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催生原创成果
——张伯礼院士谈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机遇和任务
2019-12-24文图中国医药科学张清涵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费 菲 张清涵
“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多,谁敢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否定权威,拥有自信,谁就会进步,就会更适应时代的要求。迷信权威而束缚自己的人是非常可悲可怜的。如果一个民族都变成这样,这个民族就很难进步。我经常对学生讲,充分汲取每一个病例的资料,不犯同样的错误,就是聪明的医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相信自己的脑袋,自己去思考,不要盲从。书本上说的不一定对,权威专家说的也不一定对,包括我本人在内。当前中医药事业面临重大需求和发展机遇,中医药现代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应将中医药的原创思维和现代科技结合,产生原创成果,不断开展新的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生命科学发展,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医改难题作出贡献。”日前,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张伯礼院士在谈到如何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论题时颇有感触地表示。
当前健康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问题。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出现了疾病谱的改变。目前我国既有发达国家的疾病谱,也有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谱,这些疾病谱都是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美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前总统奥巴马任期内推行全民医改时也谈到这个问题,但是他在任时实行了8 年医疗改革后,特朗普一上任就提出废除奥巴马医保,他们的出发点倒不是不支持搞医改,而是认为奥巴马医保让美国的医保花费疯狂飙升而导致无力支付。
□张伯礼:应将中医药的思维与科技结合创造原创成果
“没钱”是世界各国医改不得不面对的共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TO)的数据显示,2012 年美国卫生投入已占到GDP 比重的17.9%,我国2012 年医疗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5.1%,2018 年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的6.4%。2018 年美国总人口3.27 亿人,仅为我国13.95 亿人(2018 年数据)的零头,而美国GDP 为我国GDP 的1.51 倍(2018 年美国GDP 为20.49 万亿美元,同年我国GDP 为90.03 万亿元人民币,2018 年全年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 美元兑6.6174 元人民币,我国GDP 约合13.61 万亿美元)。目前我国人均卫生费用约为美国的1/3,所以美国解决不了的问题,目前我国仅靠现代医学科技这条路子恐怕也解决不了。
解决医疗费用不足带来全球性的医疗问题,必须对医学的目的作根本性的调整。只有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首要宗旨的医学,“才是供得起,从而可持续的医学”。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迎接21 世纪的挑战”的报告中提出,21 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不应该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以人类的健康作为医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因此,健康医学应运而生是有相应的时代背景的。 2016 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新华社北京8 月20 日电),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 周年贺信中提到(新华网北京12 月22 日电),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为落实总书记的嘱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启动了‘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学精华的‘三好工程’,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不断努力。”张伯礼说。
他指出,同时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医药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指导中医药的工作和发展,特别是2017 年7 月1 日我国首部全面、系统体现中医药特点的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简称《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中药产业实现高速增长,形成了中药大品种。中药品种的创新步伐显著加快。中药现代化启动前,上亿元中药品种仅有40 余种,目前已经增加到500 多种中药,销售额超过10 亿元的单品种中药已有50 个,形成了中药大规模品种群。
