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圈视阈下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区的建构
——以滇桂越边境为例

2019-12-24梁心铭韦晓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0008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000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中越文化圈边民

□ 梁心铭 韦晓康(.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0008;.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北京 0008)

跨界民族是各国家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跨界民族是分别在相邻国家边境线两侧居住的、跨越国界的同一民族。”也正因为这一性质,跨界民族直接关系到边疆社会的稳定和谐以及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广西的靖西、那坡,云南的文山州与越南接壤,在边境线两侧居住着壮、瑶、彝、苗等多个跨界民族,这些民族同根同源、文化相似,一直以来互通有无,和谐共处。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民族的交流中起到了沟通的桥梁作用,它充分利用文化资源,来增强民族内部的认同和团结,维系社会稳定。尤其对于跨界民族来说,两国边民的和谐关系,将直接影响到边疆社会的稳定有序,以及国际关系的友好和平。笔者于2019年春节前夕到广西靖西、那坡和云南文山州的边境沿线地区进行调研,了解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试图从文化圈理论的视角去探讨传统体育文化对于跨界民族和边疆社会具有怎样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如何实现。

1、中越边境文化交流现状

1.1、中越边境文化交流概况

中国与越南的陆地边界线长约1300多公里,沿线多数地段为绵延不绝的山脉,少数地段为河流。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族跨境而居。中越跨界民族具有“民族同宗、文化同源、江河同流”的特点,因此他们在经济文化、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也正因如此,历史上两国边民联系和交往并无文化上的隔阂,较为常见的是互市、通婚、互帮互助、走亲访友和宗教活动等形式。在当今的国际交往中,经济往来与政治互动是建立关系的主要手段,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当今高速发展强势立足的潮流之下,也日渐成为一种可取且持久的方式。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关于“文化”概念的表述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体。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与社会的一切活动以其结果,其核心内容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代代相传的一种共享的生活方式。相较于政治与经济的官方性,文化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更具有唤起同一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实力。中越边境在文化交流上也有不少尝试和举措。云南文山州马关县的“花山节”就是一个典型的以文化促交流的例子。花山节在马关县已有悠久的历史,又称为“踩花山”,是云南苗族重要的民俗活动。“踩花山”在苗族的定义中,是男女青年感情交流的场合,通俗来说,就是大型交友联谊会。旧时的活动从大年初二举办到初九,届时中越两国边境各个村寨的年轻男女(主要是未婚男女),就会汇集到山上的山洞,吹芦笙,跳苗舞,传递感情,共建良缘。这一段时间里,中越边境的苗族同胞贸易互通、载歌载舞,斗趣比赛,皆无国界,人人平等,共庆佳节。如今的花山节已不同往日,主要是由马关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文产办、县民宗局承办,马关县苗族学会协办,是云南省“十大少数民族狂欢节之一”。国内外的苗族同胞都会齐聚马关,共度花山节。除了倒爬花杆、跳芦笙等传统苗族体育活动之外,还会举办打陀螺、打鸡毛毽等壮、瑶、彝等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马关县苗族民间艺人”评选活动、书画展、摄影展等现代文化活动,丰富了花山节的活动内涵。“在闹杆期间,不只是我们自己人玩,还会有来自泰国、越南、老挝等国以及贵州、四川等地区的苗族同胞带来的文艺演出。”跨界民族共度民族传统节日似乎是民间共同认可且最为常见的跨国交流方式。

广西靖西市的龙邦镇是一个边陲小镇,当地保留了较为完好的壮族传统文化,并且设立了互市口岸。镇上有不少越南媳妇,两国相邻村寨互为亲戚,因此两国边民走亲访友十分常见。龙邦壮族绣球保留较为原始,制作手法传统。以歌会友,以绣球传情,龙邦街上还可见抛绣球的高杆。我们了解到越南边民与龙邦人民一样有着抛绣球的习俗,并且时常相聚一起。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是龙邦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艺术节。这一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这一天会举办关公祭祀、抢花炮、抛绣球、对山歌等活动,还会邀请越南亲邻参加中越男子篮球赛、中越文化交流文艺展演、中越边民“抛绣球”、“山歌擂台赛”等活动,两国边民同欢,好不热闹。

1.2、中越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概况

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依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和兴趣习惯形成的具有民族特征的活动项目。共有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指多个民族或多个地区共同拥有的相同的体育活动。传统体育项目多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有些也以竞技性为主。这些体育活动给人民生活和节庆时节带来了仪式感和趣味性。

