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体育教学评一致性出发的深度备课方法研究
2019-12-24王晓光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山东威海264200
□ 王晓光(山东省威海市鲸园小学 山东 威海 264200)
“教、学、评”一致性,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师根据当天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备课,并且教师需要制定当天的计划和目标,然后进行课堂设计,保证当天的课程能顺利完成。而且在课程结束以后,学生能够学会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达到了教师所设定的目标。将“教、学、评”一致性融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助于帮助体育教师在备课当中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小学生积极学习。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运用“教、学、评”一致性这个理念,教师上课时就不再只是注重内容,而是把中心放在了教学目标和学生完成度上面。教师会在意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有没有达到教师最开始备课时所制定的目标,这就实现了小学体育教学真正的高效化。当然现在的“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行过程中,并不是那么顺畅,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处理。
1、“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含义
首先在教学之前,教师要有清晰的教学计划,也是课程目标。目标代表着教学的基石。如果教师都没有详细清晰的目标,只是乱讲一通,那么这节课就无法实现一致性,没有任何意义。毕竟“教、学、评”一致性的展开,和教学目标息息相关,可以说教师之前制定的目标就是教学的核心。如果教师没有目标,那么这个理论就无法开展。其次教师应该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个传授的主体是老师,但是被直接作用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应该花费心思,让上课变得活跃又充满激情,尽可能让学生学会知识。接下来就要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一门课程学生最终学会了什么,才是关键。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达到一致,就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旦学生都掌握了这些知识,那么这就是一堂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基于证据下的评价。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于学生学习的质量,一旦与前面教师所制定好的计划相配合,那么就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
2、“教、学、评”一致性现状
近来,国家强调了“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教师也把“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注入到教学中。这个理念认为,如果要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师首先要制定清晰明了的教学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知识,实现教学评价一致性。美国是第一个开始研究这个理念的国家,后来我国也开始研究。什么是“教、学、评”一致性,其实就是指教师制定了什么目标?教师在这节课有没有达到目标?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总之,就是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如果和学生掌握的知识相互匹配,又与学生学习的评价相互匹配,那么三者就达到了一致性。这个理念对教学上很有必要,逐渐发展为教育家探索的热点。
3、“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师对体育课不重视
虽然国家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在一些地方,体育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其他科目的教师甚至占用了体育课,导致很多体育课程只是挂名课程。体育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体育老师自然也是敷衍行事。部分地区的体育课,教师根本就不会制定计划,只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让“教、学、评”一致性在小学体育教学里的实施变得寸步难行。
3.2、教学目标混乱
部分小学体育教师并没有制定良好的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体育知识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并没有在意学生是否能接受,从中可以学到多少。教师只是单方面传授抽象的体育知识,然后让学生玩耍。教师没有清晰的目标,于是学生在上完体育课时,也许什么都没有获得,这就导致了“教、学、评”根本不一致,教师教学的低效性。教师是实现这个理念的主体,如果教师不能制定正确的目标,那么就无法实现这个理念。因此教师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最后能达到教师预期制定的目标,才算成功。
3.3、注重教学内容
有的小学体育教师会有自己主观的思想,认为体育课就是让学生放松,而去注重体育教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先热身,做操,跑步等等。但是教师没有自己的目标,根本不在乎课后的评价。这会导致教师的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是一度重视教学内容,根本不在意学生的吸收情况,那么教学评价就显得苍白无力。
3.4、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教师制定了教学目标后,目的在于学生最后能达到这个目标,最后的教学评价才能达到一致性。但是教师在按照自己的制定的计划完成课程后,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虽然跟着教师上完了课程,但是学生无法掌握这些内容,于是这节课依旧是失败的。教师虽然是主体,但是学生作为受众体,教师的目标肯定是要让学生学会教师讲授的知识。一旦学生无法真正获得知识,那么教学的评价性就无法达到一致。
3.5、教学评价不合理
部分小学体育老师自认为制定了合理的教学方案,对于最后的教学评价流露于表面,象征性的让学生跑跑步。对于学生到底有没有达到要求,教师并不在意。这就导致了教学评价的不合理,给出的反馈根本没有针对性。学生的体育情况依旧不及格,教师的制定的目标便没有达到。
3.6、教师缺乏评价意识
教师是开展理论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缺乏评价意识,那么理论的实行就会变得艰难。教师对自己课程是否具有清晰的认识,最终的结果是否达到了目标,这个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都是需要教师自己去思考,然后进行改变和革新。但如果教师根本不在乎教学评价,认为每天只需要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对于一堂课中,学生掌握了多少无所谓,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就是低下的,甚至无意义。另外教师的教学也是影响因素,一个默守陈规的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依旧坚持着陈旧的讲课方式。直接导致了“教、学、评”的不一致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总之教师的所作所为都和这个理念密切相关,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都热爱教师的课,那么学生的学习质量就能得到提高。反之,一个不得人心的教师,又没有责任感,对学生持着无所谓的态度,教学就是低效的。
4、小学体育教学评一致性出发的深度备课方式
4.1、提高教师的专业技巧
是否能开展好“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深度备课方式,首先在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只有小学体育教师因材施教,不断改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且体育教师要有不断学习和改革的精神,那么才能尽早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深度备课方式。教师的专业技特别重要,只有给与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不断发展自己,开拓自己的视野,才会扔掉旧的思想,采用新的讲课方法,让传授知识的过程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高,让学习变得高效化。
4.2、培养教师创新思想
对于小学体育教师来说,除了具备专业的能力以为,还需要具有敢于创新的思想。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培养自己的专业技巧。但其实更重要使教师通过一系列反思后,探索出来的新的教学方式,这就是教师的创新心血。教师的创新可以让学生热爱学习,让教学方式多元化起来,不再那么单一沉闷。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赋予学生创造力。小学体育教师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应当首先理清自己的目标,根据小学体育的教材要求制定相应的计划,接下来再实施课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加入自己的创新点,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比如学生对哪项运动的擅长,学生喜爱什么运动。在体育课程中,确保所有人都参与起来,并且能在课上得到锻炼和愉悦。
4.3、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是教学成功的一半,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个杂乱的环境里,学生肯定会受到坏的影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首先体育教师应该给学生制造轻松美好的氛围,让学生明白体育是好玩的。使学生在体育中放松愉悦地玩耍。从内心爱上体育这个课程。其次小学体育教师要了解各个学生的情况,和学生成为好朋友,让学生认为和体育教师相处是一件令人身心愉快的事情,就不会从心理上排斥。
体育教师在安排课程时,要经过深思熟虑合理安排。体育教师应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体育活动里面,让学生锻炼身体和学习知识两不误。教师合理地安排体育知识讲解,让学生明白体育基本知识。但是体育理论性的知识太过枯燥无聊,体育教师应该控制时间,让学生能了解,但不要对此感到厌烦。教师在安排学生体育活动时,应当和自己的提出的目标相符合。
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灵活地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个人需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学习和锻炼。比如针对不会跳绳的学生,体育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教授跳绳的方法,督促学生练习和完成。学生也能从体育课程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我的成长。当然,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安全。体育运动难免会有剧烈的动作,这个时候就需要体育教师的监管。体育教师要缩小体育活动的场地,让学生都在自己的眼皮底子下活动。一旦有学生脱离教师的视线,那么对于良好的体育教学开展就形成了障碍。
5、结论
总之,“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直接指向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评价,都要具有一致性。现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教、学、评”不一致的表现,学生的课后反馈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素养,没有科学制定深度备课方案,从而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知识。通过在在小学体育教学里开展“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深度备课方式,能让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当中,通过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重视体育课程,还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等,更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为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