与此同时,我国还催生了蓬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部署了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7 项任务。各省市也已经形成了健康产业的特色,使这个产业长足发展,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整个健康产业产值到2020 年将达到8 万亿元。
2017 年5 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时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增进民心相通”平行主题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16 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 个国家和地区,中外政府间已签署了86 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每年约有1.3 万余名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医药,约20 万人次的境外患者来华寻求中医药服务,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数百所海外中医药院校。张伯礼印象很深的是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他和王国强部长共同回答海外朋友们关于中医药的提问,收到数千个问题,但30 分钟节目时间只够回答几个问题。
中医药逐渐被国际认可,尤其是屠呦呦教授因成功研制出中药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更使中药在西方医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中药走向世界成为可能。
张伯礼曾多次率团到德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参加学术交流,但2017 年他再次率领中国中医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等5 所欧洲大学时,感受很深的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是,过去访问欧洲各大学研究机构时仅限于了解沟通层面的交流,现在则直接进入操作层面的实质性合作。对方都是开门见山地谈这个病中医怎么看,能否与中方合作。欧洲人越来越多地对中医药表现出浓厚兴趣,对中医理念的理解也日益加深。同时,我国的5 种中药已经完成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Ⅱ期临床,复方丹参滴丸完成了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中药在欧盟的注册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中药国际标准研究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在中药的国际的法规、科技、产业和市场,国内外形成了广泛的共识。2017 年,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举办的第8 届国际药典会议时,专家们表示目前美国、欧盟药典会在审批植物药和中药时,案头都会放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Ⅰ部)作为重要参考书。
中医药创新发展应融合现代科技
张伯礼指出,中医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比如“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保健医疗、复方治疗凝聚了我国3000 年总结出来的经验,与西方医学的人与自然、系统科学、精准医疗、预防医学、组合药物等理念都是相通的。在2016 年里约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身上布满中医拔火罐留下的“中国印”格外引人注目。有人打趣说,“菲尔普斯给中医药做了个免费的大广告。人家美国人都用上拔火罐了,咱们中国的运动员用吗?从电视转播来看,很少看到我国运动员身背‘中国印’。菲尔普斯在里约奥运会获得了5 枚金牌,但他的“中国印”更耀眼。”体委工作人员告诉张伯礼,中国游泳运动员也拔火罐,菲尔普斯是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看到中国运动员身上有中国印,才开始拔火罐。他每天长时间训练,晚上肌肉酸痛,次日晨起肌肉僵硬,需要活动很长时间才能开始训练,拔火罐后肌肉僵硬得到减轻,尝到甜头后成为拔罐爱好者,还把拔罐介绍给很多运动界的同行,比如美国体操运动员纳杜、游泳运动员库格林、白俄罗斯游泳运动员桑科维奇都在拔罐,但中国运动员的领队说“火罐印”不好看,所以尽量不露出来。听到这一说法,张伯礼直言,实际不是怕不好看,而是不自信。他还指出拔火罐等一些古老而有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不能进医院,不能医保报销,就无法惠及广大患者。值得庆幸的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推进这方面的工作。据估计,具有疗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有300多种,其中100 多种已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正在将这些中医药适宜技术向基层和农村的医疗机构推广。
张伯礼进一步剖析说,医学支出为何成为世界难题?过度医疗、过度检查是主要问题。中医药的特色是“简、便、验、廉”,但这一古老有效的方法不能得到普及,昂贵的仪器和高精尖的检查有时解决不了疾病问题但却不容置疑,因为它们代表科学,其中的可悲之处值得我们思考。
