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利用地图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9-12-24李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0期
关键词:作图读图历史

李军

【内容摘要】《历史与社会》教材图文并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前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析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课后帮助学生作图,提升学生能力。把地图合理运用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扩散性。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地图 课堂教学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主要是以地理知识为主,除了丰富的文字知识之外,还包含色彩鲜艳的地图,注重图文并茂。而七年级学生刚刚跨入初中,对学习地理知识往往无从下手。如果充分利用好地图知识,注重引导学生读图、析图、作图,就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在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地图的功能,重视图像知识体系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根据日常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使用地图的方式。

一、课前引导学生读图、激发学生兴趣

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内驱力。所以,激发兴趣成了当代教学的主旋律。

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图文之间相互印证,紧密联系。所以在课前利用色彩鲜艳的地图图,引导学生读图,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饱满的热情来学习这门功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比如,在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二课乡村聚落的教学中,我就在课前去学校周边(我们是南方地区)拍了很多照片,又在网络上找了北方乡村的许多图片。把这些图片课前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找到哪些图片是我们看到过的,哪些图片所展示的地方是我们所向往去的。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涨,会认真看图,上课借此机會,提问,我们向往的这些地方与我们本地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学生就会积极发言,让我们的教学目标轻松完成。

二、课中指导学生析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视学生的读图能力,中考试题或者期末测试有很多是以图像形式出现的,特别是七年级的考题一定是以地图为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是每一个《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必须要面对实施的。

1.课堂教学中药指导学生分步骤读图。如,在上七年级上册气象万千这一课时,必须要读内容复杂丰富的《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导学生读这幅图时,一定要求学生分布进行:第一步是粗读,要大致读出图上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是否均匀,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有什么大致特点。第二步是细读,要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时空顺序,仔细读图,找出不同的气候类型分布在什么纬度,什么半球。气候分布与地理位置特点有什么关系,注重细节、找出规律,系统有理有据地掌握地图知识。第三步是精读: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找出同纬度不同位置的两种气候类型,再根据不同的等降水量图,气温图,详细描述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并分析原因。经过这样由浅到深,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地图,就是中小学生也不会畏惧,往往能够系统掌握知识点。

2.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比较读图。七年级学生是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接触的社会范围非常有限,没有到过多少地方,许多地理事物没有见过。所以,在七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展示不同地图,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如在七年级上册城市聚落这一课教学中,就可以准备多幅景观图,通过不同景观图的比较分析,来区别不同聚落的特征,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同时,也落实了知识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这一课可以选择北京——故宫;上海——东方明珠塔;西安——古城墙、博物馆等不同主题的景观图,使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不同景观图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顺利解决。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幅地图比较分析,一改枯燥的地理知识,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读图时要从多角度,按照不同线索读图,还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对地图上面有些隐藏的要及时发觉。如在指向标定向法的地图上,学生往往会出错。这时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到地图上隐藏的相关知识的。可告诉学生根据指向标转动地图,然后利用隐含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知识点来解决问题。

三、课后帮助学生作图,提升学生能力

通过重复学习图像知识体系,动手实践操作作图,可以有效巩固学生对地理文字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

通过地图分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地图知识和作图能力,然后在课外布置一些学生身边的事物要求学生作图,这样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提升了学生能力。使学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上完“从社区看我家”这一课后,可以根据刚刚学过的内容,趁热打铁让学生作一幅自己社区的平面图或学校的平面图。在画图时,可以放宽要求画简图,内容不用安排过多,但是地图三要素一定要具备。这样抓住要点,关键知识点,巩固了课内知识,又提升学生的作图能力。

此外,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还可以挖掘影像和漫画,插图等有效图文,烘托气氛,调动学生兴趣。通过图形结合,声形并茂的渲染,让学生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地图, 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地图 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地图”。

总之,把丰富、鲜艳、科学、精彩的地图合理运用到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集中精神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还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扩散性。

【参考文献】

[1] 余方青. 地图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中), 2016(11):184.

[2] 徐勇升. 历史与社会地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 2013(5).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腊口铁资中学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作图读图历史
读图
新历史
读图
读图
读图
作图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