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SWOT 分析

2019-12-24张迷迷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拳种全民武术

□张迷迷(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0)

1、全面健身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关系:相辅相成、兼容并蓄

国务院于2016-2020 年颁布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并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健康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全国人民成长和走向小康生活的基础。目前,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全民健身要结合可结合的一切资源推动全民健身。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中华武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传统性、时代性、健身性,当代社会中华健身武术深得大众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习练健身必备功课。

中华武术是一种注重内外兼修, 技击格斗与套路相结合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全程锻炼方法练习注重“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 作为中国传统健身项目的中华武术具有增强体质与健康,愉悦身心等多元化功能,同时,中华健身武术简单易行,易于锻炼的特点也符合全民健身对项目选择的需要。在全民健身的社会时代背景下, 中华健身武术以其自身的时代特点成为当代时下比较流行开展的健身项目之一。全民健身纲要的颁布与实施给中华武术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中华健身武术的普及与传播能够为全民健身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全民健身背景下中华武术相辅相成,兼容并蓄才能更好更快的传承与发展。只有通过人们坚持习练中华健身武术才能够影响和改变人们的健康意识, 使人们养成健康习惯并持之以恒,从而在根本上增强国民体质。

2、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优势

2.1、能构建国泰民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更新化,市场经济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需求也与时俱进,当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变大,人们的价值观念变的更加现实与残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变的冷淡与麻木,凡事要求利益化,这样的发展状况会危及到国家的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稳定及人们身心健康的良性发展。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明确要求是构建国泰民安,稳定和谐的大家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财富不断丰富,使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与自我的精神境界修行,人们向往追求国泰民安,绿色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与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平等互助,协调发展的。我国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华武术在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倡导“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以武崇德、尊重对手、刚柔相济、形意相合、内外双修”练武先修德等思想理念,中华武术对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缓解压力,融洽关系及净化社会风气等有着良好的作用,符合当代社会构建国泰民安和社会稳定和谐宗旨要求, 在当代和平稳定美好的环境中,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作为国人一定要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汲取有益成分传播中华武术来提升国民素质,国泰民安与社会的和谐度。

2.2、对人具有修身养性,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之功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变大,人们注重追求精神生活,中华武术健身术讲究动与静,内与外的合一,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内外兼修,习练过程中要求平稳气息运行,注重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天人合一,对调节气息及人体内环境,平稳调节情绪,收敛阳气,臧精蓄锐,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华武术的拳种具有多样性,各个拳种分布流派之多,武术习练基本要求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要协调一致,拳理要求特点强调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虚实转换,内外兼修,神形兼备。我国要求国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国中华武术是美和善的统一,它注重人体与身心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它不仅是一项很好的健身活动,而且也是一种有效的自卫防身术,掌握中华武术的攻防格斗,踢打摔拿,长期坚持锻炼与学习可以增强体质,当危难来临时,防身自卫,克敌制胜,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帮助别人。

3、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自身的劣势

当代中华武术普遍存的自身传承方式主要以学校班级授课和师徒制教育传承为主,这种传承方式过于单一,各有利弊,学校中武术授课的自身传承方式是班级授课, 学校内武术教学可以扩大受众范围,广泛交流和学习,融合传播,但是武术各个门派的拳法等精华不能大方异彩,不利于其个性的发展,传统思想影响下的武术自身传承师徒制,虽然可以言传身教,保留各个门派拳法等精华独特性,但是相对制约了本流派传播对象的扩张,不利于本门派的延续性和相互交流融合摄取的学习, 限制了中华武术的延续与弘扬;中华武术本身内在文化理论知识与外在技术上的剥离,中华武术的真正魅力来源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仁义礼智信,尚武崇德的内涵,武术不仅要求外在格斗形式上下功夫,而且也应该要求习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人们要在习武过程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它的内在文化内涵与价值,并运用到现实实践当中;中华武术多样性宣传推广较为单一,不全面,健身武术气功,太极拳,五禽戏等深得老年人青睐, 青少年更青睐于竞技类运动项目, 当代社会市场,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如西方散打、跆拳道、空手道、泰拳、青少年对西方文化的青睐远远超过我国校内武术课程设置及外面市场的培训班开展。据调查,中华武术“拳种众多,流派林立”种类可达一百三十种之多, 目前市场面一味地宣传推广太极拳等单一的拳种,失去了中华武术应有的多样性全貌。面对当前武术发展的现状,我们国人必须同心协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传承与超越发展中华武术。

4、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的机遇

4.1、新时代历史方位与文化全球化文化的推动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为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时代的机遇, 在全球化文化的背景下,不同种类的文化在当代社会全球化时代冲突与融合,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互为表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中华优秀文化在国际间的大力融合与传播, 积极推广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发展政策带来的机遇,合理的运用与实施,有利于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4.2、“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

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扩大弘扬武术文化发展区域,为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一带一路”把中华优秀文化及武术向世界推广开来, 让世界及外来国家对中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定位,促进了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

4.3、国学与孔子学院的大力推广

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国学与孔子学院是中国合办学习汉语的教育机构,该校作为对外传播媒介,向外界传播学习中国优秀儒家思想、民族精神文化,大力推广传到世界各地。国学与孔子学院推广开设武术课程,将武术的思想文化和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

5、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的策略

为了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必须深化内部因素改革,弱化发展劣势,增强发展优势。首先,政府要从根本上重视并扶持中华武术,立足于中华武术文化,提升中华武术的文化战略地位;政府要从政策上提供帮助, 如为中华武术竞赛规则和竞赛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扶持中华武术产业发展; 政府要给予中华武术正确定位,要加强网络、媒体、书籍等一切事物大力宣传与推广,不断扩大中华武术普及面;政府要建立健全中华武术传承人的保护制度,完善中华武术的段位制及各个武术协会的发展, 在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以武术之乡为龙头,促进中华武术社会化。

其次,我国国家必须深入挖掘,抢救,整理并研究中国武术遗产,建立中华武术研究院;国家应该对中华武术项目颁布立法保护制度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传承与保护它。

再次,促进地方特色拳种进入当地学校教育体制,让中华武术进校园,可以实施“一校一拳”的发展模式,学校要大力实施武术教学课程改革与实施,要大力推广及普及。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文化内涵深入大众民心与学校, 学校要将武术理论与武术技术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华武术的传承与发展。

最后,作为中华武术的传承人要发挥自身力量,转变旧思想接受新思想,与时俱进优化武术套路,积极参加多种拳种研究会,学习探讨研究各个拳种理论知识和文化内涵, 与多样性拳种相互融合贯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确保中华武术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6、结语

在全民健身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传承人与发展中华武术,改变武术发展困境及“武术失语”的现状,关系到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我国国泰民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建立。通过对全民健身背景下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由内部的优势与劣势, 外部的机会与威胁四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研究, 让大众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到中华武术面临的现状,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及策略去解决当前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面临的现状问题, 这对以后传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拳种全民武术
全民·爱·阅读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可持续全民医保
传统武术拳种及传承人保护机制分析
弃粗制滥造错误百出 扬泱泱中华拳种雄风①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武术
传统武术桩功的概念界定以及不同拳种桩功的区别和联系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