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研究
2019-12-24刘伦佑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重庆401500
□ 刘伦佑(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 重庆 401500)
引言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践行,各项运动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因此,社会各界对体育有了新的理解。广场舞、坝坝舞的盛行可以说是学校体育在社会中的一种延伸,特别是公体健美操的延伸。体育本身就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具有强身健体、促进社会交流、实现公平竞争、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发展环境的重要功效,学校体育是培育运动人才的摇篮。从社会属性上来看,体育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其中,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活跃程度最高,形成了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随着口号“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这就要求我国体育领域的各组成部分必须要在发展取向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于充分适应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学校体育应切实加强与社会体育的接触、交流与互动,实现两者间的融合发展的全新诉求。高校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体现学校体育社会价值的重要环节。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应当确立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的目标,彰显出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此,为了确保新型教学目标的实效性,本文对目标确立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全面的解析与阐述,以期能够对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发挥出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
1、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模式现状
健美操在高校的公共选修课中深受学生喜爱,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就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目前的现状来说,首先,教学场馆的不足极大的限制了公体健美操的持续性发展,无法满足该校大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学习。其次,教师在对健美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都比较单一,教师的教材选用实用性不高,学生没有教材可以参阅,且教师存在经验教学的现象,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不仅要进行专业课的教学还要承担共体课的教学,在健美操的考核上也存在不合理,教师对公体课健美操的教学应引起重视,积极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加强师生间在课堂中的互动性,提升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模式的构成
体育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而它是由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以及相应的教法体系三要素组成。其中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教学模式的“骨架”,教学方法体系是填充教学过程的“肌肉”,教学指导思想则是连接二者的桥梁,起着协调和指挥的作用,相当于“神经”。教学模式可分为:分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学导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竞赛教学模式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方法。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的教学模式也必然遵循这一结构,利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和潜力,为健美操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促进全民运动的发展。
3、体育教学结构要素的理论基础研究
3.1、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体育教学属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类,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普遍规律上例如: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客观规律,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等。但是在具体实施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学生的特殊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按体育教学的特殊性进行教学,科学、合理、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3.2、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而这规律性一定程度上对教学起着制约的作用,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上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要分清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因为学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培养学生成才上来说,任课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
3.3、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动作技能的掌握是有一定规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本质上它是人在后天习得的一种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从感知开始,经过模仿、反复强化,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神经联系。动作技能的形成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感知、模仿、强化。从教学角度看,一般分成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阶段、动作的提高阶段、动作的熟练运用阶段。
3.4、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
健美操教学中必然会有力量、韧带等练习,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中受伤,任课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尽快的由相对安静的状态过渡到运动的状态,学生需要充分活动开各个关节,避免出现损伤,动作的幅度可由小到大,为正式学习健美操操化动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4、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模式理论基础研究
从哲学上讲: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理论是前人通过对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萃取、升华而形成的具有导向作用的认知体系。它在引导和规范教学行为上有着积极的作用,健美操作为高校公共体育的热门课程,它的理论对大学生来说更具指导价值,它不仅可以促进健美操在大学生中的开展,对健美操的发展还具有深远的意义。
4.1、健美操的实用理论
所谓实用理论则是指关于使用价值的理解和论述,是人们依据现有的知识,通过相关的演绎与推理,形成对事物实际应用价值或效果进行合乎逻辑的推论性总结。它强调的是实际的效果,追求使用价值,是实现行为价值最大化的重要导向与保障。高校体育教学是以根据社会发展目标来确立的,公共体育也不例外,其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之间形成适应性与融合性的发展模式。健美操在公共体育中深受学生喜爱,那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后依然能够对所学的健美操知识运用自如,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及教法上尽可能的才用实用的理论来进行教学。因此,为了教学目标的实效性以及促进健美操的发展,在课堂上以实用理论为基础,是很有必要的。目前,我国体育态势一片大好,“实用”已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人才培养的核心,不再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锻炼身体上,而是希望通过健美操的学习,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影响更多的人,促进健美操的发展,让健美操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以实用理论为基础导向而确立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目标更具实效性和使用价值。
4.2、健美操的创新理论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也是推广体育项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皮特教授表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同时,这也是熊皮特教授创新理论的核心思想。现在,创新理论早已从最初的经济领域覆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健美操不仅具有竞技性,还具有观赏性。因此要求教师不仅在健美操的操化动作上需要创新,在教法手段上更需要创新,坚持创新理论,创新原则,不断增加健美操独特的魅力。
4.3、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最早在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但实际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以运用的领域很广。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事物或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种延续性与创新性的发展态势,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发展。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体育素质能力、提高健康水平,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着积极作用。随着国家不断的在对体育发展进行战略调整,为社会体育的发展培养输送所需人才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对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也有积极作用。体育的终身性特征要求高校的体育教学既要确保自身职责又要肩负起对终身体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来确立全新的发展目标,以至于确保高校体育教学实现健康、持久的发展。从公共体育课健美操教学上来讲,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不仅要满足现代大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健美操课程的需求,还希望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对健美操有更深的认识,促进健美操的普及和发展。
5、结语
随着体育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应与体育社会化接轨,教师要转变本本教学、经验教学的授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健美操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健美操的大众化,多样化发展。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完善而充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做支撑,以便于在理论层面上达成高度的规范。因而,对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教学模式理论基础体系进行探究,不仅是确保新型教学目标完善性与实效性的需要,同时,也是推动新形势下全民健身发展的必然诉求。只有倡导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断更新、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提高公共体育健美操的授课质量与效率,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