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分析我国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变化
2019-12-24张伟宋杰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张伟 宋杰(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前言
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已悄然走过风雨40 年,我国的冰雪运动经历了历史性的发展, 从最初的宏观的举国体制向微观举国体制与群众体育逐渐结合并完善,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这四十年间,我国的冬奥项目成绩显著,从最初参与的边缘到“零的突破”再到即将举办的“2022 年北京冬奥会”,从短道速滑一枝独秀到冰雪其他项目崭露头角,整体呈现螺旋式上升,进而带动了冰雪运动的发展, 这四十年间关于冬奥会成绩和冰雪学科建设的成就是值得我们认可的,但大众冰雪运动的推广和运行,要比竞技运动的发展滞后,需要我们加大力度通过“三亿人上冰雪”和《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指南》推广冰雪文化,使大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
1、“三亿人上冰雪”与冬奥会联动
1.1、“三亿人上冰雪”助力冬奥,使青少年感受冰雪魅力
“三亿人上冰雪”的主体是青少年群体,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验冰雪运动,增加冰雪项目在青少年中的认识和普及程度,以带动全民参与。以青少年为重点,全力引导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推广冰雪健身休闲项目,丰富冰雪赛事活动。如:冰雪进校园、冰雪进社区、俱乐部参与冰雪活动、社团活动和竞赛去融合展现和互联网·游戏冰雪等形式, 展现中国改革40 年冰雪与体教现代化的结合,同时向世界展现中国改革40 年的崛起。
当青少年参与冰雪活动时,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有运动带来的快乐感受,也正是这种快乐体验,更容易激发青少年参与冰雪活动,获得持续参与的动力。让更多普通市民通过练习冰雪运动项目受益,进一步从民间挖掘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潜在的冰雪人才,能有效推进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拉动冰雪产业链的市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体质和健康水平。
1.2、“三亿人上冰雪”借助冬奥会优化中国梦
“三亿人上冰雪”要借助于冬奥平台,普及冰雪运动,宣传冰雪故事,壮大冰雪人口,抓紧冬奥机遇,转变以国外冰雪装备品牌为主的现状,打造高质量的冰雪品牌,积极发展冰雪相关产业为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添砖增瓦,助力实现中国梦。同时国务院第46 号文指出:“冰雪运动规划的制定,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参与支持,应正确引导企业加入冰雪运动场地场馆建设中,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这些新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冰雪运动文化产业中,为中国经济建设,注入“白色经济”新活力,还带动一批新型的就业岗位,同时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者的协调发展。冬季奥运会传递卓越(Excellence)、友谊(Friendship)、尊重(Respect)、对话(Dialogue)、包容(Tolerance)、和谐(Harmony)、多元(Diversifica-tion)这种理念正好与我国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 并将带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和促进新时代我国伟大进程,更加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同时,也印证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
1.3、“三亿人上冰雪”借助冬奥会向外传递中国冰雪梦
“三亿人上冰雪”不仅是为中国筛选后备人才的争金夺冠为出发点, 更是中国引领冰雪文化发展潮流, 向世界输送中国冰雪元素,进军世界冰雪文化腹地,最终建成中国特色国际冰雪圣地的落脚点;借助冬奥会向世界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享的中国理念,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向世界传递中国冰雪梦。
2、借助冬奥时期冰雪运动从竞技向大众
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推广的难点与重点: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发展都需要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作为后盾。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好坏间接制约国家竞技运动发展。40 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冰雪运动始终处于举国体制培养优秀运动员,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我们要看整体呈现“冰强雪弱”,后续选材不足的问题。目前,竞技向群众体育转变的难点问题有:(1)地方未能有效的理解“北冰南扩西扩东进”战略,不自信、盲目的开展活动;(2)冰雪运动未能结合当地传统运动文化开展;(3)器材和场地不足、场馆未能有效开发利用,导致社会冰雪资源配置不平衡和闲置浪费问题突出,使群众未能有效的参与其中。
3、新时代我国冰雪运动建设的展望
