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信息化环境下高中地理校际协同教学模式
2019-12-24刘晓红
刘晓红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地区的校际协同教学成为实现教学课堂多元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以我校地理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安定区城乡研训联盟为抓手,同课异构的校际协同教学案例的实施现状,构建出基于校际协同的可行性课堂模式,以及目前实施的课堂模式的优势,存在不足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2.0 高中地理 校际协同 教学模式
教育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和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信息素养。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教育。
一、目前校际协同下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1.“一拖二”在线授课模式。通过宽带网络为教学点开设的“一拖二”网络在线课堂,一个教师同时上三个班的课,不同区域的学生同步聆听着同一堂课,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走班,产生更多互动,这种信息化教学形式不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界限,而且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对知识的垄断。
2.本地授课+远程授课模式。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如视频展台、微课仪、录播系统等设备采集教师视频、授课电脑桌面等,主讲教师直接对主讲教室和听课教室的学生同时进行授课。
3.“协同式”模式
我校和内官营中学、香泉中学、巉口中学作为区城乡研训联盟学校成员,学校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和计算机软硬件教学设备的差异性,教学进度和学习效率上无法同步,因此我校實施校际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协同式”。本模式主要是跨地区教师间的教学研究,互相借鉴优质的教学方法。
二、网络校际协同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计算机教学和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提供了一种新式教育模式,让信息技术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也随师生的交互活动不断变化,教师依旧写“板书”,比“字幕”更灵活,调用外部资源更方便、更丰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了新型教学模式。它保留“传递——接受”教学活动进程,同时吸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的,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和能力,真正实现了个别化教学,利于主体学习的开展。利用交互式教学设备可以巧妙构思,创新设计教学活动,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2.网络地理教学中的交互功能增强了师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实现了课堂中的真正对话。师生关系极其融洽,网络地理教学氛围活跃。采用音频、视频并用技术手段,有助于教师讲清抽象的地理原理。学生难以直接观察的地理事物,科学巧妙运用图形和图表以及模拟动画,使其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视觉感受范围之内,为理解基本原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3.校际协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共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自主学习的理念。学习者必须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整个课堂模式有很强的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可以预设问题,在线解答,激烈讨论,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有助于在欢快气氛中发挥学生潜能,有利于进一步创设高效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因城乡双方教学实施对象的差异性,乡村学生与东中教师交流的机会太少,导致我校老师无法具体掌握远端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不同,可加强校际协作双方学校的师生、师师、生生交流,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校际协作教学模式进行取舍,做到因材施教。
2.创建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必须能满足信息化教育的要求。网络教学模式的形成、选择要遵循适用性、实效性的原则。教育信息化突破了“时空限制”,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利用网络相关资源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每一步查找的网络知识资源都是经过筛选的,形成一种循序渐进的网络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在利用网络相关知识资源自主学习。
3.信息化条件下,师生可以平等获取信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进一步彰显。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学习模式,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了教育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质量提升。在地理网络教学中要突现地理的学科特色,切实能够体现出地理特色。在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的指导下,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教育攻击能力大大增强,使学习主体从在校学生向社会公众扩展,教育阶段从展,教育阶段从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延伸,真正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同课异构协同教学课堂为城乡师生架起了课堂互动和知识传递的桥梁,可以有效解决教学薄弱地区长期存在的师资发展不均衡问题,并最终实现备课、教学、教研融会贯通的常态化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西尔枭 主编. 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M].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6-12.
[2] 黎奇.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 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10: 35-40.
【本文是中央电化管2018年度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立项号:186230013。】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