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老年信息传播的短板与应对策略

2019-12-24王志昭

新闻爱好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老龄化

王志昭

【摘要】我国已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群体的规模在一天天扩大,他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相比,老年信息传播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传播实践弱势、传播方式滞后,远远满足不了老年朋友的需要。解决好老年人信息传播中的一系列问题,既是党和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每个老年人家庭成员孝亲敬老的分内之事。

【关键词】媒介化生存;老年信息传播;老龄化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就“尊老”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老年群体作为我们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注。解决好广大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所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老年群体的规模在一天天扩大,对各类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信息传播平台严重滞后,传播短板日渐突出。因此,加强对老年信息传播的研究,破解老年信息传播瓶颈,繁荣老年信息传播市场,显得越来越紧迫、越来越重要。

一、老龄化社会悄然而至,老年人已步入“媒介化生存”时代

20年前的1999年,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中国和世界一起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刚刚突破联合国制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10%(我国为10.3%)。20年后的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已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为20%)。[2]我国不仅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还是老龄人口第一大国。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悄然而至,庞大的老年群体也已经步入“媒介化生存”时代。他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由社会舞台的主角变成了观众,但他们还要在社会上度过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光。他们不仅需要正常的物质生活,作为曾经的社会主角,他们更需要精神的满足——获取各类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CNNIC的统计,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50岁及以上互联网用户的比例从7.3%增加到12.5%,总体规模增加了5748.9万人。[3]根据2019年1月微信团队发布的《2018微信数据报告》,截至2018年9月,中国网民中55岁以上的微信月活用户达6300万人。[4]而且被调查的老年人接触的媒体已有融合的显著特征,數据显示,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信息已占据老年信息来源的11%,报纸信息次于网络为9%,广播占6%,杂志仅占1%。在媒介接触的时间方面,老年人接触时间最多的信息源是电视,占67%,之后依次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实施信息资源共享和生产,改变了过去老年人依赖单一媒体的习惯,使老年人的媒体选择更加多元化、便捷化、可视化。

二、老年媒介市场现状:传统媒体每况愈下,新兴媒体发展滞后

老年媒体是指以老年人为目标受众的媒体,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即综合媒体中各种有关老年人的专版、专栏、栏目和专业老年媒体。其中专业老年媒体比较受老年朋友的喜爱,但这类纸质媒体近年来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生存和发展每况愈下,除了部分由党委、政府部门要求公费订阅的老年报刊生存状况尚好外,多数生存艰难,发行量逐年减少。虽然目前我国的老年报刊超过20种,但发行数量逐年下降,与每年增加的老年人数量更是不成比例。此外,由于传统纸媒生存状况不佳,许多日报、都市报“涉老议题的新闻报道量明显不足,且作为专题报道来做得更少,报道深度和报道面也不够,报道对象也多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5]。

与纸媒基本情况相似,传统的广播、电视关于老年节目、栏目播出状况同样难如人意。早在20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夕阳红》、北京电视台推出的《金色时光》等,曾风靡全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桑榆情》及健康节目,深受广大老年朋友的喜爱。20年过去了,社会发展已经跨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互联网已经风靡世界,中国网民已超8亿,但广播电视在老年节目的创新上,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方面,多数没有与时俱进,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有的甚至有所后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融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国的互联网网站已超过500万个,但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站,除中华老人网、中华老年网、乐龄网等几个网站外,在老年群体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寥寥无几,根本无法满足两亿多老年人的需求。

结合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老年群体对信息的需求也在与时俱进,不仅需求量日益扩大,范围也更加广泛,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许多老年人不得不把目光转向综合性的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平台,他们在这些媒体上获取信息,了解国内外大事,学习新的知识,打发休闲时光。

三、补齐老年信息传播短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首次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是我国用立法的形式表达对老年群体的尊重。在一代又一代领导人的支持和重视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尚日益浓厚。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但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相比,老年信息传播显得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伴随着传统媒体时代成长起来的老年群体,对媒体的信任度与忠诚度很高,但媒体对他们却关注不够。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产品与传播策略设计中,关注更多的是如何追赶年轻用户,多数传统媒体将老年用户与年轻用户无差别对待。新媒体平台中,真正为中老年用户专门开发的产品或专门生产的内容仍然缺乏”[6],远远满足不了老年朋友的需要。

如何担当起爱老助老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为2.5亿的老人提供越来越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还要为他们提供高质量、多品种的精神生活食粮,而信息传播是精神食粮中的重要成分。补齐老年信息传播的短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上层有关部门直接跟进,把关注解决2.5亿老年人信息传播问题作为一项伟大的民生工程加以规划和科学安排。特别是要将新媒体作为银色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加以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机会“触网”,学会使用新媒体,提高全媒体建设对老年人的覆盖率,为老年群体提供有效利用全媒体的平等机会。除了有建设路线图外,还要有具体的实施部门和操作方案,同时还需专项资金的投入和支持及专业的信息人才队伍去从事这项工作。要像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卫健委共同开展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工程一样,由于顶层设计科学,三部委直接参与,中央财政支持有力,短短半年时间,全国就有数百个企业与政府签约,仅此一项就新增养老床位超过20万张,是过去数年新增床位的总和。相信只要顶层设计科学,指导部门措施得力,老年信息传播的现状将会大大改观。

