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供应链模式
2019-12-24马倩倩倪晓杰
汪 建,马倩倩,倪晓杰
(1.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444;2.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020)
0 引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推进,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机遇。2013年至2017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增速高于中国对外整体增速,2017年中国与 “一带一路”国家进口额、出口额均扭转连续两年负增长局面。另一方面,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速度还有待提升,例如,2016—2017年进口增长速度超过了出口增长速度[1]。2017年,我国各省市对 “一带一路”沿线出口额前5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 (25.9%)、江苏 (15.1%)、浙江 (14.1%)、山东 (8.3%)、上海 (5.8%)。其中,上海市排在第五位,比重上只有排名第一广东的20%[1]。上海作为我国GDP名列前茅的省市,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出口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过程中,上海正在形成以研发能力提升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新模式和新特点。本文以上海市研发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案例和统计数据分析其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特点。
1 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涉及领域众多,包括经济、社会、外交等[2-3],它会改变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产品、顾客、员工及劳动力[4]、组织、税收[5]、会计回款[6]、利润[7]、社会责任的履行[8]等多个方面。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有利于建设城市创新网络与知识共享[9],亦促进中国沿线重点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10]。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对生产流程的各个方面也会产生影响。在宏观层面,为了支持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需要从国家层面谋划供应链战略布局,整合市场、产能、企业、物流等资源,同时提升供应链的共享性和安全可持续性,发展绿色供应链[11-12]。其中,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绩效改善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13],相关建议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运输方式[14]。
在各项合作中,科技合作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日益重要。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科技实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与其相比,中国具备一定优势,除人均研发投入处于中等位置外,多项指标均有优势,例如人均专利[15]。自2014年起,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中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开展或有意愿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企业占25%,合作形式多样化[16]。就上海市而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可为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推进提供创新支持,同时,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实施能够使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协同从全国拓展到全球[17]。
科技合作非常有利于促进企业研发能力的提升,如何利用研发能力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是开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在国际层面上,相比传统要素 (如区位要素、劳动力要素等)而言,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8]。在国内层面上,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19],研发促使生产率提高,进而使企业在出口市场获取更多利润以促进企业出口[20]。例如,光伏产业的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均对其出口有显著影响[21]。考虑到出口的即期和长期生产效率,企业出口之前的研发投入可通过增加企业的吸收能力来提高出口的生产率[22]。此外,研发促进企业出口存在一定条件。例如,只有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达到门槛的东部地区,研发创新投入对出口具有促进作用[23]。研发创新存在促进企业出口增长的可能,但是仅有达到一定深度的研发创新投入才能促进企业出口的增长[24]。针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考虑高管持股的调节作用,研发投入与出口绩效呈倒U型关系[25]。