3.1、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政策促进体育外交带动冰雪运动发展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引进来”和“走出去”更为重要。“引进来”:不仅是把卓越的外籍教练和训练方法引进来,更重要的管理理念和成熟的动作技巧,为我所用,并将其吸收、优化其技术动作,应用比赛和战术中,还要明辨其思想的优劣。“走出去”不仅单纯是把运动员和科研人员送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更重要的是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展现所学的技术优化动作技巧和战术应用并最终取得奖牌。同时,针对我国自身特点开展“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这不仅是简单“1+1=2”的问题而是“1+1>2”的展现。体育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不但优化省与省的合作与发展,而且更是我国冰雪文化自信的体现和弘扬。例如:冰嬉文化,它不仅是简单的运动,更有其深厚的满族文化内涵,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 年)》、《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指南》和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今天,把握时代脉络弘扬优秀的传承冰嬉文化。传统冰嬉运动和文化自信结合,充分挖掘传统冰雪文化的内在价值,展现传统冰雪运动特色和风采,才能顺应时代潮流被世人接受。
3.2、新时代“互联网+体育场馆”的融合发展,推进冰雪文化普及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互联网+”和体育场馆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借助于网络平台,生产者可以更加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滑雪发烧友和爱好者提供更优化的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滑雪论坛便于讨论滑雪的技术、产品融合与创新。首先从举办大型滑雪赛事来说,系统构建互联网的体验,多加利用网络技术和自媒体等购票平台。例如在网上提前选座预售场馆门票、以及赛事的比赛流程及转播,使得观众提前了解赛事动态,同时便于了解自己喜爱的体育明星动态等。其次,从奥运场馆后期的形象打造和服务宣传既需要地缘性广播加以宣传又需要网络对其细化的资源、设施服务加以推广。最终,通过场馆与互联网的联动,使冬奥场馆能够挖掘自身潜力,通过本地体育文化与冬奥特色相结合,深入挖掘冰雪文化,形成“冬奥风+冰雪+文化+旅游”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完成自我发展的转型与跨越。从而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参与到冰雪活动中来。
3.3、新时代政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冰雪产业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民对奥运意义的理解和对金牌意识的淡化。在新时代背景下, 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来促进体育发展, 是世界主要体育大国和强国的通行做法, 它对推动一国体育的创新发展、 高质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体育工作实际需求,利用政策调动社会资本的主动性, 引导社会资本多元投入冰雪产业项目。从而改变守旧单一的举国体制投入模式, 形成新型的政社合作型模式多元的模式。例如:沈阳市滑冰协会,为冰雪运动注入新活力。
3.4、冰雪运动进校园,关键在教育的“靶向引导”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我国冰雪运动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2016 年11 月25 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 年) 》(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明确提出各级教育、体育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 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发展。冰雪进校园,即是开展“三亿人上冰雪”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激发青少年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培养人才的“孵化基地”,更是共筑冰雪强国梦的落脚点。针对冰雪运动进校园“三缺一政”的问题,“靶向引导”来应对这些问题。
4、冰雪运动建设的建议
4.1、南方和北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社会资源多元模式结合
针对南北方开展冰雪运动受季节和场地的限制, 滑冰场馆合作、 租用或合办的方式利用仿真冰和室内模拟滑雪机来缓解场地不足的问题。北方以东北为例:冬季以浇建冰场为主;同时鼓励在学校投资可拆装式滑冰场自浇场地。针对季节问题,可以用旱冰场地暂代冰雪场地;同时转变观念,开展四季冰雪与轮滑创新体验课培养人才。
4.2、建立冰雪立体化的网络专业档案
缺乏专业教师人员, 可以构建高校+网络+冰雪俱乐部+退役专业冰雪运动员, 通过立体化的网络和学校的结合输送专业人才和定期培训现有的老师,来达到专业性的目的。
4.3、充分利用“轮”与“冰”的结合
需要政府政策引导社会资源介入冰雪产业到达装备量产和高品质的冰雪装备,使冰雪装备价格能被大多数学校所接受。还可以通过参加冰雪比赛获得公司的赞助等。针对“一政”实施不到位,建立阶段监测,分阶段完成;形成问责制,同时形成分责制。以达到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形成责任到人的细化制度,以到达校园冰雪政策的最优化、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