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三度”建设为契机促进高校“金课”教学改革

2019-12-24杨婷婷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水课课程体系计算机

杨婷婷

(三亚学院信息智能与工程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0 引言

2015年7月《中国青年报》曾发表一篇名为“‘水课’消磨了我们的大学”的文章,文中提出一位学生所学专业为新设立的专业,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大多数专业课并不是由本专业或具有本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教学,课程内容枯燥,教师照本宣科,只是简单地按照书本内容念出来,没有传道解惑。

教育部出台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各高等院校严抓本科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淘汰所谓的“水课”、打造真正的“金课”。教育部还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提高质量、内涵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关键,课堂教学质量是基石。三亚学院紧扣提高课程质量目标,持续聚焦课程建设,提出推动课程的饱和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学生学习的紧张度建设(简称“三度”建设)。本文将从研究“水课”现象入手,探索“水课”存在的原因,结合学校的“三度”建设指导性意见,提出适应新工科时代需求的计科专业改革措施。

1 “水课”的含义及出现的成因

1.1 “水课”的含义

教学过程乏味,学生兴趣低,但考试分数高,学习轻松的统称为“水课”。学术界对“水课”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水课”被学生普遍认为是“没用”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差,与社会需求脱离,内容枯燥乏味,老师对待学生温柔、考试容易通过并且还很容易获得高分。

1.2 “水课”现象成因

1.2.1 学生无奈选择不感兴趣课程

一般来说,高校应开设多门选修课,理论上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自身需要进行选择。然而,学校在设置并开设课程时首要考虑的不是学生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要求,而是教师自身的喜好及师资情况。某些专业或方向的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资源有限,就会减少该方面的课程,甚至根本不开设。因此,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课程,学生迫于学校修满一定学分的选修课才能毕业的硬性要求,无奈选择自己完全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课程。

1.2.2 教学方式单调

教师的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中的主要知识点,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没有深入的应用讲解,更没有适当的知识拓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并不能将授课内容与实际情况联系,与学生互动交流也少。学生在上这种课时,虽然能够对课程内容有肤浅的认识,考试时依靠“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通过,并不能学以致用,不具备将所学知识化为解决生活学习中所遇难题的能力。

1.2.3 课程深度偏低,限制学生继续探究

高校的部分中青年教师普遍科研能力不足、理论功底不深、社会实践经验欠缺,致使教学内容“深”不起来,学生抬头率偏低。部分老师对待学生如同“哄”孩子般,收集各种与教学无关的花边新闻或学生感兴趣的奇闻异事,内容肤浅、学术性不强,引导性和启发性处于低阶阶段,有失大学课堂的威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继续探究。

1.2.4 课程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学业挑战度降低

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时,为了追求就业率及毕业率,不得不减少考试课程比例,将难度系数比较大的课程改为考查课程;在上课时,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不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标准,缺少引导和探究;在考试时,考虑到各种因素(其中包括学校和教师自身评比等因素),多数教师会提前为学生划定考试范围,学生考试过关率偏高。在这样几乎无压力的教学设计和目标驱使下,学生学业挑战度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事物的兴趣。

1.2.5 部分授课教师本身能力和素质不行

部分授课教师自身能力和素质存在问题,换句话说,不是课程“水”,而是授课教师“水”。另一方面,各高等院校为监控教学质量推行教学评价体系,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学生评教,学生对教师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教师的考核结果,如果授课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学生学业压力过大,期末考试学生通过率底就会直接体现在评教上,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自身的发展考虑,就会采用自身认为的双赢方法——人好,考试轻松,分数较高,容易通过,逐渐形成“水课”现象。

2 计算机专业学科特点

2.1 知识更新快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家居、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智能工业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都与计算机专业紧密联系,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非常快,成果转化也很快,学科发展如何满足社会需求是关键点。

2.2 实践性强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科的设置有所不同。除了必修基础课程及人文通识课程外,还有部分课程需要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将实际与理论相结合,例如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工作原理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信息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另外,部分课程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高,需要学生不断的练习,例如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实现。

