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2019-12-24吴彤牛冈艺董步鸿沈万根
吴彤 牛冈艺 董步鸿 沈万根
[摘 要] 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大学生可以积极发挥其专业知识过硬,网络技术水平高,能有效解读并传播相关扶贫政策等优势,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其特殊的作用。但当代大学生大多不愿意参与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实践,对此,大学生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农村的脱贫工作,促进高校大学生与精准脱贫工作的有机结合,将大学生群体这一新生力量注入到国家的扶贫工作中,促进精准脱贫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 精准脱贫;少数民族农村;大学生;产业扶贫
[中图分类号] F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2-0110-02
精准脱贫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一环,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政府始终对其给予重点关注。这其中,少数民族农村脱贫工作的成效更是国家、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精准脱贫首先要精准“识”贫,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这正为高校先进思想文化提供了用武之地[1]。为使大学生参与到精准脱贫的工作中,教育部专门出台了《关于做好直属高校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全国54所高校发起了《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倡议书》,号召动员高校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本文以学生参与少数民族脱贫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现有问题,拟提出发挥大学生参与脱贫工作积极性的建议,使脱贫工作更加切实有效地进行。
一、大学生参与精准脱贫的优势
第一,大学生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作依托。国家非常注重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和充实,注重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因此,高校有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能够充分地学习知识,充实自身,在投身社会工作时相较其他群体有更多知识储备,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第二,大学生接受高水平教育,对政策理论的接受能力和解读能力相比受教育水平低的人群更强。因此大学生更容易把书本上的理论政策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话,在给贫困户传达政策时更容易被他们理解接受,实现政策的有效传达,促进政策实行效率的提高。大学生还可以将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技能型知识传授给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政府人员和贫困户,也能在和贫困户交流过程中慢慢提升农民的素质。
第三,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高校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外界信息,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及技术,了解并传播精准脱贫思想。大学生作为时代新青年的代表,紧跟时代潮流,对新事物有学习的热情,对待互联网信息技术,往往有更多经验和更多思路,为扶贫政策有效进行提供新角度方案。大学生参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数据,更好的与有扶贫经验的工作人员合作,实现旧经验与新观念的碰撞,为扶贫政策提供更加完善的解決思路与解决方案。
二、大学生在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作用
第一,大学生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精准脱贫的实际情况,为未来参与扶贫工作奠定基础。例如,高校可以成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设置专门岗位和专职人员负责前郭县扶贫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然后学校扶贫工作办公室积极主动与少数民族地方政府精准扶贫单位联系,一方面利用高校知识与资源,为他们提供更高效的扶贫思路;另一方面,高校扶贫小组可以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征求政府有关部门的同意后,将一些可公开的扶贫资料上传至高校综合信息门户网站,使更多学生能够了解精准脱贫的有关政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加强政策的广泛普及。
第二,大学生可以利用相关教学资源了解信息,为精准扶贫政策提供新思路。大学生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例如支教、社区教育、发展远程继续教育等方式,推进人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少数民族地区教学水平。高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名誉优势成立基金会,改善地方教学基础设施的条件,从而在多方面促进当地教育水平提高,实现地方政府与高等院校之间的教育互通桥梁,在加强少数民族地方教育水平的同时加强高校学生的实现能力,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方教育与高校素质教育的共同发展。
第三,大学生可以到产业扶贫单位就业或实习,参与精准脱贫的前线工作。以达里巴乡菌菇厂为例,菌菇厂现在的主营业务仍停留在原材料的生产及运输上,未达到产品精加工阶段,成本虽小但收益也低,产业链较短,市场也很局限。先进科学技术始终是高等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高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最大优势所在。大学生进入菌菇厂就业后,可以利用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参与到菌菇厂的产品研发和人力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开发杏鲍菇的精加工产品,进一步完善菌菇厂的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人尽其用。
第四,大学生把“互联网+联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现在“互联网+联模式是大势所趋,针对菌菇厂市场局限的现状,电商合作的平台可以为菌菇厂提供更大的市场。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对互联网的熟悉为菌菇厂提供广阔的电商平台,比如在淘宝和京东等平台上销售产品,拓展菌菇厂的业务量,以获得更高的收入。
三、大学生参与精准脱贫面临的问题
第一,在校大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到精准脱贫实践中,大多是因为对国家的精准脱贫政策了解极少。一些高校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却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高校不能及时向在校生宣传精准脱贫政策,没有主动呼吁大学生参与到附近农村的精准脱贫实践中去,使学生对脱贫的信息了解不充分,参与感差,最终不仅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精准脱贫工作也因为少了年轻力量的涌入出现一些不足之处,导致了问题的产生。大学生对政策了解应从多方面体现出来,不仅在与学校,更在于社会各个方面。
第二,毕业生不愿意参与到精准脱贫实践,也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和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大学毕业生已经受过高等教育,在知识和素质上都已领先于普通青年,这使他们更愿意凭借自身优势去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他们更加倾向于到发达地区谋求高工资、高福利水平、高社会地位的工作,以与自身高素质相匹配。相比之下,地方扶贫机构工资水平低、工作环境艰苦、发展前景小,对于一些高素质大学生而言,由于了解的不充分,扶贫工作也因此被排除在毕业生考虑范围之内。扶贫工作对高水平人才吸引度低,自身宣传力度仍有欠缺;大学生对扶贫工作了解不全面,对自身过高评价,导致双方信息不充分,脱贫政策受到阻碍。因此,精准脱贫要引入人才,仍要面对许多困难。
四、大学生高质量参与精准脱贫的对策
第一,大学生要积极了解国家政策,投身到精准脱贫工作中去。大学生赴农村创业是有效地推进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之一[2],因此,在校期间,大学生要積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脱贫实践活动,主动了解国家为高等人才提供的相关政治激励,了解鼓励大学生参与精准脱贫的优惠条件。除此之外,大学生也要了解当地政府对到贫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的相应政策和优惠,积极参与国家给予的创业培训。
第二,高校要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参与少数民族精准脱贫。高校除了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发展,还要注重大学生实践水平的提升,使理论与实践能够做到有效的统一。参与到精准脱贫工作就是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大途径。针对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加强对资助育人的重视,并积极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资助育人有机结合的措施,能够循序渐进的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情况,促进教育质量的增强和大学生培养工作的深入推进[3]。大学生加深了对精准脱贫的了解之后,就会更愿意投身到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的工作中去,也提高了大学生毕业后主动到少数民族贫困村工作的可能。
第三,学生也应提高响应国家政策的责任感。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优势,明白自身劣势,脚踏实地,将自身的人生价值体现在为国家贡献当中。大学生要清晰认识到在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时期,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国家为了我们能得到优质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了报效国家的时候,受益最多的我们更应当仁不让,为国家脱贫建设不遗余力。
五、结语
少数民族农村精准脱贫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是任重道远,前进的道路上仍会充满艰难曲折,这不仅仅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更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为之努力奋斗的[4]。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在脱贫工作中发挥的力量不容小觑。我们应更要宣传为国家奋斗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习近平精准脱贫思想,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掌握工作推进艺术[5],把自身优势变为脱贫强势,早日为全社会人民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沈万根,马冀群.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实践[J].科学社会主义,2018(2):102-108.
[2]张立驰,姜彦彦,吴君民.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学生赴农村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4);34-39.
[3]赵康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资助育人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25-26.
[4]王相坤.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实践要求[J].北京党史,2017(6):33-38.
[5]都月.时代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兰州商学院,2012.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