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简析
2019-12-24付晶
付晶
[摘 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已经走过了艰苦奋斗的70年,我国引人注目的改革开放事业也有了40余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上面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所担当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从一方面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发展任务进行了有效的表述;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又对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效的阐述。
[关键词] 习近平;社会建设;背景;内涵和特征
[中图分类号] G7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2-0123-02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当中,它不仅逐步实现了人民所期待的美好生活状态,而且也极大地契合了当前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需求,是国情和民意双向叠加之后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环境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为人民的经济水平提升带去了持久的推动力。但是,伴随着这些发展和变革,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出现。其中,关于就业形势问题、公共卫生问题以及社会的安全治理问题等多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城镇和乡村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隔阂,社会的矛盾已经开始给人民的美好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我国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之后,整个社会的发展矛盾已经转变成不协调的发展现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之间的冲突。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社会建设方面加大监督和推进力度能够很好地帮助我国完成新时期的过渡,从而有效地保障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产生的背景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会议以来,我国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国家发展的问题上向我们展示出来了巨大的勇气和担当,从五位一体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再到四个全面的战略性发展布局,一环又一环的改革创举被公布,有效地为许多顽固沉疴的解决提供了应对之法,也使得许多原本想要干事业却不知道如何干事业的党员干部有了奋斗的方向。在这样的核心领导集体的指导下,我国在改革当中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经济建设方面也有了卓越的进展。不管是在物质水平上还是经济能力方面,我国人民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开创性的硕果。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解决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当前时期,社会当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变对党和国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经济社会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高速的进展,但同时也引发了各种问题的爆发。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不能够进行妥善的应对和解决的话,中国历史上的混乱社会就会再一次上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历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重点突破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就必须要进行有效地约束和规定,只有通过合乎规定的建设行为,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多个方面的现代化。在综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正在面臨着一个发展的转折点和机遇期。
二、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内涵和特征
(一)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社会体系当中,民生是其发展的根本,也是最终服务目标。为民生福祉奋斗是我党坚持不懈奋斗的根本动力,也是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我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就是让人民能够真正的过上好日子。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对民生福祉进行保障的时候,必须要借助于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否则就无法对民生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因此可以说,我国社会的发展其实就是整个人民群众的发展,如果这些发展不是人民群众所拥护和期待的,无法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那么它就失去了本质上的意义,自然不能够长期的进行。与此同时,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当中,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还要停留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对民生问题进行改善的时候不能够好高骛远,提出过于远大的目标。应当以实际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当前国民的实际经济情况来设定短期目标,依据现实问题来提出应对方案。
(二)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在做民生工作的时候,和老百姓的距离是非常近的,因为这一问题本身就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要以抓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关键点,通过各种努力和保障来满足人民的真实需求,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而积极奋斗。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小康社会的鉴别过程当中,乡亲父老是最重要的对比对象,贫困居民是否能够脱离贫困是评价小康问题的最重要标准。贫穷和社会主义之间不是划等号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农村和贫困居民的旧面貌如果不能换新颜,群众的生活不能够得到有效地保障,那么也就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表现出来,自然无法称得上真正的社会主义。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着重强调了:“当前,我国社会的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发展到了关键性的时期,所以更加的不能够有任何的松懈心理,不仅要做好准备一鼓作气,而且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意识。一方面要明确好认识,用更加坚定的方向和思想来进行实践和落实,坚决的对贫困人口进行脱贫辅导工作,在二零二零年的时候务必要做到所有的贫困人口能够脱离贫困,所有的贫困县城都可以脱掉自己的贫困帽子。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上面,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顽固性困难,这问题将有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得到彻底的解决。
(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对整个国家进行治理的时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社会治理。在对整个社会治理成果进行横架的过程当中,需要有效的衡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否实现了相应目标,这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具体的社会管理实践当中,应当加强在创新和管理力度方面的关注,不断地优化对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范围,为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实现奠定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投注更多的关注和扶持,将社会问题作为治理的最重要基础,采取依法治国的有效方针政策,对于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由此才可以形成合理化的社会格局,让人人在这个社会当中都能够成为治理主体,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和谐的构建过程当中来。
在对社会治理进行创新的过程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社会体制进行创新,其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人。人和人是否存在和谐相处、平等相融的关系,这是决定社会是否能够安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社会治理就是要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官员和各级部门以及社会的共同协助,最终推动中国社会走向法制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
三、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重大贡献
(一)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建设思想和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基础上,结合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补齐民生短板,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提出的重大理论,它的提出和形成,在对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相关理论上面进行了本土化创新,同时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重要补充,为人民利益得到保障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域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当中明确地提出了许多的重要指导方针,它可以被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时代发展下的具体适应。从根本上来说,当前中国的发展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指引,由全部中国人民所共同奋斗和努力而獲得的成果,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进程当中贡献了积极的推动力量。而这一发展过程,其实是我国全体人民的努力奋斗和不断拼搏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有效地扩充了社会主义事业的范畴。
(三)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
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当中,中国共产党对一切问题都具有领导作用,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高效而快速的发展。由此,在社会建设的进程当中,必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原则。在中国的历史发展当中,我们已经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进程,它充分证明了社会建设和党领导之间的密切的联系。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出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发表,对于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所担当的作用进行了明确界定,并坚决地指出新时代背景下党员应当保持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为中国的社会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6.
[2]张凯兰.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要求[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7).
[3]高斌.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解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9(3).
[4]青连斌.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重要论述蕴涵的思想方法[J].机关党建研究,2019(4).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