是件复杂的工程,一个学科的建设要覆盖很多的知识,对知识进行整理、整合、提取,然后将其用到所建设的学科里面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一门学科来看,在宏观和微观上,都需要按照严格的科学体系、严格的规则、合格的标准上进行体现与落实。民族传统体育是一门交叉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学科与范围很广,因此他相对比较复杂。它的发展之所以会比其他学科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科学体系,没有一套健全的理论体系做基础的指导。
1.2、民族传统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是我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传统悠久的国家,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的国家,它应该具有中国的特色和印上中国文化记号。
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应该是我国的强项。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民族传统教育现状堪忧,师资是水平匮乏的问题凸显。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就是教师,如果教育活动缺少了教师力量,那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相当较差。也正是如此,这就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我国高校教学现状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教学,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上,专业不对口的教师上专业课,限制了专业课程的全方位开设,同时也无法保障教学质量。
由于学习民族传统专业的教师却很少,所以这就让教学质量不理想。在一些高校中,因为专业对口的教师缺乏,所以关于这方面的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有待提高。难以为学科理论建设工作以及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也就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无法与现代体育进行有效的结合。在高校的民族体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一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上课的教师或是青年教师,或是老教师,青年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科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不够高。老教师虽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的教学思想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意识不能与时俱进。这就让师资队伍的结构失衡。教学的中坚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上去。因此,必须要采取一定的促使这两类的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从我国高校的民族传统教学技能水平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亟待提高,同时还存在着教师倦怠现象。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人们智慧的结晶,它拥有着许多的内容,涉及到的文化、体育知识很广。然而由于此学科的发展历史不长,这就造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在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上存在薄弱环节。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大学生就业率低、教师的科研贡献率低,也就限制了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
1.3、专业课程指导思想不明确
我国高校培养的是为社会服务的人才,高校的使命有三,第一是培养专业人才;第二是进行科研;第三是为社会服务。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开设民族体育课程专业,但是开设此专业的目标和宗旨尚不是很清晰。传统的体育教学课程的开设是围绕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增强体质,发展专业技能开展的教学活动。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的目的和宗旨包含的范围应该更广泛,因为民族传统体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技能,它还应该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博大与精深不单纯是它包含了广泛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倘若离开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那它与一般性的体育技能没有何种区别。目前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是在高校传播主要是以学习技能为主,而对于它深层次的文化学习和来源学习却很少。此种学习的模式就让这本身具有文化趣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没有得到发挥,大学生对它的学习就会丧失热情和兴趣,进而变得让动作技能的学习变得枯燥。
2、促进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对策
2.1、理论学科体系的建立
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学科体系建设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相对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也只能是一纸空文,应该从体育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化学、哲学、法学等学科的角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系统深刻的研究,并多方位、多层面地对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科学地理性探索,才能获取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质特征、价值功能及其发展规律。除此之外,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本领域内专家、名师的指导。作为高校应该集结师资力量,召集国内本行业知名专家来共同商谈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事业大计,共同筑建科学专业体系。对于本专业内的课程设置应该有一定的标准,各个学校在课程开设上应该把本专业的基础学科、重要学科纳入学生的学习范畴,比如民族传统体育概论、民族民间体育概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志等等。当然,为了凸显各个高校的专业特色,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相关的课程,充分发挥自己学校的优势,建设自己的特色课程。无论是开设专业特色课程,还是开设一般课程,都应该要有理论体系作指导。
2.2、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大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有了新要求。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那么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应该基于尊重人的发展规律之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讲授法客观上有它的优势所在,比如能够大面积授课,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涉及到的范围广,但是它最大的劣势是不能够因材施教。如果在大学课堂中能够充分利用讲授法的优势,同时又能够采用可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能够得到大大提升。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技术学习这一单一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不仅要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技巧,还应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在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注重结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练习,提供给学生自己练习、相互练习、分组练习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积极投身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来,更好、更扎实地学习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激发学生更坚定地学习民族传统体育。
2.3、“菜单式”的专业课程设置
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青年一代人努力奋斗,民族传统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有大众需求的专业建设理念,还应该有扎实地实际操作能力。如果要让民族传统体育获得更好的发展还需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将建设理念进行落实,并且也应当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实现“菜单式”的设计。“菜单式”课程设置不仅只存在企业或是民办教育中,它还存在于公办的大学之中。所以,建设好“菜单式”课程设置需要考虑以下的问题。第一,教师必须要在设置课程的过程中,合理的增加选修课的课时比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中包含的学科相对较多,把所有学科知识都教授给学生不符合实际,让学生掌握所有学科知识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专业知识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教师应当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第一要设置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第二是要在课程培养目标设置过程中要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能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真正意义上实现“大众体育”。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民族传统体育是弘扬中华优秀文明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先决条件。从现阶段我国的高校师资结构中不难看出,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比例严重偏低,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族体育专业型教师 引进专业扎实地专业教师势在必行。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仅仅只靠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去发扬和传统,还需要借助社会力量,政府力量,才能真正全面推动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是培养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事业的领头军,政府是保证民族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力量,社会力量是民族传统体育前进的重要辅助力量。高校作为领头军,可以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开发适合本校培养方针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一些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内容和项目,改革创新本校教学方式,引进成熟机制,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还对推广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