2、文化圈视阈下中越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区存在的价值和作用

文化圈理论实际上是传播学派早期的理论代表,它试图说明不同文化之间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文化之间的交往和传播,以说明文化特质的起源、相似或差异。文化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人类需求的各种范畴。它实际上是地理学中“文化地理区”的一个借用,因此文化圈强调一定的地理空间,是以较为集中的民族或族群固定不变的基本文化作为基础;同时格内布雷尔提出文化圈中存在和分布着若干文化丛,与特定的文化丛相结合的空间就是文化圈。民族之间文化的影响力会导致不同民族或族群之间的文化成分发生采借、融合或是排斥,从而带来文化圈范围的变化。跨界民族一衣带水、同根同源,共同的文化使其虽分隔两国但仍有维系,其内涵和联系构成了跨界民族的文化圈。但随着边疆政策的影响,两国生计方式、发展水平的差异,两国跨界民族的关系以及边疆社会的发展都面临着挑战,文化圈面临着隔断或是被摧毁的困境。中越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区的构建,旨在将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整合,利用共有的体育文化资源来搭建跨界民族的内在联系,在边境地区,它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

2.1、历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文化依赖于人们的传承而得以延续,传承是文化能够继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历史文化的传承是其保持民族特色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独具边境地方特色。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直面反映了社会历史、经济生产、宗教道德和文化艺术的方方面面,是人们生产生活的结晶。生态环境是民族生存的空间,每一个民族都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创造自己的文化。广西靖西、那坡、云南文山等地的生计方式是以农耕为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含有不少农耕经济的因素。“我们龙邦壮族的绣球和别的地方,比如旧州的工艺绣球不一样。我们的绣球是最原始的制作方法,用边角布料缝制,里面包裹着玉米、豆粟、棉花籽等干谷物,这也是因为以前我们老祖宗的生活都是以农耕为主,玉米豆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ZT,男,37岁)绣球是壮族的“吉祥之物”,高空抛掷,寄托了人们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收成喜人的美好愿望。苗族在以前由于受到民族歧视而被迫搬迁都山上居住,也因此孕育了苗族山地耕牧的文明传统。苗族传统的吹枪、射弩,一有说法是祖先打鸟狩猎之用。传统节日“踩花山”也是在山上举行。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特性的直观外化,好动的苗族喜爱斗牛斗鸡,壮族则更青睐于情感细腻的活动。由传统体育文化,我们可以感受民族的文化魅力和价值观念。

2.2、区域共同体的精神维系

跨界民族的关系更像是一个区域共同体,这一概念小于民族,但存在跨民族、跨族群的情况,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有着相同文化习俗的群体。集体记忆对于区域共同体的维系至关重要。广西靖西的壮族与越南边界的壮族都崇拜关羽和岳飞,认为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精神气节是值得每一位成员所学习;两国边民信仰侬智高崇拜,如今中越边境不少农姓人认为自己是侬智高的后人,不少王姓、李姓的壮族同胞认为自己的祖先是随侬智高征战而迁移至此。这些信仰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强调族群认同。倒爬花杆是纪念为保护家园而牺牲的苗族首领蒙子酉;弩在苗族社会中象征着一种力量和守护;壮族的绣球代表着一种希冀和期许;打陀螺是每一位边民孩童时光的珍贵记忆;斗牛是村寨一年一度的盛事。这些传统体育文化,都是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展现,其中所蕴含的神话传说,讲述了民族的渊源变迁、祖先的勤劳勇敢、后人的传承守护,代代相传,形成了民族特定的历史记忆,这对于维系共同体内部的情感,增强成员之间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2.3、中越两国联系和交往的桥梁

从文化圈的划分上来看,文山州属于西南民俗文化圈,但是由于地处边缘,文山州的民族文化呈现出独特性和多元性。中越边民普遍认为他们属于一个民族,除了国籍之外并无差别。这种族群意识就是一种纽带,将跨界民族的同胞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竞技性与娱乐性并存的民俗文化,源于百姓生活,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外化,有利于强化跨界民族的原生情感。同时体育文化就好比沟通的媒介,为两国边民提供交流的机会和途径,两国边民都有跳芦笙、倒爬花杆的习俗,这无疑为两国民间的交流提供了契机和方式。马关花山节就是一个建立在多民族共识和两国认同基础之上的活动,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了官方的文化交流与民间的贸易往来,成为了两国相邻县市沟通的桥梁。

3、中越跨界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区的建构

中越跨界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区的打造,实际上是在激活人类传统文化的“文化空间”。所谓文化空间,是指“一个可集中举行流行和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可以定义为一段通常定期举行特定活动的时间,这一时间和自然空间是因空间中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存在而存在的。”在这一文化空间内,跨界民族体育文化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但现代化的冲击和文化主体自身的忽视,文化圈遭到摧毁或消失,传统体育文化逐渐丧失了其原有的生命力,因此中越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区的建构至关重要。

4、结论

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集体的共同记忆,维系着区域共同体的情感。从文化圈理论的角度来看,固定的地域空间和相似的文化联系,促使中越跨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区的形成。以传统体育文化为根基,通过跨国合作、跨界发展的方式,凭借“一带一路”的发展平台,发挥传承区的沟通桥梁作用,增强跨界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中越两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边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猜你喜欢

中越文化圈边民
西藏边境地区边民居留稳定性调查与分析*
中越米轨铁路大桥完成“换骨手术”
中越情谊深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圈里事儿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婚姻文化初探
打好文化牌,拓展南海“朋友圈”
铜鼓文化圈的演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