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隐性分层教学探析
2019-12-24丁照云
丁照云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发展,智慧课堂被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为英语教师开展隐性分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提高分层教学效果、实现分层教学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智慧课堂 初中英语 隐性分层教学
一、“智慧课堂”与隐性分层教学概述
1.“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云端、“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形成的集“云、网、端”于一体的智能教学模式。在智慧课堂中,可实现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及时化、交流互动多元化以及资源共享高效化,从而为实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2.隐性分层教学
隐性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潜力、学习成绩等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且分层结果不告知学生,只有任课教师心中有数的一种教学方法。相比较显性分层教学模式而言,隐性分层教学的优势更加明显。显性分层教学易使学生出现不良的学习心态,如优秀学生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低层次学生易丧失学习自信心。而在隐性分层教学模式下,由于分层结果不在班级内公开,所以能够更好地维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优秀学生产生过大的学习压力,有利于整体性地提升教学效果。
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隐性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1.合理分层
英语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学习品质、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层次学生的分层标准为:英语学习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强,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成绩处于优等;B层次学生的分层标准为:学习兴趣一般,学习态度端正,英语基础扎实,能够基本达到教学要求,英语成绩处于良好和中等;C层次学生的分层标准为:没有学习兴趣,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听说读写能力薄弱,英语成绩为不及格。教师根据学生分层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将其细化到听、说、读、写四项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方面。
2.因材施教
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师可借助课程管理平台,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上机练习的情况,明确教学中各层次学生的具体辅导方向。如,A层次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基础练习,教师应指导该层次学生在英文视频听力练习中下功夫,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B层次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基础练习,但是会出现一些错误,教师要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并指导该层次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该层次学生向A层次学生过渡;部分C层次学生在上机操作练习时的态度不认真,教师要针对未完成全部答题的学生给予警告,督促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3.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可采用隐性分层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为四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内都有A、B、C层次的学生,布置小组学习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的上机练习目标,让学生登录到智慧学习终端系统界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在智慧学习终端系统中,不仅包括初中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练习内容,而且还有英文视频、语法分析、英语文本阅读等学习资源,教师可让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不同单元模块的练习任务,促进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讨论交流、互帮互助。
4.分层评价
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智慧学习终端系统可对学生上机练习情况进行自动评价,并在每一单元题后给出具体得分和评语,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还可以查询以往的练习成绩,借助系统了解自己在某一阶段学习中的英语成绩变化、学习态度变化和学习能力变化,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做出形成性评价。此外,教师也可利用系统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手动添加评语,让学生在登录系统后阅读评语,做到隐性分层评价。教师评价要以鼓励为主,针对A层次学生,教师在肯定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针对B层次学生,教师要采用激励评价方法,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针对C层次学生,教师要表扬学生取得的学习进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基础练习。
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要重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借助智慧课堂中的先进教学设备和技术手段,对学生实施隐性分层教学。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将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系统的评价反馈、资源共享、交流互动等功能,开展分层次教学活动,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共同取得学习进步。
【参考文献】
[1]詹翠团.隐性分层策略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96-97.
[2]何小紅.初中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策略[J].甘肃教育,2018(9):12-13.
[3]李静.智慧课堂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追求[J].海外英语,2018(4):22-23.
(作者单位:广东省台山市新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