2.3 适应时代要求,多元融合

随着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新能源不断涌现,新材料不断被研制,人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行业和市场要求技术和产品推陈出新、不断进取,因此,传统工科人才培养受到冲击,面临挑战。在“新工科”的挑战和改革中,计算机专业首当其冲,为满足国家战略和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工程技术的需求,需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3 建设“三度”符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与“水课”相对的是“金课”,“金课”是高质量课程的统称。“金课”的特征可以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注重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关注过程,注重教和学的过程;不仅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授课教师更严格要求。伴随着现代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如何有效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打造学生心中的“金课”,是教育改革和创新教学的关键。建设符合三亚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科专业实现的“三度”应立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本身,从计算机教学的实践出发,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系统性变革和持续性创新,在策略、方法和对策上实现计算机教学改革,在实现计算机教学兴趣提升、内容丰富、体系调整、资源扩大的基础上,扎实推进教学变革进程,使计算机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发展、高校建设、经济建设的要求,从结构、机制和内容上改革计算机教学、创新计算机教学[8]。

3.1 以多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新技术新环境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应以培养能力为主导,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着重发展学生的通识能力(含群体能力、概念能力、个人能力)、专业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不能仅仅是书本上的概念或晦涩的原理,而应是形象生动的案例和应用项目,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复杂性工程问题的能力。计科专业率先引进“华盛顿协议”建立知识点目标与毕业能力的对应关系,结合学校的五种品质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推行教学考核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整体素质的评价模式。

3.2 建立“基础+专业+创新”的层级课程体系

采用“基础+专业+创新”的层级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将专业课程体系作为核心,并将创新课程体系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部分,开设多层级不同门类创新类的相关课程,例如需要开设创新基础理论课程,如创新思维和模式、创造学等;需要开设企业决策、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的相关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项目决策等,且教学内容更注重项目及企业真实案例。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将创新类课程有机融入计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形成“基础+专业+创新”的层级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特点是以计算机专业通识课为基础,通过不同的课程平台,拓宽学生创新与创业知识面。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坚持以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素质为原则,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图1 “专业+创新”多层次课程体系

3.3 以课程资源平台为支撑

现代的课程建设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需要多元化、多形式、多模态的平台融合,建立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世界之间的交流桥梁,实现全国、全球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吸纳新技术、新观点,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课程资源平台建设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学校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伴随着网络课程的多样化,例如MOOC、SPOC、微课的流行,在线网络课程成为学习的主流,它使终身教育成为可能,是未来教育的主要模式和手段。网络课程使学习者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3.4 以核心课程群建设为中心

三亚学院信智学院计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基础-核心-方向”的模式设计,其中基础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必须,核心课程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方向课程则是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规划。因此,以核心课程群建设为中心,坚持基础课程是地基,方向课程是矫正架,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管理之路,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指导思想精细化、教学改革精细化、管理监控精细化。通过市场调研及借鉴其他成功转型的应用人才培养院校的经验,根据新国标和工程认证的要求,设计并绘制出与本校学生特点相适合的课程地图,明确课程群建设新模式以及新模式下课程群的定位和设置,建立适合计算机专业实际的课程群组平台。

3.5 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

课堂教学是学校进行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的主要过程都在第一课堂进行完成;第二课堂是将教学中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实操场”,侧重学生的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技术、专业、综合能力相结合。包括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学习兴趣小组、项目开发的社团协会,还包括各类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各类科研项目、公益实践活动。

部分学校将第二课堂变为优秀学生的进阶训练,使少数学生受益,变成竞赛种子选手,没有发挥第二课堂的真正意义,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到实践锻炼和学习。因此,在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时,不仅要利用课堂教学的讲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进行分组,组成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发挥自身特长,每个团队都可以参加班级、年级、学院的不同层次的比赛。通过层层比较和选拔,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问题,不断完善改进其项目或作品。

4 结语

三亚学院为贯彻教育部的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提高课程质量目标,持续聚焦课程建设,推动课程的饱和度、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学生学习的紧张度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制定以多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基础+专业+创新”的多层次课程体系,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等措施,进行教学改革,落实和实施学校的“三度”政策。

猜你喜欢

水课课程体系计算机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治理“水课”打造“金课”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水课”与“金课”之我见
高校公共体育课“水课”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