现有关于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研究多从宏观层面展开,缺乏对具体环节的研究。在大力开展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企业各方面的优势,特别是研发环节支持企业开展 “一带一路”合作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和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国际化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特点,重点分析研发能力提升企业国际化的作用机制。
2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通过收集统计数据和案例,从两个层面开展调查研究。首先,针对大型企业,选取上海市自2013年底以来积极融入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案例研究分析这些企业在供应链各环节上走出去的特点。其次,针对中小企业,选取积极走出去的区级研发机构开展分析。最后,进行对比及总结分析。
在样本选取上,重点考虑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研发型企业。 “一带一路”国家的范围有多种,核心范围是已同中国签订共建 “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最宽泛的是 “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例如中国 “一带一路”网公布的签约国家共计有137个,其中亚洲地区含44个国家,大洋洲地区含9个国家,欧洲含26个国家 (以中欧和东欧为主),非洲地区含39个国家,美洲地区含19个国家。同时,中国政府明确表明, “一带一路”是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和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欢迎所有志同道合的国家积极参与,国家范围并不设限 (https://www.yidaiyilu.gov.cn/)。
选择的11家案例企业均是在 “一带一路”提出后积极调整企业战略,与 “一带一路”签约国家都有明确的合作;并且这些企业中绝大部分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上海市各类创新、研发类奖项,可以作为研发型企业的代表。在这11家大型案例企业中 (见表1),有9家设置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2家企业设立有上海市级技术中心;有8家上市企业、3家大型企业未上市,但都是各自行业的高技术、高研发能力的代表。除了化工领域领先的上海化工研究院以研究型、创新型人才为主,人数规模较小之外,其余10家企业的人员规模在2000人以上,年营业收入在34亿元以上,授权专利总数超过100项。使用的数据来源包括各上市公司统计年报,学术论文,相关新闻报道,公司官网 (企业绩效、投资者专区、新闻动态、典型案例等板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等。
表1 上海市11家大型企业概况
为了开展对比分析,本文利用广义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概念,选取上海市某区具有区级研发中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从企业国际化的角度出发,在该区298家科技型企业中,2017年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同时具有研发投入特征的企业有195家。企业特征见表2。
表2 上海市某区195家高新技术企业特征
3 大型企业的案例分析
依据供应链概念模型,不考虑原材料采购等细节,将供应链环节简化为五部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销售、售后服务。
上海市11家大型案例企业均与 “一带一路”国家有明确合作,各个案例在供应链各环节走出去的情况,本文按以下判定方法分别做了总结:若某一企业在供应链某一环节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相关海外业务中心的设置或明确有相关海外业务,就判定该企业在该环节走出去。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为例,该企业研发设计在中国、大洋洲、欧洲等地区,生产制造在中国、东南亚、南亚地区,物流涉及中国、东南亚、南亚等地区钢铁供应链,销售区域有中国、东南亚、南亚、中亚、东亚、欧洲、非洲、北美洲,售后服务在中国、东南亚、中亚等地区,于是宝钢集团供应链五大环节均走出去。以此类推,本文对11家案例逐一做出梳理,各个企业供应链各个环节走出去情况见表3。在研发环节,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振华重工、上海化工研究院、卡斯柯没有走出去,其他企业研发走出去的国家主要在韩国、俄罗斯、英国、德国、马来西亚、美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在生产制造与物流环节,仅有五家企业走出去,走出去的主要区域为东南亚、南亚。综合发现,五个环节中销售走出去的企业占比最多,销售区域主要在东南亚、南亚、中亚、东亚、大洋洲、东欧、非洲等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基于上述企业在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特点,可以把案例企业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开展国际化的情况见表4。
模式1:销售及售后服务走出去为主。销售走出去的企业包括2家: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过分析,这两家企业具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均为高新技术企业,领域一般涉及 IT、自动化、综合性化工研究等,注重创新,且独立自主研发能力较强。其中卡斯柯信号公司是国内轨道交通信号企业、上海化工是集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研究开发和工程应用的企业。二是海外销售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亚 (以越南为主)、南亚 (以印度为主)、非洲。三是输出以产品加技术为主,在走出去过程中,这两家企业均为销售核心产品 (如卡斯柯系统相关设备)并输出技术 (如卡斯柯的信号控制技术)。
