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分析
2019-12-24刘晓晓
【内容摘要】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在经济不断增长的带动下,已经呈现出势如破竹的状态,每一个体系在社会形态多元化发展的影响下,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以后,逐渐对教育领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对如何提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本文针对如何提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展开详细的讨论,为我国教育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积极的动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效果
引言
传统历史文化的学习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传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并没有取得期望的成绩。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为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对于我国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而言,将各种有效的策略纳入其中,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学生的新鲜感,增强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想要讲解的知识点上,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成效。
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正處于身体生长和思想定型的重要阶段,因此自我意识和叛逆心理比较严重,初中历史老师必须对此给予必要的重视,坚决杜绝要求、命令式的强行教学,而是要放低姿态,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感受不到压力,认可老师,从而接受老师的一切教学指导。在新课改的要求和号召下,初中历史教学的主题已经从原来的老师转变成学生,老师作为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展开引导,对应的教学关系也从原来的老师教授了这样的历史知识,转变成学生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因此,初中是老师在进行教学教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以提纲式为主,将教学内容的主要中心思列举出来以后,让学生对各种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明确掌握,在此基础上,逐渐填充知识点,使历史知识整体框架结构得到全面完善,避免任务和历史事件错乱的情况发生。与此同时,将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经常出现疑惑和错误的地方设计成填空题,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填写,从而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的记忆。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和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反复法复习巩固。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不仅了解历史知识发生的表面原因,还能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教材的把内容分析出背后的真正原因,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也是历史教学最终的目标。此外,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我国社会现代化程度逐渐加深,各种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出现,大力推进着初中历史教学成果的提升。根据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想要提升初中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必须能够调动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老师创设的教学环境中。与此同时,对于历史这门学科而言,文字和图片占据了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速度与成年人相比有所欠缺,如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篇阅读教材的文字内容以及对应的插图内容,必然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育目标实现缓慢甚至难以实现。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结合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视频、音频的模式将历史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省去老师书写板书的时间,而且可以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开展更多历史知识的教育和学习,还能丰富学生历史课外知识的储备量。
比如,在学习《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将《周恩来苦撑危局》的视频和音频播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具有的巨大阻碍,以及周恩来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明确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经之路和有效途径。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历史教学课堂气氛变得更加轻松、活跃,节省历史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措施提升历史教学效果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严格把握使用尺度,不能过分追求教学课堂气氛的活跃,必须结合历史教材的内容设计所媒体教学的内容,这样,才能保证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本质的提升[1]。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以上针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进行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的了解,历史知识的学习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的能力,由于应试教育具有众多的弊端,严重摧残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约着学生学习历史文知识的能力。所以,将各种有效的教学措施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为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春娇.多元教学策略支持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38-39.
[2]梁瑜君.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151-152.
[3]延念东.优化课堂细节,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64-65.
作者简介:刘晓晓(1989.07-),女,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作者单位:聊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