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言角度看中日文化异同

2019-12-24覃嫣红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敬语日语汉字

覃嫣红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文化底蕴往往能够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中国和日本,作为邻国,在历史不断地发展中,其文化也不断地交流相互影响。在中日两国文化各自的特色以及其文化的碰撞在两国的语言中也有所体现。本文拟从多个方向,试论述中日语言及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文化;语言对比

一、中日语言特点对比

中国和日本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其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在唐代,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达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阶段,中国语言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始于这一时期。日本派遣到中国的遣唐使,在学习技术、吸收中华文化,将中国的文化融入其语言之中。现如今,日语中仍然使用汉字,且保留了较多的汉字词。其构成文字的假名中“平假名”来自于中国汉字的草书形式。但日语并不是一味的吸收汉语,它在吸收的同时融合且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

汉语所使用的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起源于远古时期用来记录事物或事件的图画,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形、音、义”结合而成。而日语的文字则包括了表音和表意两类,汉字别吸收进日语中,最开始是当作表音文字使用,后来逐渐发展,有音读和训读两种方式,根据具体语境有不同的读音。

汉语的词语是由单个的汉字直接组合成的,组成词语的汉字又有各自的读音和意义。通过汉字的叠加组成更大一级的语言单位词语,再由词语直接组成句子。例如:“想喝水”这一短句,由“想”和“喝水”两个词组成,而“喝水”这一词语由“喝”和“水”组成。在语言形态学中汉语这样的词语形态划分为孤立语。而日语的词语形态则是黏着语,在日语中并不能直接将词语单纯的叠加起来组成句子,需要在词语之间使用特定的助词才能连词成句。

汉语和日语句中成分的顺序也有很明显的差别。在汉语中,语序是主谓宾形式,而日语则是主宾谓的语序。在大多数情况下,日语句中的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位置,在汉语中如果替换主语和宾语的位置,句义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汉语和日语虽然在历史演进中互相借鉴吸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有些词语的写法和意义基本相同。但他们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来看是两种属于不同体系的语言,有较大的差别。出了语言形式的差别,中日文化的不同也可以从汉语和日語的差别中体现出来。下文将从汉字词、敬语以及禁忌语三个方面分析中日语言文化的异同。

二、中日语言中汉字词语对比

汉语和日语最大的共同点就在于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词。日语在引入汉字的同时吸收了不少汉语中有的汉字词,同时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日本人也利用汉字创造了新的属于日语的汉字词即我们所说的“和制汉语”。日语中的汉字词的意思并不完全与汉语中的词语相同,这些词语被日本人完全融入进了自己的语言中,汉字的语义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自己特殊的含义。

从词的形式和语义的角度划分,我们可以将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划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异义词和异形同义词。

同形同义词通常是直接从汉语中吸收而来,虽然读音有所不同,但意思大致一样。例如:“车”这一词在日语和汉语中虽然读音不同,但意思都是指交通工具。值得一提的是,日语在创制时吸收的简化之前的汉语,所以日语中的汉字一般用繁体形式书写。

同形异义词在日语中所占比例较大。例如“先生”一次在日语中用来称呼老师,而在汉语中“先生”是一个表示尊敬的称谓,在特定时期也用来称呼老师,但现在更多的用来称呼成年男性,表示尊敬,并不局限于老师这一特定的行业。相比较而言,“先生”在汉语中使用范围更为广泛。这是因为,日语吸收借鉴了古代的汉语的词汇,之后一直沿用该词语当时的含义和使用范围,之后在汉语中这一词语经过发展意义发生变化。除此之外还有“料理”在日语中为饭菜的意思,而在汉语中一般为动词,为“做某一件事情”的意思。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大丈夫”在日语中一般用语疑问,询问对方是否无恙,而汉语中则会理解为很有男子气概的男性。在同形异义词中,还有一类,属于日语自创的汉字词,在汉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例如“大根”表示“萝卜”、“相手”表示“对方”、“心配”表示“担心”。他们也是由汉字构成的词语,但是我们并不能按照组成它的汉字在汉语中的意思来理解,这类词已经属于日语的固有词汇。

异形同义词也比较常见,这类词有多种情况。例如日语中的“配分”和汉语中的“分配”,组成词语的汉字顺序不同;日语中的“息子”和汉语中的“儿子”构词汉字不同意义相同。这些异形同义词一般来源于古代汉语中的文言词,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但在日语中一直保留。其次是受到和制汉语的影响,日本人自造的汉语词会和汉语中的词形有所区别;另外日语和汉语都吸收了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词语,在翻译并纳入自己的语言系统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和汉字。

尽管汉语和日语所属的语言体系不同,造句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别。但从汉字词来看,中日文化的羁绊由来已久,最初日语的创制收到汉语的影响很深。所以在日语的汉字词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直接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的词语。可以说汉字和汉字词语对于日语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日语中通过汉字自创的汉字词又反过来被汉语所吸收,成为丰富中华语言文化的一个来源。

三、中日语言习惯对比

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什么样的词语,说什么样的话,每个民族都有其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汉语和日语也不例外。

在中国和日本,都十分讲究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对于比自己年长的人或事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一定要使用敬语来显示自己对于他们的尊重。但在汉语和日语中,尊敬的表达方式又有一定的区别。在汉语中表达尊敬时,我们通常会使用“您”,或是在姓后加上“先生”、“小姐”等称谓。在汉语中还有“贵”这一表达尊敬的前缀,例如称别人的家为“贵舍”。对他人的亲属有“令尊”、“令堂”、“令郎”、“令爱”等称呼等。在日语中同样有敬语和自谦语,且相比于汉语,日语中的敬语和自谦语更加系统要求更加严格。日语会有敬语形式,在和不熟悉的人、地位比自己高、年纪比自己大的人交际时一定要使用敬语形式,不然就会被他人视为冲突冒犯的行为。在日语中有些词语的使用会根据性别的不同有所变化,例如“我”这一代词,女性一般会使用“あたし”而男性则多使用“ぼく”,汉语中不存在这种差别,男性和女性都使用“我”来代称自己。

中国和日本的文化都比较含蓄,不偏向于情绪的外露,都属于高语境文化,这一点在语言中也有所表现。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说话时往往不会将自己的观点直接表明,而是潜藏的话语和语气中,需要听话人自行体会言外之意。但相比而言,中国人比日本人更为直接。在和熟悉的朋友在一起时,中国人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日本人更倾向于去同意朋友的观点,不会直接提出反对意见。即使是想要表达自己不同意时,日本人也会多使用类似“是这样吗?”的问句。所以即使中国与日本文化都属于高语境文化,在日常使用语言的时候,日语更加的暧昧,多数情况下不会明说,即使是拒绝他人,也不会干脆地说“不”。

四、小结

中国与日本,地理位置相近,从古至今两国交往密切。两国的文化在交流与冲突中,互相影响。日语借鉴吸收了汉字为自己所用,受到汉语的影响的同时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国家的语言文化;日语中的汉字词又反过来为汉语所吸收,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语言的紧密联系与差别也反映着中日文化的交融与碰撞,展现了两个国家不一样的发展进程,同时也体现了两国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风俗。

参考文献:

[1]朴旭兰.中日语言特点及文化表现对比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28,6.

[2]李艳华.中日语言表现特点对比[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0):35,10.

猜你喜欢

敬语日语汉字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敬语所描绘的人际关系图
——“内”和“外”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