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

2019-12-24金燕

价值工程 2019年3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宁夏

金燕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否,是中国经济面貌的一种最好表现形式,也是中国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切实解决好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国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以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取得的实际成果为依据,结合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深入的总结与分析已有的改革经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建议。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the best form of China's economic appearance and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healthy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natural conditions, the level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ost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relatively lagging behind, which has greatly hindered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ociety. Effectively solving the "three rural issues" in China's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Chinese rural economy. Based on the actual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reform model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 to deeply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existing reform experience, and draw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n this basis.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宁夏;信用社改革

Key words: minority areas;Ningxia;credit union reform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9)35-0291-03

0  引言

从2003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到2004年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意见》,以及2006年2月的《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见》和2006年12月银监会颁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一系列的文件都是针对同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加有效的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问题,我国已有较多的实际经验,而且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绝大部分都处在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改进。因此,无论是从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还是从政治稳定角度考虑,对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的探讨都是不容忽视的。基于此,本文以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取得的实际成果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深入的总结与分析已有的改革经验,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建议。

1  宁夏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因素分析

1.1 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宁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南北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表现出较大的差距,宁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宁夏山区与川区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从宁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平衡需求来看,宁夏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刻不容缓。多年来,为了大力支持当地“三农”的发展,宁夏农村信用社不断克服当地自然条件差和经济不发达的困难,运用灵活的经营方式,积极开拓市场,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金融条件。相对应的,宁夏地区独特的经济特色也为宁夏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基础条件薄弱,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农村经济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这不仅给宁夏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实施增加了难度,也对宁夏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政策因素分析  自1999年初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又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例如2000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01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和2002年计规划《国家计委、国务院西部办关于转发“十五”西部开发总规划的通知》等。这些战略的实施,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随着相关战略的不断推进,宁夏地区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力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宁夏农村信用社也得到了较好发展。从2003年5 月到2004 年8 月,国务院连续两次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改革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随着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始,200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再一次明确要求农村信用社提高自身的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的金融动脉,必须要继续进行相应的改革,这样才能与国家发展整体布局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相一致。这些政策的颁布对宁夏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3 行业竞争因素分析  自从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分离以后,农业银行相继撤出或关闭了各地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主力军就自然而然由各地方的农村信用社担当。宁夏的农村地区也是如此,从1996年我国启动金融改革工作开始,广泛分布在当地的众多农村信用社成为了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地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支持的最主要力量,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在这样广阔的市场背景下,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前景应是一片大好的。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在不断调整其自身发展的模式,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面临的考验也很明显,经济的大发展使得金融市场上原本就占有一席之地的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异军突起,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与丰富的经验为这些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增加了有利的筹码,这就导致农村信用社在改革过程中必须面对来自金融行业间巨大的竞争压力。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现实需求,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不仅要清楚的意识到在同行业间存在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而且认识到宁夏农村信用社虽然有较快的增长,但是在全区的金融市场中所占比例还是很小,即其并不占绝对优势。事实表明,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一般来说,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通常用存款额占市场中所有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率来表示,这一比率能够较有力的反映出各金融机构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能力及其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能力。尽管现在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当地农村市场中仍然占有很大优势,但是随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宁夏地区的农村金融格局必定会发生新的变化,所以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不仅要清楚的意识到在同行业间存在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而且要清醒的认识到宁夏农村信用社虽然有较快的增长,但是在全区的金融市场中所占比例还是很小,即其并不占绝对优势。事实表明,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宁夏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分布与自然环境因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宁夏山区与川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行业竞争压力,宁夏地区不同地方按照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其农村信用社发展水平也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和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生存空间相对较小;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并且以农村为主导的地区,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实力与服务“三农”的目标相结合而产生的。

1.4 经济环境因素分析  近年來,金融市场利率发展趋势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往,由于宁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许多国有商业银行及宁夏银行在当地农村地区金融市场还没有占据较大比例,在竞争压力较小的背景下,当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占有垄断地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是农村信用社为了盈利而不断提高贷款利率,当地农民在贷款时也只能被迫接受。但是,由于近年来金融市场格局的转变及行业间竞争压力的与日俱增,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将直接导致利率水平趋于一致化,将直接导致宁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下降。

2  改革后的具体成效

2.1 塑造全新形象,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自2003年全国深化农村金融工作开始以来,宁夏地区农村信用社抓住大好发展机遇,几经改制,完成了产权制度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行业管理机制。尤其是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下,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以支持地方经济为己任,以把该行办成一家“功能齐全、效益良好、运营安全、服务优质、综合竞争力强”的地方现代化“好银行”为奋斗目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经营机制,转变经营理念,加快经营机制转换,强化基础管理,大力拓展市场,提高资产质量,各项业务得到了较快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但是对宁夏农村信用社几年来改革工作的肯定,更为重要的是为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改变了宁夏农村信用社在人们心中经营业绩不佳、效率不高的形象,在全区范围内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黄河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高效、满意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2.2 产权逐渐清晰,内部管理体制不断完善  以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改制以来在管理机构的组成方面,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内的组织机构,并实行了“三长分设”,模式,即董事长、监事长和行长分设,成立了“三权独立”的管理模式,即“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实现了,职责明确,经营自主,管理科学。事实表明,股份制改革成立的黄河农村商业银行,产权日益清晰,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法人治理构。

2.3 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大幅提高  以股份制改革为契机,宁夏农村信用社经过清产核资与增资扩股的“大改动”后,甩掉了以往沉重的历史包袱。不仅如此,在业务经营发面,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在继续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依据客户需求及市场的需要,不断加快产品创新,各项经营指标较成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自黄河农村商业银行成立以来,银行尤其注重加强基层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

3  经验总结

3.1 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将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各地在改革初期就应当明确市场定位,以此确立正确的改革方向。明确市场定位,就是要坚持服务“三农”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农村信用社起源于农村,成长于农村,与农民(尤其是在经济尚不是很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种天然的联系即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市场,也注定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始终要注重支农方向不动摇。

3.2 努力化解历史包袱,构建良性运营机制  由于以往经营管理不善以及国家强制性下达的许多相关任务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这些历史包袱严重的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因此,想尽办法积极化解历史包袱对这些地区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明确造成这些不良资产的原因是什么,只有弄清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3 增强业务创新能力,拓展金融产品种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网点分布较为分散,绝大多数网点设在远离市区的城镇,这些地區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这部分地区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适时地增强业务创新能力,拓展金融产品种类。

3.4 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确保“三会”各尽其责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继续完善产权结构。一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的“三会”制度流于形式的想象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这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应该在建立健全“三会”制度的基础上,落实民主选举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管理,确保“三会”各尽其责。

3.5 净化人员任用流程,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要明确并改正以往用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类似“裙带关系”现象出现。在员工的招聘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加大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员工的岗位培训教育,改变员工以往形成的经营观念上的依赖性和不负责现象,从观念到行动上都要切实落实好人员的任用流程,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袁升文.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

[2]夏品俭.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8.

[3]王秀霞.宁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06.

[4]杨勇.德国农村合作金融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西部金融,2011(4).

[5]谢云.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6]姜常青.浅析德国农村合作金融对我国的启示,2011.

[7]白亚楠.民族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地区宁夏
宁夏
宁夏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宁夏
小宁夏 大思维 “醒得晚 跑得快”的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