销售和售后服务共同走出去的企业包括2家:上海振华重工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选择销售、售后服务走出去的两家企业的相同点:一是均为强调创新的大型制造型企业,振华重工为重型装备 (岸桥)制造企业,并提出创新的 “六化标准”;上海电气电站装备公司为电机设备制造企业,并形成了以中科院院士、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海外主要销售区域类似,东南亚、南亚 (以印度为主)、非洲、欧洲 (以德国为主)。三是输出的主要方式及内容,中标某一大型企业 (或与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海外某一项目的某一建造相关环节,输出核心装备与技术,如振华重工与中国石化共同完善新加坡港务局配套体系、上海电气与中机公司联合体中标孟加拉巴拉普库利亚燃煤电站大修项目。四是均注重海外市场售后服务体系的构建,振华重工有一体化服务市场布局,建成覆盖全球的服务网点,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的全寿命周期服务;上海电气电站设备公司在海外有37家办事机构,在推出产品和服务的同时,给其参建的项目提供就近的后期服务保障。
表3 上海市11家大型企业走出去情况
注:空白格表示相关企业在对应环节没有走出去;√表示相关企业在海外有涉及对应的环节。
表4 不同走出去模式的对比
模式2:研发设计及销售走出去。包括2家案例企业: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共同点,一是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设施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注重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宝信软件是工业软件企业。二是注重海外研发中心的打造,如国内研发中心和国外研发中心共同突破技术难关,网宿科技在中国 (厦门、深圳)、韩国 (首尔)、美国 (硅谷)、俄罗斯 (莫斯科)设立五大研发中心,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国内研究进行技术攻关。三是主要输出方式和销售区域,在印度、爱尔兰建立子公司,主要销售区域为东南亚、南亚 (以印度为主)、韩国、日本等亚太地区、中东、俄罗斯。
上海市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与 “一带一路”的协同对接。一方面上海市有雄厚的研发和创新实力、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等优势,另一方面科创中心的建设可以与 “一带一路”协同对接,突出上海市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研发的作用,促进创新要素流动。
模式3:五大环节均走出去。包括5家企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讯通信 (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 “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上,上海市企业还在持续加大对 “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以中远海运集团为例,截至2018年底,其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布局码头17个,投入标准箱运力172万,建航线162条。总体而言,上海市企业已经从布局走向深耕,上海市正聚焦 “服务+制造”,鼓励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群式 “走出去”。
通过对上述五家企业的对比分析,有以下共同点,一是企业类型,拥有高新技术的制造型企业,均重视国内和国外研发中心的打造。宝武钢铁集团主营钢铁,还涉及新材料产业等其他领域;光明乳业是乳制品制造企业、上汽是汽车制造企业、展讯通信是芯片研发制造企业、新时达电气是电梯制造企业,这五家企业分别生产钢铁、乳制品、汽车、芯片、智能装备,这五个领域对创新意识和能力要求较高。二是出海方式,合作出海+海外子公司 (收购、兼并),前者增加企业出海实力,后者利用海外企业的本土优势及技术、管理优势。宝武钢铁集团在海外设立若干子公司,与我国走出去的基建企业合作,发现新的业务、进入新的领域,输出产能;光明并购海外食品公司,光明乳业母公司收购以色列的特鲁瓦、光明控股海外子公司新莱特,建立海外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利用国外这些公司的本土优势、吸收学习其相关技术,成功出海;上汽集团与正大集团在泰国创办了合资公司;展讯通信与中国泰尔实验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新时达机器人与利迅达机器人签约战略合作。三是重视全产业链的布局,这五家企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销售、售后都走了出去,这与这些企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密不可分,如宝武钢铁集团在国外有成熟的子公司,光明乳业重视乳制品全产业链的布局、上汽集团国际经营板块业务主要包括海外生产研发、品牌营销、网络建设、售后服务以及海外创新业务模式的开拓,形成全价值链经营模式。四是销售区域特点,主要为东南亚、非洲市场,也涉及很多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且主要围绕子公司或者分公司所在地展开,并向周边市场不断辐射。如光明乳业在香港进行莫斯利安的销售,为以后向东南亚市场的迈进打好基础;上汽四年前打入泰国市场,目前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的汽车销售量大幅提高,并围绕其各公司不断扩大市场,在欧洲、美洲、非洲均成绩不错。
4 中小企业的调查分析
以上海市某区195家具有研发机构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供应链的研发、销售两个环节走出去的情况。其中,86%的企业只有销售走出去,4%的企业仅研发走出去,10%企业研发和销售同时走出去。详细分析其特点,见表5。
表5 中小企业走出去方式的比例
(1)不同行业走出去的模式以销售走出去为主,研发走出去极少 (见图1)。销售走出去只需要企业在海外建设销售网点或者通过跨境电商售卖,对于企业而言成本低。但是企业研发走出需要在海外有研发机构,建设、购买仪器、聘请相关人才等,还有各种当地的政策限制等,企业成本会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承担能力相对较弱。
