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传统的翻译变革

2019-12-24张亚北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翻译研究数字化时代

张亚北

摘要:在目前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爆发的时代,新的科学技术深深地冲击着传统的翻译活动。如何去适应数字化的时代成为翻译行业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话题。《数字化时代的翻译》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解释了与翻译相关的各种新的问题并给出方向。本文先讲述该书的背景及内容,然后就其内容进行探讨并评介。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翻译活动;翻译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到现在,翻译正经历着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实时互联对翻译的影响是持续、广泛和深刻的。从自动在线翻译服务到众包翻译的兴起以及智能手机翻译应用的激增,翻译革命无处不在。这场革命对人类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信息时代,迫切需要充分考虑数字领域急剧变化对交谈和思考方式的影响。

现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感到十分的困惑。在数字化与信息技术冲击下,在线实时翻译无处不在,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翻译程序不断普及,大型翻译项目日趋自动化,让读写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不禁让我们思考,翻译工作者还有没有未来?当今世界,翻译需求量飞速增长,是否仍需要人工来满足,还是有机器代劳?2017年11月,外研社引入新时代的翻译《数字化时代的翻译》,(原作 Michael Cronin的专著Translation in the Digital Age)从人们对数字化浪潮的困惑入手,分析并解释了当今时代翻译的角色、内涵与地位。本书不是单纯的讲述翻译的技术,而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评估翻译技术对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影响。让我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目前翻译的现状及所面临的困境。

二、数字化时代翻译面面观

在本书中,作者本书中向我们展示里信息时代及翻译时代,一些新的翻译争鸣与翻译思想。可全面发展数字化时代各种巨变的翻译争鸣与翻译思想。主要分为五个章节进行论述,通过审视如今翻译界所发生的一切,提出了一个新的论断:当前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以及随之而来的知识社会,被称为“翻译时代”更为恰当。

第1章“翻译族史”(The House of Translation),首先介绍了翻译的数字化进程和人与工具互动的漫长物质史。作者认为,人性与工具所提供的可能性并无二致;正是这些可能性定义了人性。然而,承认工具的中心作用,并不意味着推崇技术决定论而忽视人类的作用。本章接着探讨了亲属关系安排的重要性,因为它使人类社区之间有了翻译的可能性;以“罗塞塔石碑”为切入点讲述“蕴涵”这一概念,论证了人与工具之间的互动。从古至今,人类文化不断面临如何克服距离、处理各种翻译关系的挑战。通过古代和中世纪后期的实例,本章揭示出接近伦理在翻译中的显现,作为一种应对由扩张导致的空间与文化后果的尝试。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对“3T”范式的详细阐述——贸易(trade)、技术(technology)与翻译(translation)。通过探寻早期城市文化的演化,提出上述三要素与城市文化发展过程密不可分,三者的交互至关重要,因为排除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做法势必造成特定文化的孤立与排他。在数字时代,翻译机可以在瞬间完成翻译,翻译似乎告别了亲笔的、手工艺的时代,进入了一种高度发达的代笔时代。其实,数字化再生产的特点在于可变性而非同一性,在于差异的重复而不是同一性的重复。这就意味着如果把数字时代的翻译定义为机械化的、由他人替代完成的实践,就没有把握住数字再生产的重要维度,这也是翻译实践的关键要素,即可变性、差异和相似性。作为书写的翻译,说到底是一种亲笔行为,和书写方式变化无关。

第2章“清楚表达”(Plain Speaking),着重介绍了数字化时代语言服务与权力问题。在翻译自动化进程中,最显著的趋势就是受控语言的产生。英语成为数字时代的首选语言,沿着信息高速公路快速传播,与流畅且即时转换的数字逻辑啮合。英语作为计算机网络语言已经而且总是被翻译,这是看得见的翻译;为了加快传播,其他语种采用“去中介化”,把自己主动译入英语,帮助母语为英语者省去翻译成本,这是看不见的翻译。本章指出了因超国家层面或全球通用语发展而经常导致的矛盾且不可预测的结果,某些时候,简单表达的代价并不十分明显。在探究翻译成本概念时,提出隐藏或转移的成本掩盖语言之间的权力关系本质,这种关系深深嵌入翻译与技术的相互作用之中。另外,在线翻译系统的出现对翻译概念产生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人们越来越倾向使用纯工具性术语来表达思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信息从一点传到另点,这对世界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章“翻譯限度”(Translating Limits),关注翻译在数字化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本章所述的“救世”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构建一个翻译的无边界世界。但是,作者认为这一“救世”理论不仅歪曲了冷酷无情的政治现实,而且也未能充分展现译者在当前以及过去所做的工作。本章从人类学和哲学角度入手,引入限度这一概念,确立译者如何通过限度的内部与外部体验来构成具体的翻译方法,接着探讨了这些体验又如何反过来塑造了语言与文化的整体体验。在讨论限度概念时,本章还提出翻译对指向产品、服务与理念无限增加的广延文化带来挑战,应当对翻译所置入的精细文化,一种不对等文化的不同方式给予更多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精细文化源于一种对限度的生态关注,尤其是增长的限度,但它也与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翻译同一性概念有关。

