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棋学》创建的使命和学理

2019-12-24李建新

棋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理国粹人文

李建新

《棋学》是一个已经存在,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它的存在,而在许多时候误认为它不存在的“学科”。正如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的学科是存在的,而人类的智能还没有能够使他们“现形”一样。

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时提出,到2035年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文化发展目标。

服务社会是新时代党和政府对人文社会工作者的要求,也是人文社会工作者的共识和基本底线。没有对社会需要的关注、没有对社会发展核心问题的理析、没有对社会的创造性贡献、没有对社会上最广大老百姓精神需求的满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就永远困顿在自娱和玩票的“有价无市”或者“无价无市”阶段,而难以彰显勃发的生机和生命力。

“琴棋书画”是一个被誉为“国粹”的组合,对这样的称谓,我们已经像阳光空气和水等一样,太习以为常了,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

为什么会把这四者组合在一起而冠之以“国粹”?人文社会科学的工作者没有给出答案,棋道中人,“琴棋书画”道中之人,也没有给出具象的答案。

分析“琴棋书画”四大艺术并经过个体特质研究和对比之后发现,它们有诸多共性。比如:都是要而且是特别地讲究动手的;小众人群开展比较适宜;静心和意念在先;都是先有技后有艺再有理;都是耕植于民间乐土上的为劳动人民喜欢的艺术;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相关的;都是可以老少咸宜、雅俗共赏、都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都可以为统治阶级的执政提供服务等等。正因为有这么许多的共性,它们才可以汇聚一室,共享殊荣。

再一分析就会发现,“琴棋书画”四兄弟,在社会中的地位,特别是在学科中的地位是颇为不同的:“琴”人籍音乐学,是音乐家族的一个成员。因为音乐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所以“琴学”自然也会有,而且有名正言顺的合法身份;“书画”插门美术,是美术学中的上宾,因为美术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且历来都是受到热捧的学科,所以“书画”也有学科地位。

音乐、美术不仅是独立的学科,而且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了高等学校的课堂,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系列教育层次,甚至诸多孩子的家长也会选择音乐或者书画为其孩子的学前班、兴趣班,国家对这两个学科也都比较重视,也有投入,风景自然很好。

那么棋呢?与“琴”“书画”同居一室,百姓认知、社会普及、受众群体、价值与功效等几与“琴”“书画”不相上下,相貌和品端兼可为世之范,但“棋学”真的没有一个学科归宿和学科地位,到目前为止还在“学科”的门外徘徊。在诸多的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成为教育中的热学,许许多多的学生对它们趋之若鹜的背景之下,本是同根生的“棋学”没有“户籍”,显得很“落寞”,这应该是不太正常的一种情况。就文化而言,它是一种遗漏,就“国粹”而论,它是一种“阉割”,是非常不利于我们的文化健康发展的。

我们自己残缺了“國粹”!我们不能苛责过去,不能在抱怨我们的前辈为什么没有建构起《棋学》的牢骚中生活,我们更不能把建构《棋学》的任务推给我们的后辈,而应该在这个富有和鼓励创新和创造的时代,积极创建《棋学》,并以此高扬和蹈履我们文化创造的使命。

学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倡导“自信”的社会,也是一个在“自信”旗帜引导下完成由梦想到实现的社会。“自信”当然包括了理论自信。

任何学科都是经过实践、总结、思考,然后进行理论的构建而发展起来的。《棋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存在,是“事实”,问题是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还没有予以关注和研究,还没有发现这个“存在”,但这并不等于这个“存在”不“存在”。正像许多社会科学、应用科学,也包括自然科学中的许多原理、规律等是一种“存在”,对其中的许许多多的“存在”,人类尚没有发现它一样。

因此,对于《棋学》的存在,我们不仅要能够感知到它的存在,而且要有基于实践、积淀基础之上深度开掘的信念和勇气。这就是理论自信。

2015年以来,“棋道与社会”系列文章已经有30篇公开面世,《棋道·微传播》《棋道·再传播》等专著出版,棋文化国际峰会召开,规模不等的棋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等,已经在学理上寻找到了“棋学”的一些本质要义,如果再把象棋等棋类发展的历史以史学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把这个历史揉合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之中,棋史就会很丰满。而棋之实践或者应用的研究,包括书籍、期刊、文集、培训教材等就更多和更为常见。

这样,就棋而论,它的“理论”“史”和“实践或者应用”这三个方面的要素都具备了。而这三个要素正是构建一门学科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有了一个学科创建所必须的“理论”“史”和“实践或者应用”三个方面的条件,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去创建《棋学》,这在学理上是完全行得通的,在实操方面也是已经寻找到了具体路径的。同时,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参阅音乐、美术等“近亲”的学科构建情况,也可以放而大之地参阅人文社会科学中其他学科的创建情况,在“融合”时代,走出“融合”取胜的妙手。

创建和补全《棋学》,就是补全“国粹”,就是盛世论棋的大显,也是文化艺术的高升,更是民族精粹的新开。这是惠及当代,泽被后世的举止。

党和政府强调人文社会科学~定要服务社会。如何量化这个要求,需要探讨,但创建《棋学》可以进行开拓性的尝试:

在“国粹”层面读解《棋学》,我们认为它应该是一种优中选优的中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应该与“国”关联,有“举国”的普适性、服务性、实用性和崇尚价值。

据报道,目前中国的象棋人口超过2亿,而且有着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在东南亚、北美洲,以及越南等地开展尤甚。也就是说,象棋有巨大的市场,同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如果能够把象棋的大餐烹制好,以《棋学》作为招牌菜,以文化、国学、哲学、艺术、科学、兵战等作为调味品,那么它就可以满足许多人的胃口,就能够满足各种各样的人对于社会、人生等迷惑问题求解的需求,就可以成为人们的教化而变成高大上的“学科”。

古人发明象棋,并非仅仅为了娱乐游戏,主要是寓教于乐,启迪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质与思想修养,以棋为镜子,感悟人生哲理,有助于认识客观世界和认识自我,这是象棋的目的,也是象棋对人类的价值给养,对人类社会文明的智力支持。

事实上,“棋学”中的许多宝典,已经成为了它服务社会,指导人们生活的“秘笈”,如“兵贵神速,抢先人局”“弃子争先”“临杀勿急,稳中取胜”“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棋不悔大丈夫”“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招不慎,满盘皆输”“下棋最忌随手”等等。这些司空见惯的棋谚,不仅朴实易懂,而且朗朗上口,很容易为各行各业的人所接受而不仅仅限于棋的圈子里。如是,《棋学》就具有了更大范围、更广层面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而这,其实是早已有之的关于《棋学》的“学理”。

猜你喜欢

学理国粹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梨园戏韵 国粹生香
中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偷猪”引发的血案
京 剧
旅行梦想促就科学新知
学理支撑,目标精准,评价引导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