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实证意识,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2019-12-24王艳红
王艳红
【内容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提升实证意识,提高历史教学效果。通过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鼓励学生自主收集素材,指导学生区分史料真伪,鼓励学生表达个性认识等方法都能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的意识,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关键词】实证意识 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在历史教学中促使学生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并根据历史材料来解释历史,提高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指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思想展开历史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就能提高史料实证的能力,发展历史核心素养。
一、结合文本内容,论从史出
在指导学生展开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尝试研究各种历史文本的内容,了解不同历史材料的类型。学生可以发现,除了文献以外,其实文本、实物、文学作品等也都是史料的一种。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逐步认识到论从史出的观点,在提出自己的想法时也会更加谨慎。
在学习“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我组织学生展开史料收集,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收集各种资料,然后展开模拟时事报道的活动,学生可以将“侵略与反抗”作为主题,不仅表现八国联军侵略的情况,而且也要客观地展现中国军民反抗侵略的过程。在报道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带入了自己的情感,所以在创作新闻报道的时候很容易写得过于主观,缺乏真实性。我鼓励学生要在结合文本资料的基础上展开创作,要用理性、客观的态度来面对问题。这样就让学生的认识有所提高,学生新闻报道活动的效果也得到了提升。再如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时,要求同学们通过史料学习、研究、分析,能够分辨出,秦朝灭亡前的农民战争与灭亡后的争夺帝位的斗争是有本质区别的。
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历史问题的探究,这样能让学生尝试关注历史作品中的关键性信息,并学会根据其中的信息内容进行筛选,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提高搜集史料的能力,学生会意识到论从史出的观点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二、自主搜集材料,证由史来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的史料都从课本中得来,所以在分析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还要学会自主收集材料。我鼓励学生在图书馆、网络、博物馆中搜索各种历史材料,并思考什么叫证由史来。
在学习“盛唐气象”的时候,我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自主搜索,看看在盛唐时期我国有哪些成就。我鼓励学生尝试拓宽视野,不要仅仅收集史书类的资料,还可以收集一下其他的史料。学生发现,《全唐诗》这样的文学作品集,本身就是很好的史料,这其中的诗歌展现了唐朝人们的生活情况,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还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可以去博物馆收集,在博物馆中有唐三彩、唐朝的书画作品等,这些资料也能展现出盛唐气象。”学生提出:“我觉得还有很多历史遗迹,也能展现出唐朝的风貌。”在广泛搜索后,学生认识到了唐朝的繁荣气息,同时也认识到在收集史料的时候可以收集各种不同种类的史料,这样能有助于展开探究。再如学习“美国的独立”时,让同学们通过史料的学习明白,北美人民经过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者,赢得了独立,一个年轻的美国终于诞生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
在搜集史料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学会区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学会用这些材料来进行综合分析,佐证观点,这样一来,他们的史料实证的素养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辨别史料真伪,客观判断
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发现,原来有不少的史料真伪难辨。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辨别史料的真伪,通过出现时间分析、对比探究等方法都能分辨史料的真伪性。学生逐步会理解如何充分利用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如何分辨客观表述和主观认识,这样就能认识到各种史料的真实性。
在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的过程中,我向学生提出了问题,鼓励学生探究一下元朝时期中国和外国交往的情况。学生收集了不少与之有关的资料,此时有学生提出:“我觉得其他资料都不用找了,只要《馬可·波罗行纪》就行了,里面写得很全啊。”我鼓励学生就这本作品是否能作为史料的问题展开分析。如有学生提出:“学术界有人怀疑这部作品并非马可·波罗本人写的,据说是他叙述,然后别人帮忙写的,这样的话,里面的内容是否真实就值得商榷。”还有学生提出:“就算这本书中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我们也不能仅仅只收集它,还需要收集其他的资料,相互佐证,证明《马可·波罗行纪》的真实性,这样才是科学的态度。”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对于如何分辨史料的真实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如学习“洋务运动”时,让同学们通过史料的学习、了解、分析,对洋务运动有了全面的认识,从而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能够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认识到他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巨大影响,洋务派及近代民族工业的举办者给后人带来的巨大财富。
在分析史料真伪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对史料产生了多元认识,学生认识到由于发布历史资料的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对于其真实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利用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时候就要合理区分,要有客观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四、表达个性认识,态度理性
在利用史料展开历史分析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在充分利用史料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不能人云亦云,一味地抄袭史料中已有的观点,也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说出缺乏理性的话语。只有客观理性地展开表达,才是真正的个性化探究。
在学习“辛亥革命”后,我鼓励学生就辛亥革命是否成功,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学生可以在基于史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看法。我鼓励学生围绕史料展开思考,所提出的观点不能人云亦云,但是也不能脱离史料,随意胡说。学生积极投入到这个活动中,在收集了大量史料后,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有学生提出:“辛亥革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成功的,因为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是,如果从长远的意义上来说,它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以说,它的目的其实没有完成,我认为它其实是失败了。”再如,在学习“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时,通过历史材料的学习,使得同学们知道了,“英国内战”,“光荣革命”等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了解这些事件对英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进一步理解制度更替时的曲折性、斗争性和复杂性,逐步培养同学们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尊重历史史实,又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中尝试鼓励学生先大胆地提出想法,然后再收集史料展开小心求证,这样就逐步让学生提升了理性认知的态度。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采用各种合理的方式指导学生展开史料实证,则能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学生能逐步认识到,历史推论和主观臆想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抱着科学理性的态度。
【参考文献】
[1]傅丽双.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法的应用——以人教版八年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5):87-88.
[2]李志先.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培养——以“西汉与匈奴的关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7(7):20-22.
[3]王凤燕.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以文物史料和文字史料的研读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8X):63-66.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