第4章“普适计算”(Everyware),主要讲述了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对翻译实践的影响。本章细述了一家主要翻译供应商在经营中的内在逻辑,展现了翻译生产管理过程中本地交付和控制之间不断出现的变化。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翻译服务关注的要点在于总量、时间与成本。在自动化与半自动化情况下,这三个要素对翻译实践的影响巨大。关注翻译活动特定形式的发展动向,尤其是全球范围内存在获取信息技术服务的多种不同层次,促成了新的本地化方式的出现。全球翻译供应商和本地方案提供了大批量翻译,促成了翻译交付的多种形式,这切是由无处不在的计算与双向性所致。能够用智能手机上网,或修改网站内容,这些无论是对数字化在日常生活的嵌入,还是数字化在本质上发生的改变,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产生了一个新的现象,世界性语言的读写规范在不断改变。

第5章“细节”(Details),探讨了我们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中翻译所采取的新形式。这一章以机器翻译理论家与实践者马丁·凯伊对数字化时代翻译进行的开创性反思入手。作者认为,隐藏在“规模”与“精细”两种思维模式背后的是对待翻译问题的两种不同方法。简单与复杂之间的权力和影响的交织在一起,翻译深陷其中。为了揭示翻译思维和实践的复杂普遍性含义,作者对比了“差距”与“差异”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译者关注语言与文化的目的与其说在于价值,不如说在于资源。但是,在数字化时代的翻译实践中,一个可以关注的领域就是关于质量以及译后编辑适当性与否的讨论。紧接着,这些讨论可以置入一个围绕数字人文主义的新兴话语体系。随着数字化工具的出现,数字人文试图去理解现代文化和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这是一个批判性反思运动。在这一显现行动之中居于中心地位的是文献学视角,即在数字世界中深人探讨语言与实践的意义与历史,思考如何利用文献学视角来反思翻译与技术之间的关系。

三、本书的贡献与不足

表面上看,翻译的数字化打破了传统翻译印刷为主的载体形式,实际上是翻译实践和翻译研究范式的转变。一切都在数字化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新的、可以全面展现数字化时代各种巨变的翻译争鸣与翻译思想。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梳理数字化时代可能或已经产生的新的翻译形式与特点时,本书并不是简单的对翻译本身的形式特点进行简单描述与归纳,而是深度挖掘新的翻译的发展涉及的各类背景和面临的困难。把翻译置身于世界语言服务这个大框架下,虽然现在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机器翻译的质量,但显然技术的更新不是翻译发展的唯一动力,其核心的驱动力是人类对语言交流的精确要求。

第二,全书在描写翻译与技术,数字化时代翻译的变革,论述其中的问题时,表现出批判意识,解析了语言的意识形态、权力话语等对翻译的影响。基于这些,作者提出“衍生力”概念,认为身份是一个不断建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在之前一部专著Translation and Identity(2006)中,作者曾提出,翻译在人类社会一切关于身份问题的探讨中都位于中心位置。通过这一角度,来审视翻译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比如“忠实”。在当今时代,我们是否要坚持忠实?如何保持忠实?除了原文,译者忠实的对象还有哪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

第三,本书广泛借用众多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的理论和概念,深入探讨了数字化时代翻译现象,体现了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作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翻譯学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的理念并消化再创造,契合了当下翻译研究的多样化转向,解答了数字化时代翻译的前途问题,并证明在数字化时代,翻译所承担的功能与任务不会丧失。

本书虽然从宏观上解释了翻译与技术的结合对于语言、文化和社会的影响,但仍有些不足。作者为了丰富数字化时代翻译研究的视角,借用了大量的非翻译学科的概念和术语。这些没有明确界定的概念给读者造成很大的困扰。另外,作者在书中讲到信息社会就是翻译社会,无疑把翻译给神话了,此处的“翻译”到底该如何理解扔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 Michael Cronin著,朱波译.数字化时代的翻译[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2] Michael Cronin.Translation and Identity[M].published by Routledge,2006.

猜你喜欢

翻译研究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数字化时代二次文献的应用及开发探究
数字化时代的新媒体发展路径
及物性系统分析《未选择的路》及其汉译本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