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全民健身的影响
2019-12-24王宝娴吉林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王宝娴(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1、前言
高校体育是人在接受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阶段,高校体育阶段的体育能力的发展对于人的一生尤为突出。当然,高校体育也是社区体育的基础。学生在高校教育阶段掌握体育知识的多少,身体素质与体育能力发展的强弱,对于以后人的终生发展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全民健身要得到良性发展,就要求将高校体育课程的科学发展。因为人在发展健身的过程当中要求保证健康的健身活动前提下进行各种活动。人们锻炼需要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当然这些方法和手段大多来自于高校体育教育阶段,人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学习锻炼的方法与手段,同时还培养了终身的意识与习惯。但是如今的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仍然沿用旧有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要适应社会全民健身的大环境,教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是全民健身战略和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2.2、研究方法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及体育课程改革与全民健身相互影响进行分析与比较,探讨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相互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与全民健身相互影响。
3、分析与讨论
我国的体育教学课程中 理论教学课程无法与社会实践和能力实践相联合。大多数的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还是教学内容的和形式的单一,体育教学课程的主要内容还是“古老”田径、体操、三大球运动,教学的内容毫无新鲜感,学生对于体育课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体育教学课程正常进行,同时教学内容无法与社会完成接轨。体育教师依据何种教学方法来教学,有哪些常用模式方法,还有哪些问题是存在,教学方法的创新程度怎么样等等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才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推动全民健身的关键。
为更好地推广全民健身,并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积极性尤为重要。但目前的现实是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在盲目的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忽略学生独立意识的存在,无法培养自觉锻炼的能力和其他的兴趣和爱好等。
高校体育课程评价机制仍是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还是通过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只能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术水平,无法真是的反映学生的锻炼的实际效果,无法到达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大部分的学校的体育课程还是存在设置不合理的情况无法适应当代高校实际需求的内容。体育教学课程都是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教学大纲来编写,总是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存在,教师无法在体育教学课程当中体现自身的灵活性,致使体育教学的课程存在着固定的模式,但教学模式的固定并不能影响教学内容的固定,体育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合理的设置体育教学课程的内容。体育教学课程的固有模式是在消耗学生对于体育的热爱,同时也是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单一的强调体育教学课程的统一和规律,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或压制了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多样性和个性。最大程度上还是压制了学生对于体育兴趣和特长。这种形式的体育教学课程学生只会不喜欢体育课程,但是对于体育还是热爱的,只是不喜欢学校的体育课程。这样会导致体育教师上课的进度和教学任务无法正常的完成,同时对于学生也是不公平的,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体育课程无法正常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爱体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单一,没有系统性,内容缺乏层次感,且教学内容的统一,学生的授课内容以技术教学和技能的培养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课程仍然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采用固定教学形式来授课,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大大的削弱,而且教学的内容设置不符合学生的兴趣,难以同学生有机的结合。所以体育教学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加强,体育课程要强调文化的传承,体育教育课程要与体育文化等有机的结合,成为一种实践性教育。清楚明白的认识体育教学课程所要讲授的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但是切记不要走固有的模式与方法重在创新授课的形式和教授的方法。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不仅仅是限制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对于学生在课外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也给予刺激,当代的青年人占有绝大部分的运动人口,体育课程的多样化的发展对于与体育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课程建设过于单一,没有形成相应的系统,而且体育教育课程的建设没有引起有效的关注,没有系统的整合和整体的建设。整个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学生学习为被动的学习,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不是制定者或者策划者。整个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被约束被管理的位置,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机械的无味的重复,忽视了能力的培养,缺少相应的科学的方法的指导,无法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目的。找准体育教学课程的价值所在,在当代的体育课程的设置中最终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并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才是学校体育的最终宗旨。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是学校根据国家相应的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当教学任务完成后学校进行的评价考核方式过于单调。在高校体育课程是一门必修课,每名学生都会关心体育课的学习成绩,因为成绩关系学生自身的实际利益。学生的体育课程的成绩的考核往往是以学生的具体的项目的具体成绩作为参考来给学生的成绩作出合理的考评。考核方式单一,不能综合的反应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付出,在学生的成绩考核当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 态度和努力程度和学习的完成情况而定。在体育教学当中还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观念。学生的体育教学课程所获成绩应该有学生的学期中的各项的考察、进步幅度、学生的用功程度的反映作为学生的成绩考核要求,淡化体育成绩评优评奖的功能,注意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增加,使教师教授课程更加顺利,同时保证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社会参与得到保证,良好的身心都得到保证。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是以学科教学课程为主,全国大多数院校以基础课、专项必修课、专项选修课为主的课程设置。现在大多数的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还是单一的反应课程与操作步骤。体育课程课程改革还是围绕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联系结合在一起。改革的主要依据还是强调学生的兴趣,强调体育教学课程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同时还要注意体育教学课程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应在保证改革的要求前提下,以学习类的课程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化的学习方式。
发展至今体育已经不是单独的体育,体育已经和多门学科有丰富的交集,例如体育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美学等学科都有紧密地联系。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的深入,我国的体育教学课程将越来越好。当代体育教学课程的发展超越了学科的界限,学科课程在向着协同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这种的变化这是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课程的综合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种逻辑关系,教师应结合自身的知识去学习如何适应发展中的学科课程的变化。在当代的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在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一直在变化,只有适合社会的而需求才能带动人民参与健身活动体育人口才会增加,同时国民的体质才会得到保障和提高。
4、结论与建议
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当中,体育教学课程设置发生本质性改变,在内容上和形式都有新的变化,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不断的丰富。高校体育在随着全民健身的推进,高校体育自身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学科跨界交流与融合,开拓了体育的空间架构,重新构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教育发展的体育教学的科学模式。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中全面开发了体育的科学化发展,为了适应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条件,体育课程的设置和课堂发展,注重体育教学课程的功能的开发,体育教学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提高体育教学课程的娱乐性,推动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改进评价的方式。
体育教学课程的多样化进程的推进,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应该有多样化,多种可选择的课程,培养方案与培养任务两者相对应,教师与资源的相适应。
体育教学课程的兴趣要加强,体育中兴趣是体育学习的内在动力。体育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才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