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教学中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研究

2019-12-24王莉敏王勇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教师意识

□ 王莉敏 王勇(凯里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 凯里 556011)

1、引言

田径运动是一项具有源远历史的体育运动。田径运动从诞生之日起,它就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在增强人的体能、提高人的道德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振兴与国家的繁荣富强。高校开设田径选项课,不仅可以使大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还可以磨练大学生能够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在集体活动中能够学会处理身边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有鉴于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田径教学对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作用。

2、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所谓团队合作意识,是指建立在团队基础之上,发扬合作作风、互补互助,从而使团队达到最大工作效率的意识。在团队内部,各成员需要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学习(工作能力)和岗位成就,需要具有集体意识、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助其他成员完成学习(工作)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当代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2.1、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专业学习角度的体现

专业学习是大学生最主要的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不断拓展,大学生的专业学习难度系数也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大学生若想在专业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与同学、教师多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在大学生专业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活动都是需要大学生具备非常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

2.2、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校园活动角度的体现

大学生校园活动丰富多样,很多寝室活动、娱乐活动、社交活动等都对大学生参与团队合作。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让大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收获更多的朋友,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从而更加健康地成长。

2.3、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社会实践角度的体现

无论是普通的社会服务,还是正规的社会实习,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与大学校园活动相比,社会活动更加需要团队合作,只强调单打独斗的人很难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另外,当代很多大学生热衷于创业,且大多喜欢与同学、朋友、亲戚一起合伙创业。然而,创业是高危行动,合伙创业则是高危行动中的高危操作。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本身的团队合作意识薄弱。

3、高校田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基本策略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然而,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就目前来看,它需要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序地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3.1、将团队合作知识纳入田径教材

长期以来,我国田径教材偏重田径运动技能知识的讲解,而很少涉及田径运动意识方面的知识。团队合作意识是田径运动意识中的一项重要意识,但由于现有田径教材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大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表现出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堪忧。有鉴于此,高校应当组织体育教师对田径教材进行优化设计,将团队合作知识纳入教材,让体育教师开展的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工作“有章可循”。在优化设计教材时,高校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确保团队合作知识在田径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切忌用一两句话一笔代过;第二,从当前我国田径职业运动员与本校学生的田径运动实践中设计团队合作的案例,以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知与理解;第三,鼓励学生对教材中的团队合作知识进行提问、分析与研究,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看法。

3.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现阶段,我国的田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教师在教学时比较程式化。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应当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1)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采用的教学体系和策略,它结合认知与情感,发展人机关系,调整个人价值系统,强调参与、合作个体的积极投入。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田径知识与技能。与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相比,学生在小组内能够更加自由、轻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意见。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师要注重自身角色的定位,不能是教学活动的 “主导者”,而应当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换句话说,教师要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田径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2)采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集体类的体育游戏都强调团队合作,参与者只有保持良好的团队合作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另外,相比传统的田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还能够极大提升学生参与田径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应当多让学生进行一些集体类体育游戏。在田径众多项目中,除了接力跑之外,其他项目都是个人项目,与集体关联度不大。对于这些强调个人能力的田径项目,教师可以将它们创新性地融入田径游戏当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3、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1)构建俱乐部教学模式。

俱乐部教学模式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热门模式。相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性。田径俱乐部是对田径运动有共同爱好与特长的大学生组成的团体,其成员对俱乐部的认同度很高。在田径俱乐部中,由于所有成员都很热爱田径运动,因此交流与互动非常多,一同进行的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也非常多。如此,成员在长期的团队合作中都形成了团队合作意识,并且,随着团队合作活动次数的增加,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不断增强。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校园中各种体育俱乐部层出不穷,唯独田径俱乐部比较罕见。这需要高校加强田径运动健身价值的宣传工作。

(2)构建网络教学模式。

目前,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借助网络技术,教师可以打破田径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极大拓展田径教学的广度与深度。从大学生角度来讲,当代大学生也非常对网络信息技术“情有独钟”,他们非常熟知网络以及基于网络的各类应用软件。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慕课等形式构建网络教学模式。就目前来看,以微信为媒介的网络教学深得大学生认同与喜爱。基于此,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邀请全体学生加入,并定期在群内分享关于团队合作的知识。与教材内的团队合作知识相比,基于网络的教学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与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团队合作知识。另外,当教师发布完这些知识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下载、收藏或再次分享。网络教学的这些优势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团队合作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高校田径教学中培养大学团队合作意识的注意问题

4.1、体育教师要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在新时期,体育教师是高校田径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田径运动知识与技术的讲解者与示范者,是学会田径运动技术学练的指导者与监督者……丰富多样的角色定位对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能仅仅严格要求学生如何做,而且要严格要求自己,从讲台上“走”下去,与学生一起学习、训练或比赛。体育教师要给学生做好带头示范作用,向学生明确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解决争端,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等等。体育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对态度不端、思想顽固、喜欢特立独行的学生,要耐心地给他们做心理辅导,逐步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2、科学建立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主要阵地。合作小组是否科学,直接决定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效果。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在建立合作小组时,需要考虑三个问题:一是小组规模;二是组员结构;三是组员的角色分工。小组规模方面,人数3—6人即可,人数不宜过多。组员结构方面,教师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组员的角色分工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田径水平、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角色定位,关键工作是挑选出合适的组长。需要说明的是,教师要把挑选组长的权利交给学生,让每组自主讨论后决定组长。各组组长选定后,教师有必要组织他们谈话,向他们阐明在组内的工作职责。

4.3、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相关素质

在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并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即可。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与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些良好的素质,如待人诚恳、诚实守信、不骄不躁,等等。以待人诚恳为例,在小组学习中,组内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有高有低,高运动水平的学生不能轻视、看不起运动水平的学生,而是在合作学习中始终真诚相待。马克思主义这些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相关素质,教师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田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思想政治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素质与政治素质。

5、结语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应当立足大学生发展实际,以满足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田径运动对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高校领导与体育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与实践,从田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角度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教师意识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