屠呦呦老师在2015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前,2011 年获得了“诺奖的风向标”“美国诺贝尔奖”——拉斯克奖。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是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关键。屠呦呦老师在美国领完奖以后,对记者谈话时提到,研究成果要获得国际认可,一要有效,能真正解决问题;二要原创发明,创新十分重要。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医学的目的是写论文还是真正解决医学的难题,挽救人的生命。有人说中医药人连一味中药的成分都难以完全阐释清楚,为何还进行大复方研究,做了那么多实验,没几个问题能发表论文讲清楚。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尚不能用现代医学语言表述;我问他能不能治病,他说能治病,但只会治病晋升不了。”张伯礼说。他注意到,2015 年屠呦呦老师获得诺贝尔奖后,全球对诺贝尔奖获奖消息的评论有20 多万条,90%都是肯定的,但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当时张伯礼院士接待海内外的媒体时说,青蒿是把草,青蒿素是个宝。青蒿为何变成青蒿素,靠的是科技手段。中医就是原创思维,中医有很多好的理念,但一定要结合目前的科技手段才会产生原创的成果。张伯礼院士与樊代明院士谈到整合医学时也提到,整合医学就是中医的思路和西医的技术组合在一起,但技术一定为这个思路服务,才是真正的整合医学。对于慢性、复杂性疾病,中医要比西医更有办法,复方治疗的疗效更好。
张伯礼院士与屠呦呦教授一行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时领诺贝尔奖时,他写下诗句:“慨百草根叶,聚天地精,抗逆苦害,自然馈赠。四气五味,七情和合,增效减毒复方雄。”在瑞典斯德哥尔摩10 天,先后参加了7 个活动,其中在与瑞典卡罗琳医学院交流活动中,一位担任了诺贝尔奖评委的医学院教授谈到,当时讨论给屠呦呦老师授予诺贝尔奖时其实有点纠结,他们担心获奖这件事会引导中国科学家都去从事单体研究了,而实际上中医药最宝贵的是复方。
张伯礼当时十分感慨:“万里之外有知音。中国的方剂有10 万之多,而复方治疗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远在瑞典的科学家都知道复方中药的重要性,而国内很多科学家却认为我们傻,从事复方研究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慨百草根叶,聚天地精,抗逆苦害,自然馈赠’,全世界从事中药研究的人对此都有认识,但对四气五味,七情和合,增效减毒复方雄’的意义却不并不清楚,而这恰恰是中医药的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的精华。中医学西医,千万不能学了现代技术却丢失了自身优势。原创成果是中医的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做出来的,‘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是核心问题。丢了这一点就不是中药,完全把它西化了,就会与天然药混同。我们不反对植物药、天然药,但我们的中药复方优势不能丢。”
2016 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新时期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出系统部署。我国制定了中医药发展的重点任务,把中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并部署了七项重点任务。2014 年《世界卫生组织2014-2023 年传统医学的战略》审议通过,在确定未来10 年传统医学发展的战略方向和行动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项目标任务,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加强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评价,这是三位一体的。要求加强监管,保证传统医学产品及服务的质量、安全、适当使用和有效性;其次是建立传统医学信息库,为制定国家政策提供支持;第三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促进全民健康,要求促进传统医学服务的全民覆盖,对我们都很有启发。
张伯礼认为,中药有效能否得到证实是至关重要的。中医界很多人认为中医药几千年来维护民族生繁衍发展就是其有疗效的证明,张伯礼认为这些虽然可以算证据,但只是证据的背景,还应寻找循证证据。2017 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组织团队开展的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文章刊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影响因子44.405),是中医药有史以来发表的影响因子最高的论文。这篇论文经过非常严格的研究设计和严谨的评价,纳入504 例受试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历经两年时间,证实了电针针灸腰骶部两个穴位(每周3 次,疗程共6 周)能有效控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多见于老年妇女,虽不致命,但影响生活质量。在国外人群中压力性尿失禁比中国人群更高发,因此该文发表后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不少国家将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纳入了医保范围。由此可见中药的疗效要使用现代的科学证据,不能认为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不适合中医药。通过好的研究设计,可以用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证明中医药的疗效,使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急性传染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2007 年甲型H1N1 流感猖獗时,国际推荐用药是奥司他韦(达菲),我国当时没有这个药,到国外订购时遇到了很多困难。于是,有关部门在加快研制达菲的同时开展了甲型H1N1 流感中药研究。“真正到紧急时没有西药可用,中药就显示出非常好的疗效。”张伯礼说。王辰院士用两张古方——银翘散加麻杏石甘汤治疗甲型H1N1 流感,经过4 个省的11 家医院的循证医学评价,结论是中药与达菲疗效相当,中药加达菲疗效更好,而中药的药价是达菲的1/8 且不良反应轻微,而达菲的不良反应为15%。
