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
2019-12-24张妮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 张妮(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注重精神享受成了一种时尚,而健康的身体则是精神享受的前提,“全民健康运动”随之兴起。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推动者,其身体健康必须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尤其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更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制定科学的授课方案,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近些年来,生源的扩招为学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更加自信地为社会培养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但是师资力量、教学内容、体育器材依然落后,尤其是教学方法更新缓慢,授课方式不新颖,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1、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下降的原因
1.1、体育教学理念落后
我国各所学校深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社会急剧转型中并没缓过神,许多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应对繁忙的教研工作,很少有精力吸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一些先进教学方法更是难以走向课堂。在这种情现象下,当前许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念也是如此,以至于体育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够科学,满足不了现代大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严重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比如: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大部分体育教师依然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在课堂上的“教”,没有让学生去自由的“学”,学生的听课基本上处于“被迫式”的状态。同时,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动中,不管是学生喜欢的内容,还是不喜欢的内容,体育教师都全盘端出,甚至教学内容不分主次,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内容,只能囫囵吞枣,结果连基本的技能也没有掌握。不难发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丧失了“以人为本”思想,教师的授课缺乏针对性。
1.2、体育考试制度缺陷
由于我国体育考试制度的缺陷,许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内容依然重复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这也是高考体育考试不科学引起的后续问题。在高中阶段,师生都以升学考试为目标,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体育学科只是副科,更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是这也使得学生养成了“体育学科不重要”的错误意识,根本不关注体育学科的考核结果。上了大学以后,这种理念在学生的脑海中扎下了根,一时间难以改变,再加上高校体育教师的仍然沿用类似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再一次将学生拉回到高中体育活动的状态之中,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殆尽,毫无运动热情。如果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式得不到革新,教师也不采取新颖的教学策略,全方位扭转这种体育教学的弊端,只会产生恶性循环,持续降低教学质量。
1.3、课程安排不够合理
大体上讲,课程安排的合理与否,决定着本节课的教学质量,也是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的关键环节。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面,许多体育教师都接触的先进的体育课程安排与计划,但是落实到位的新型体育课程内容也非常罕见,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没有熟悉掌握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方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下,我国经济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体育的经济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社会对体育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采用最新、最先进的课程内容才能达到育人目标。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体系与体育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不足,直接导致许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陷入困境,存在的问题接连不断,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
1.4、高校体育设施陈旧
许多高校为了提升自己的就业率,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各个专业的课的改革与建设之中,在专业文化课方面所做的成果硕硕。尽管这样的举措令人兴奋,但是高校忽略了“健康中国”理念的推行,没有意识到大学生身体健康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文化课再优秀的大学生也撑不住市场竞争下企业运作的高强度和高压力,而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方面的努力不够明显,突出体现为高校体育设施陈旧。比如:在生源不断扩招的形势下,许多少高校把经费都投入到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的建设或翻新上面,进而陷入了经费紧张的现象,也就不能更好地进行体育设施建设,最终导致高校体育设施不足,甚至落后于时代发展的先进体育器,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
2、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对策
2.1、落实“以人文本”教育理念
通常来讲,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加大了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同时也推出了《新课程改革标准》,强调“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这种教育大环境下,素质教育应运而生,它要求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不只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课知识,还要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其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协调。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高校教育必须转变育人理念,注重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理念,加强素质教育研究机构建设,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定期体育教师的进行知识培训,让他们学习最先进的体育学科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做到“少教”、“多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锻炼时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高校教育系统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2、完善高校体育人才选拔制度
高校体育人才的选拔缺乏硬性指标,不像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那样必考体育科目,高考并没有将体育纳入必考科目,淡化了体育教育的社会地位,直接影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为此,国家需要将体育学科纳入高考,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不断完善高校体育人才选拔制度。在新形势下,只有重视体育人才的选拔,让高中学生在平时训练中摸索体育的趣味性与健身功能,就会慢慢养成自行锻炼的良好习惯,不但会在高考中取得高分,也能为大学公共体育质量的提升打下牢固的体质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升学考试的洗礼,许多大学生将会更加清楚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在大学体育课堂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锻炼水平,逐渐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
2.3、加强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
面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的持续下降,国家体育职能部门和高校应当给予大学公共体育学科更多的关注与支持,竭尽全力地加强高校公共体育学科建设,增强大学体育的教育功能:一是高校体育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公共体育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特点和爱好需求,合理规划大学公共体育学科建设,吸引更多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二是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的完好无缺,加大体育器材的更新速度,紧跟现代体育发展的步伐;三是增强高校体育师资力量,注重教研质量,帮助他们积极搭建体育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大学体育学科的竞争机制;最后,实现高校体育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对外开放高校体育场馆,畅通资源共享机制,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服务质量。
2.4、完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转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应当完善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是高校必须严格遵照国家政策,坚持以体育政策为依据,构建科学的高校公共体育监管机制,体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功能;第二,高校要从实际出发,打造本校体育学科的实践性特色,充分结合教学、教研、课外训练和竞技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新体系;第三,为了突出大学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高校还要注重体育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比如:除了学校规定的每周2节课体育课堂的兴趣培养,体育教师很有必要引入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参与等内容,拓展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范围,即增设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指标自然成为一种需要,这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5、建立高校体育教育评估机制
大学生想取得长远发展,不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等的综合素养,而这一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平时课堂中的渗透。从某种程度上讲,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负责学生身体素养的培养,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心身健康发展,高校很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教育工作评估机制,努力做到“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高校要注重“评估的公正性”,加强评估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可以让行业、社会组织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提升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评价的有效性;同时,高校要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告,大力宣传本校所取得的一切教育成效,呈现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以此体现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社会透明度。
3、结束语
总之,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必须积极响应“健康中国”的理念,关注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让他们以健康的姿态走向社会,才能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真正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高校领导和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应当努力改革教学方法,强化体育师资队伍,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需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给予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激情,这样才能提升体育锻炼效果,逐渐提升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