(2)制造业较其他行业走出去比例偏高,其他行业包括生物医药、软件信息、专业技术等。制造业企业中有43.59%选择走出去,见图2。在生物医药等产品附加值高行业中企业走出去效果比较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了大洋洲等地区经济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其他地区需要更多的是附加值不高的产品。因此,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比较小。
图1 各行业走出去情况
图2 不同行业走出去企业的比例
(3)走出去模式对海外收入的影响。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 (见表6),不同走出去模式在海外收入占比上有明显差异。研发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收入几乎为零;销售走出去的海外营业收入占比的均值21.50%,海外营业利润占比的均值为19.22%。研发和销售走出去的企业的海外营业收入占比均值为10%,利润占比的均值为9.9%。三项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研发对于企业获得海外收入及利润没有明显提升,企业在国际化的优势还是在于规模和低成本。
表6 不同模式的盈利情况对比
5 结论及建议
针对上海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比重偏低的问题,探讨了在科创中心建设过程中上海企业在开展国际合作中的模式。企业在开展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过程中会采取以下不同的模式:
(1)模式1:销售及售后服务走出去为主。企业所处行业特征:轨道交通信号、工业软件,化工行业,岸桥,港口物流行业;在这个模式下的企业会选择国内优秀的合作伙伴抱团出海,有效降低供应链的成本;企业更注重东南亚、南亚及非洲市场的拓展,仅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销售产品,并进一步布局其在相应国家的营销网络。
(2)模式2:研发设计及销售走出去。企业处于互联网行业中;企业在注重东南亚、南亚及非洲、欧洲市场的拓展;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会在海外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一方面提高研发能力,另一方面进行产品、技术输出。
(3)模式3:供应链五大关键环节均走出去。企业为大型、超大型集团,实力更强;从东南亚、南亚、非洲、欧洲等市场着手,注重全球布局及全产业链的打造,会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分公司、子公司的建设,推进技术中心的布局,拓展海外制造基地,降低物流成本,进行产品销售。除此之外,各企业海外布局情况也不同,不同企业在海外的主要经营区域不同,部分企业以东南亚市场为主,部分企业则以中亚、中东、非洲为主等。这不同的运作模式,对于效益产生的影响作用不同,适合的企业也有所不同。
为了对比分析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特征,参考供应链管理模型,基于案例研究提炼出多种走出去模式,包括销售走出去、研发走出去、研发和销售均走出去等。基于案例研究和统计调查,对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分别调研分析。结果发现:①仅有大型企业会选择供应链所有环节走出去,而中小型企业仍以销售走出去为主;②大型企业走出去的模式不同,特点也有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业特点和销售区域的差异;③中小型企业走出去仍以制造业的销售环节为主,研发走出去比较少而且对于海外营业收入的影响不明显。
针对上海企业落实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企业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并鼓励企业销售走出去。目前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比例高,然而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走出去情况不理想。研究表明研发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增长有促进作用。本文也表明研发能力对于企业走出去有支持作用,特别是对于大型企业。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企业要想成功走出去并保持竞争优势,需要重视研发能力的提高,研发在带动企业内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获取利润的能力。在途经上可以与高校合作,借鉴国内最前沿技术,与国外研究机构合作,设立海外研究基地,学习国外领先技术。政府部门可以在鼓励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同时,着重对有潜力走出去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进行支持。建议政府部门出台鼓励企业研发、销售走出去并进的相关政策,例如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和出口,给予相应的财政支持 (研发补贴、出口补贴、税收优惠等)。促进企业提高海外专利的数量,鼓励企业研发走出去。对于拥有海外专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对于拥有欧美日专利、建立海外研发机构的企业提高奖励力度。
(2)倡导企业合作,抱团出海,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研究表明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在企业走出去上的表现有明显差异。通过企业间的合作,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出海成本,减少资金压力、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受益。相关途径包括销售渠道合作,共享双方成熟市场的渠道网络与品牌资源;共同在海外投资办厂;合伙成立海外研发中心;合作利用海外销售网点和研发网络;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等。上海的大规模企业较多,也适用于这种方式。建议充分发挥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发挥总集成总承包的优势,形成规模优势,促进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