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心理教学

2019-12-24牛芳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分析

牛芳龙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使得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发重视。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状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小学生心理课程教学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中小学生 心理教学 分析

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亲身感悟,以此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因而作为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中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教学,以此能够更好的推动学生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设计

教师在进行心理课堂教育课程的课堂设计中,可从以下几点进行:

1.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贴近生活,目标具体且具有针对性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首先要在内容上与中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中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所面对的不同心理问题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学生感恩父母,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等。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教学。

2.精心设计活动,增加活动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过多的说教,并为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活动的层次性。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更好的保证活动开展效果。对于活动形式的设计,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即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可采用讲故事或做游戏等形式,而中学生则适合辩论赛的形式。

3.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创新性

作为心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中不仅要避免活动的时效性,同时还要尽量避免活动开展的单一性。在实际中,要充分结合学生各方面情况,之后可在原先的活动上进行深入创新。期间,教师也可邀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设计,借助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提高学生对活动开展的认同感,还极大的调动其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心理健康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整个心理健康活动课程中,活动和体验作为最重要的要素,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做好这两点,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在具体活动中可根据实际,选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要在活动前参与设计得以体现,还包括活动结束后的参与评估。另外,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在评估中所提出的看法,有针对性的完善心理活动课程。

2.注重对时间的分配,给学生讲好规则,并做好示范

作为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保障时间把握的灵活性,不能够在某一活动中过多的浪费时间,进而对后续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另外,在给学生讲解具体的活动规则时,教师需要注重语言的简明性,可先对学生进行示范,这样在保障活动开展有序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3.多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并逐渐减少封闭式提问

众所周知,心理活动课程的开展更加注重学生心理体验和自我表达。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表达感受。而对于封闭式提问,因其答案本身就是固定的,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维,长期下去,自然会影响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而教师在让学生表达的过程中,能够准确发现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而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引导。

4.多关爱和鼓励学生

通过心理健康活动的开展可发现,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甚至还有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对于此类型的学生,在言语表达中明显不够自信。对于这种情况,则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关爱,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学生表达的自信。为了做好此工作,教师在活动开展中要多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赞美。这样做,在增强学生愉悦感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5.教师需要将积极乐观的情绪带进课堂

在通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活动开展的气氛会会活动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教师在活动中要将积极乐观的情绪融入在课堂教学中,进而能够较好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语言,在语言表达上最好能够带有一定的幽默性,此外,还可学生以其他不同的方式对课堂气氛进行有效调节,如将讲笑话、演小品等。

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方面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心理教学效果,作为心理教师则必须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深入学习新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等,同时还要注重在日常教学对相关素材的收集和整理;二是,按照要求,对学生心理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追踪评估,此外,还要注重课程教学的实践性;三是,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反思,结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中小学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健康发展,则必须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设计,此外还要重视心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只有做好这些,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满足学生心理需求,进而为推动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广州:建立中小学生心理档案[J].中小学德育,2018(11):77.

[2]徐莉莉.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7):122-123.

[3]王玉山.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29.

[4]梁四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J].贵州教育,2016(Z1):7-9.

(作者单位:通渭县马营镇华川小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