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中“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研究
2019-12-24郭瑞波郭川军侯菡萏
郭瑞波 郭川军 侯菡萏
摘 要:在新经济、新工科、“互联网+”的背景下,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融合创新形成自身的专业教学特色,将计算机学科与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金融电子化等经济学科相结合,打破专业的界限,探索学科融合。因此,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人才发展特点,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培养适应金融行业的计算机人才,为地方一带一路发展培育新生力量。
关键词:新工科;科技;金融;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2-0110-02
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提出要努力探索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新工科建设对地方高校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要求:地方高校要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为内外资源创条件,打造工程教育开放融合新生态。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如何改革以适应地方新经济发展人才需求问题。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为响应国家战略部署,支撑服务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金融行业在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需要大量具备集计算机专业技术与金融商业能力的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要在新思想的指导下建立自身的特色专业。哈尔滨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会计学专业是学院的重点学科,因此,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想建立专业特色,就需要与金融、会计学科相融合,形成新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金融信息应用方向)。
一、“科技+金融”人才培育模式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强调的学生能力是行为主义的,根据一系列孤立的行为来界定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形成了任务即能力的观点。但是教育现状说明,即使学生能够完成各门课程明确规定的各项任务,他在就业工作岗位上也不一定能成为合格的工作者。因此,教育理念需要更新,形成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美国学者斯派帝将OBE定义为“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在OBE模式中教育结构和课程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們无法为培养学生特定能力做出贡献,它们就要被重建。因此,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需要基于OBE教育理念建设“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科学精准的教学设计,合理的考核评估办法。
(二)金融信息应用方向科技人才培养目标
“科技+金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浓、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相关技术、金融电子化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金融机构、IT行业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分析与集成、设计与运行、研究与开发、测试与维护、培训与销售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金融信息应用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进行学科融合,如图1所示。因此,“科技+金融”人才需要具备的知识为:(1)掌握基本金融理论、经济理论,了解相关金融产品、金融风险;(2)熟悉金融事务处理流程,能将金融产品模型应用于研究,掌握金融产品程序开发方法;(3)提高金融微观效率和市场效率,规避金融风险,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和金融产品创新意识。
二、科技金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师资队伍建设
思维指导行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具有指导教学的重要作用。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行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构思—设计—实现—运行)教育模式,在CDIO模式中能够解决学生“我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技能?”和“我具有何种能力,能胜任何种的工作?”等在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的问题,让学生有目标、有热情地参加到课程实践中。教师树立以实践带动理论的学习观念,带领学生在“做中学”以实践过程连接抽象知识,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工科人才。
(二)实践教学保障制度
建立小班授课、学业导师制度。选取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每人指导5名学生,对其思想、学习、就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关注和指导,每学期要对学生进行4次以上的具体指导,具体为,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开展课外文献阅读、加强思想教育、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检查学习计划的执行状况、对于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给与帮助和指导。
实验室保障制度。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环境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要求较高,现有实验环境中大部分的机房设备老旧,运行软件速度缓慢,需要进行机器更新和高速网络建设来确保实践环节的顺利展开。
(三)课堂内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四大板块构建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通识教育课程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科基础课程实践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各个基础学科有清晰的理解。专业课程实践环节中,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找到所授课程与金融领域的切合处,根据各知识点,不断设计并收集金融案例,使金融知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并存。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推荐学生去企业进行长时间的毕业实习,深度参与面向行业的实际项目开发,实现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的融合。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由学校和企业导师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在学科融合课程实践环节重点让学生掌握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网上个人理财、银行卡应用系统、金融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和应用技能,熟悉SAS系统的数据加工整理、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展现、软件安全和网络安全技术。
(四)课堂外实践安排
首先,学生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知识的扩展阅读与练习,执行学习计划。在由任课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指导群中,对学业上的问题与困难由专人进行答疑。教师指导学生参加院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制订项目计划、沟通合作、协调资源、人员分配、项目执行等内容的学习。其次,以前期项目为基础,教师积极鼓励和带领学生完善项目,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让学生在参赛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充分了解项目相关内容发展的前沿信息与技术,关注技术热点,对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并制定后续的学习计划。为了鼓励学生的参赛热情,对于在比赛中获奖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奖励。此外,每学期举办金苑讲坛,邀请金融行业、网络行业、计算机科技行业的专家对于行业动态、新业态和相关岗位动态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和就业方向。
(五)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
积极探索推进N+1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目前,学院与普开数据公司合作开展大数据实验室建设,与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基于OBE教育模式的 “科技+金融”人才培养目标,CDIO课程中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基础学科和项目集成的基本训练。学业的最后一年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真实案例项目的高强度训练,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变化和企业需求的变化,动态调整岗位培养目标,使得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更加接近企业人才需求。
结语
在新经济发展大潮中,将计算机科学与技術专业与金融、会计、管理学科相融合,探索新工科教育思想中提出的培养具有新技术、适应新产业、服务新经济的“学以致用”的复合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全面助力提升学生整体能力以适应地方新兴产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杨玉婷,康厚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探索[J].计算机时代,2018,(11):94-96.
[2] 朱艳辉,童启,刘强.基于创新训练平台的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8,(4):82-85.
[3] 李清勇,王浩业,樊崇艺,时晓艳.面向“新工科”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3):1-4,11.
[4] 林培光,刘理争,聂秀山,王卿海.计算机类专业互联网金融方向知识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7,(8):135-138.
[5] 刘芳,杨兴全,屠海波,张永志,郝传勇,赵常松.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1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