当时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到中国问,能否把这个中药也给发展中国家使用?我国政府表示同意,但传统中药汤剂怎么拿?后经绿色通道审批将麻杏石甘汤和银翘散改造成“金花清感方”(金花清感颗粒),临床检验治疗甲型H1N1 流感确实有效。由于组分是多靶点作用,2018 年春“金花清感方”证实其对乙型流感的治疗依然有效。
中医药在心脑血管治疗方面也占有一定优势。2017 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发表了一篇10 年来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循证评价的荟萃(meta)分析,刊登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ACC)杂志。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很大反响,美国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者来到中国,要求开展相关机制的联合研究。很多国外科学家认为中医只能治疗头疼、脑热、感冒、消化不良,而实际上中医药不但能治冠心病,还能治西医治不了的一些冠心病。除了一般的心绞痛,对冠心病、特别是老年冠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冠心病引起的复杂性心律紊乱、PCI 术后无复流现象,以及阿司匹林产生的抵抗等这些棘手难题,中药都有一定的办法和疗效,这些实验评价在国际上都发表了高层次、有影响的论文。
张伯礼团队研发的芪参益气滴丸获准上市后,有人提出该药能否替代肠溶阿司匹林,为回答这个问题,他牵头开展了“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临床试验研究”,这一大型临床研究是国内中医药第一个符合国际循证医学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临床科研,筛选了全国16 个分中心,84 家医院作为协作单位,共纳入3505 例患者,平均随访37 个月,以心血管重大事件(死亡和再梗死)为评价标准,开展的芪参益气滴丸组与阿司匹林组平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两者疗效基本相当。其综合优势是对阿司匹林禁忌/抵抗的患者依然有效,尤其适合老年人群。同时对不稳定心绞痛,特别是对不稳定斑块患者的效果很好。血管内超声检测显示,该药可增大斑块间的密度,增加纤维帽的厚度,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另外,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申请进入临床用药审批环节时,8 周完成了68个病例,确证了其安全、有效,但FDA 工作人员希望中方申请者回答复方丹参滴丸为何有效(作用机制)。张伯礼于是阐述了该药的丹参、三七、冰片三种主要成分自身作用,每个成分在复方药中的作用,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心肌缺血不同病理环节的作用机制。这些阐释使FDA 工作人员感到满意,该药顺利通过了Ⅱ期临床研究,是我国第一例成功通过美国FDA II 期临床实验中成药。张伯礼说,“如果说20 年前我们回答不了(作用机制),现在已经能够回答,只要把一个方子做深了。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围绕一个重要的小复方,真正深入研究下去,就能回答这些科学问题,再开展相应的大规模临床评价,就能把中药问题说清楚。”受到FDA 工作人员启发,他还搭建了科学可信的中药临床循证证据数据库,特别是基本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等大的品种,都将其临床评价按照级别建立了数据库。
加强安全性研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目前中医药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我们越应该保持冷静;中药的应用越广泛,越要重视其安全性,包括重视马兜铃酸肝肾毒性带来的启发。对中药毒性既不忽视,也不过于敏感,理智冷静地处理这些问题。中药有毒并不可怕,明代张景岳《类经》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张伯礼说,“我当大夫多年,愿意用有毒的药。有毒的药才真正能治病,完全安全的药物与果子药一样,保健尚可,治病真不行。对于有毒的药,关键是怎么合理使用,其用量、适应证、疗程和入药方法都非常关键。造成这些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还在摸索。比如,小柴胡汤大概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用半夏总是一个问题,应该用生半夏不用制半夏。第二,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小柴胡汤在日本的适应证是治疗肝病,成了日本肝病患者治疗首选药物,且贯穿治疗全程,我国不太接受这一适应证,这方面还值得探讨。”
关木通肝肾损害目前也得到证实,主要是炮制工艺导致的问题。通过工艺改进可以把毒性基本上克服。砒霜治疗白血病源于中医药方砒霜(三氧化二砷)。1971 年,哈尔滨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药师韩太云偶然发现东北某县村医由中药砒霜、轻粉(氯化亚汞)和蟾酥等配置的秘方能治癌症。随后将其改制成水针剂“癌灵”,对某些肿瘤病例见效,最后因毒性太大而放弃。同院中医科张亭栋医生没有放弃,把这个方子带到医院开始进行长期研究。通过对砒霜、轻粉、蟾酥三味药进行筛选,最后发现是三氧化二砷对白血病治疗有效,但其治病机制还难以表达清楚。后来陈竺院士团队在世界上首次阐明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分子机制,使之成为全球白血病治疗的大药。