其次,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老年信息传播面对的受众群体是一个年龄跨度大、文化水平悬殊、身体条件比较复杂的一个特殊群体。许多老年朋友因为身体原因,比如听力、视力、握力、信息理解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无法全方位享受新媒体带来的便利。目前,无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技术上,都没有为老年人群体量身定制新媒体使用方案。因此,相关技术行业应增加信息无障碍功能建设,积极开发VR、AR、人脸识别、智能语音识别、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功能性技术,凸显对老年人生理和认知局限的科技关怀,为老年人步入全媒体时代提供便利和技术支持。

再次,要像兴办公益事业一样来弥补老年信息传播的不足。把办好老年信息传播作为爱老助老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不仅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重视支持,还要号召全社会理解和参与。老年信息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传播渠道也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各类文件的传达、人际间的交流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因此,解决好老年人信息传播中的一系列问题,既是党和政府的使命,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每个老年人家庭成员孝亲敬老的分内之事。只有社会各界共同联手,才能使广大老年朋友在全媒体时代规避被边缘化的现实困境,更好地享受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带来的信息革命,为实现新时代和谐而幸福的美好社会奠定坚实的民生基础。

四、繁荣老年信息传播市场,媒体人应唱好主角

全媒体时代,占我国人口总数近五分之一的老年受众对信息资源需求总量巨大。但老年信息资源短缺、传播实践弱势和传播方式滞后是制约老年信息传播发展的短板。补上短板,繁荣老年信息传播市场,除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外,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具体操作者——媒体人,必须肩负起一线操盘手的神圣职责。

第一,要有爱老助老的家国情怀。老年人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家庭幸福的创造者,和谐家庭的维护者。“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绝不是简单的一句空话,它是中华几千年孝文化最高境界的精神内涵。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难题,为2.5亿老人打造高品质的信息传播平台,提供丰富实用的各类信息,既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艰巨、浩大的民生工程。作为这一工程的具体实施者、操作者,必须要有敬老孝老的责任担当,有爱老助老的家国情怀。要从内心深处有敬老之情,从情感高处有助老之愿,深深爱上老年人这个群体,才能全身心投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信息传播服务的事业,用自己的真心诚意为老年群体提供丰富而又多彩的信息服务。

第二,要努力拓展和扩大为老年群体服务的专业信息传播平台。当前,老年群体专业信息传播平台一是少,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二是内容质量低,与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的老年群体越来越不适应。拿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办的《中国老年报》来说,这张面向全国老年群体、老龄工作者发行的专业大报,创刊近20年,至今只有对开四版,每周四期。也就是说,每周为读者提供的新闻和各类信息只有100余条、2万余字。在新媒体方面,目前比较活跃的几家网站《中华老年网》《中国老年网》《老年网》等,相较于飞速发展、日益繁荣的新媒体市场,栏目较少、品种单一,内容和形式落后,缺乏贴近性、互动性,服务功能偏低,无法适应老年朋友的需要。因此,平台建设应摆在繁荣老年信息传播市场的首位。要让这些传统的专业平台经过改革创新,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有亲近感,更贴近老年群体。

第三,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一批老年信息传播的名牌栏目、名牌节目。栏目、节目要想成为名牌,就必须受到受众的欢迎和喜爱。60岁以上老年人是个庞大的群体,不仅时间跨度大,而且文化素养和经历背景悬殊,因此,应把这个庞大的群体按年龄划分为几个阶段。按社会学家的划分,60—70岁为老年群体的青年阶段;71—80岁为老年群体的中年阶段;81岁以上为老年群体的高龄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在媒体上开办内容和形式不同的栏目和节目。根据社会学家的分析,60—70岁的老年群体,他们有的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或退下来不久,绝大多数身体状况良好,他们不愿被社会边缘化,渴望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社会、为家庭做出一份贡献。针对这个老年群体,各类老年媒体或老年栏目应在指导老年人如何创业、如何奉献社会、如何发挥余热上下功夫。通过媒体传授专业知识,交流创业经验,唤醒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蕴含的巨大能量的认识,支持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创造新的价值。71—80岁的老年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完全离开工作岗位,对于这一特殊的老年人群体,各类专业老年媒体和老年栏目、节目应精心打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等栏目和节目。如媒体上的“老年大学”、互联网上的“老年才艺大赛”、电视荧屏上的“老年诗词大会”等,给老年人提供学习新知识和展示自己知识技能的平台。而对于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群体,他们真正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媒体应着力打造一批娱乐、康养栏目,用丰富多彩的娱乐节目让老人开心,用科学的康养知识指导老人科学健身、科学营养,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总之,补齐老年信息短板,繁荣老年信息傳播市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伟大事业。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一日千里,老年群体的规模在一天天壮大,他们对社会各类资源的需求,从物质资源到精神资源,也在一天天增多。因此,我们在不断加强传播学研究的同时,加快老年信息传播创新与发展的步伐,使我国的老年信息传播与老年朋友的生活发展需要相适应、同步伐。

参考文献:

[1]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习近平身体力行[EB/OL].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810/17/t20181017_30546407.shtml.

[2]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摘登)[EB/OL].http://www.81.cn/jmywyl/2019-03/06/content_9442028.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3]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4]2018微信数据报告[EB/OL].https://support.weixin.qq.com/cgi-bin/mmsupport-bin/getopendar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5]李瑛,郭丽娟.新媒体环境下纸媒推动“积极老龄化”的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6(3):39.

[6]彭兰.2018年中国新媒体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66.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老龄化
做好老年健康全周期管理 助力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祖母的小帮手:老龄化世界需要更多可随机应变的机器人
开业护士制度或可应对老龄化
国家发改委专家:全面放开二孩不足以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