此后砷剂在白血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普遍运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也在使用,20 世纪60 年代西苑医院老中医周霭祥,开始用青黄散(青黛、雄黄)治疗白血病,效果非常好,主要是参照古代医书《景岳全书》《世医得效方》及《奇效良方》中关于“青黄散”的记载。这个中药复方叫复方黄黛片,主要成分是青黛、雄黄(水飞)、太子参、丹参,用于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很有效。后来一位进修的老中医把方子带回去研究,用来治疗白血病患者的效果也非常好。
当时上海瑞金医院的陈竺院士听到这个消息后,也给患者用这个方子,发现复方黄黛片比三氧化二砷的疗效更佳,三氧化二砷的有效率是90%,复方黄黛片的疗效达到了96%,目前复方黄黛片只在国内销售,国际治疗白血病仍在使用砷剂,因此近年来很多国外用砷剂治疗疗效不好的白血病患者都到中国来治疗。复方黄黛片的四个组方缺一不可,比单一用雄黄疗效更佳。通过研究发现,四个组方其实是多分子多靶点的作用,论文发表在2008 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上。同时陈竺还探索了中医药现代化的“拆方道路”与“复方道路”。张亭栋“拆方”做减法,陈竺则“复方”,反过来做加法,但不是简单的相加将“复方”中每种成分起什么作用都阐述得很清楚。张亭栋当年研究三氧化二砷走的是“拆方道路”(拆方、分离有效成分,进行量效关系探讨,比如青蒿素),去除轻粉(损伤肾功能)和蟾酥(升血压),从砒霜提取出三氧化二砷。陈竺则对复方黄黛片的治疗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
2014 年张伯礼院士主持召开了香山科学会议第493 次学术讨论会,主要讨论“含重金属传统药物与安全”。他认为,重金属中药都是有毒性的药,应认真思考并开展毒效双重作用的评价和研究,特别是对今后药典里的重金属中药,不要一谈重金属就畏如虎狼。重金属中药用好了也是好药。人体并不吸收重金属,但可以改变肠道的化学环境,对很多疾病治疗有效。
中药安全性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大科学问题。毒性成分复杂,致毒机制不清,缺乏系统的综合技术平台是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瓶颈。军事医学科学院高月研究员创建了中药安全性研究关键技术平台,开展毒性早期预测和早期评价、毒性物质的分析、毒性机制探讨,首次从毒性成分和药物代谢酶角度揭示了中药配伍“反”与“不反”的科学本质,对中成药早期安全性评价都有重要意义。
临床安全监测一直是中药界重点关注的领域,张伯礼认为应该有个基线,不是越低越好。曾有人开展真实世界评价后,把中药毒性基线压得过低。美国波士顿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BCDSP)报告,注射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1%,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占3%到4%,可作为中药不良反应的参照系。目前陆续开展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将数值定为0.20%到0.6%。同时,对中药注射剂的毒性不能过于夸大,西药出现毒性反应就正常,中药出现不良反应则不能容忍,这种观点不可取。
张伯礼表示,他也在认真分析哪种物质是致命物质,如何评价?如何消除?比如,天津同一天连续出现两例中药不良反应,经过反复研究几个月后,征得患者同意,进行了严格的药物管理,为患者输注中药注射剂未再出现问题。分析认为11 月10 号正值寒流来袭,病房拿出的药物都是冰冷的,直接给患者输入药物,前两个患者都出现了问题,说明过低的温度是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最后这个结论得到了认可。
他还指出,要注重集中监测设计和专家共识,真实世界评价的关键在于一定要真实,即经过严格的设计,且设计、实施、评价三位一体,实现数据及时上传,当天上报的数据,上传后立刻锁定不能修改,以此保证数据的严格性,还要开展一致性评价,培训等,通过建立一套流程来保证严谨性。一般来说,中药注射剂1%以下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被接受的。
张伯礼还建议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过去很多企业的药品上市以后就推出去不管了,实际上对企业而言上市只是第一步,企业还应继续开展上市后再评价、药品监测研究。中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从上游控制。中药和化学药不一样,化学药和原研药是要求一致性评价,中药的批次间的一致性评价是把控药品质量的关键。为什么?因为中药的原料是不稳定的,但用不稳定的药材生产出稳定的药品是可以实现的,依靠的是科技手段。张伯礼对此有过体会,他主持检测一个复杂的中药复方10 个批次的药物,相似度、指纹图谱超过90%,目前已能实现将近100 个批次均能达到这一程度,只要严格按照固定的工艺,基本能够做到标准化。同时他还启动了“中药智造十年行动计划”,期待未来中药制造从机械化、电子化升级为数字化,甚至智能化。为此,2018 年张伯礼联合了近20 名院士给习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提出中药诊疗仪器、制药仪器的设备应更新换代,推动中药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习总书记作批示给孙总理,中药治疗设备和制造设备的智能化有可能获得重大专项重点支持。
张伯礼最后总结,医疗支出问题是世界性问题,中西医并重,发挥中药的“简、便、验、廉”的长处,有可能解决这个问题。2014 年3 月5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央广网北京3 月5 日消息),主要指的是这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