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2019-12-24张程波袁凤梅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9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500
□ 张程波袁凤梅(.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9;.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年第19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技能发展总体质量的意见》(2015年第6号)的颁布,国家职业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也加强了相关政策的实施,职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职业教育机构都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的首要任务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和谐就业奠定基础。但是,高等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的体育教育具有教育竞争性强、教育目标拓展性低的特点,不具有高层次体育教育的特点,不符合教育的一般目的。教育学是研究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这对国家社会的生产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体育改革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计算机辅助教育。高职体育实现了促进健康、提高体育素质和体育教育的目标,体育正在努力提高学生职业体育水平,适应职业培训和未来高层次学生的发展。
云南省共有高等学校75所,其中有高职院校45所。本文力求通过对占云南省高等院校60%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及实施现状做出调查,为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提出建议。通过这项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使得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一步得到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今天,本文对云南省高职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1、国外相关硏究现状
通过对知网的文献检索,国外对高职体育的研究较多。各国根据不同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例如,美国采用俱乐部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德国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和形式新颖,突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然而,对高职院校体育实践课程的研究却很少。只有前苏联参与了这项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际体育锻炼不断提高。1959年,职业教育课程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要求。到1977年,职业培训原则正式提出。同时,从1985年到1986年,这一理念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被纳入体育教学大纲并付诸实践。
1.2、高职体育课程研究现状
我国的高等职业体育研究开始于80年代初期,在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上,几乎大多数院校仍沿袭原中专学校或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体现不出高职体育教育的特质和特色。对目前有关高职体育课程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梳理可归结出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效仿部分高校体育“三自主”的课程教学的观点,即学生自主选择科目、上课时间、任课教师。这种观点是沿袭70-80年代以来传统体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产物,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理想化,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胡万祥在《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课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提出建立学分制下通过网络选课与评价的“三自主”教学管理与改革措施。
第二种是多数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递进式”课程教学的观点,即一年级开设基础体育课,二年级开设专项课或选项课。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可取性,它有利于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和培养传统特色运动项目,但在项目的设置上没有同职业实用性相结合。李玉芹在《高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趣味性与制约性探讨》一文中指出体育选项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个人特长的需要,但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体质差异等因素。
第三种是一、二年级均采用体育选项课的“轨道模式”观点,即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学生可以分别根据自身体育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体育科目来进行学习。这一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但这一模式同样没有体现高职体育课程设置的特点与特色,没有发挥高职体育教育的职业教育功能,不能有效地实现职业体育教育的实用性教学目标。
由于以上三种高职体育课程设置方式是在不同的课程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指导下产生的并受制于不同的教学条件和背景,不能一概而论简单地判定它们的优劣,但它们有着共同的缺陷,那就是没有全面贯彻“职业实用性体育”的教育思想,也没有充分体现高职体育教育职业本位、社会本位的教育属性和特质要求。
2、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现状
2.1、体育课的实施
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要素,主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
2.2、体育教学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为目的的。体育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明确理解的全面程度不仅直接体现了教师对体育课程目标的认知程度,而且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制定具体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3、体育教学内容的选用情况
(1)各院校体育课开设项目数。
在体育课程中开设项目为6-10项的学校有8所,占所调查学校的80%;1-5项的有2所,占2%;目前尚无能开设10项以上的院校。对于只开设基础课的院校来说,尽管项目比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体育课的类型单一,每个项目实际能够教授的时间很少,实际的教学效果很有限。
(2)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场地器材)间的关系,以一定的程序、从时间和空间关系上科学的组合形式。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班级、分组和个别三种形式。由于师资数量及体育场地器材的限制,在班级形式上,10所开设基础必修课的院校中有6所按行政班进行教学、1所将行政班合起来进行教学;开设必修选项课的7所院校中均没有按兴趣对男女学生进行分班教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班集体教学组织形式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结合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由此可见,我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已经根据各自院校的实际,采用了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为主,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但仍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即使具备良好的教学内容体系及教学组织形式,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选用,也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体现教学内容的实际价值。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
(4)体育教学评价。
在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被调查的各院校都表现为评价内容指标上较为单一,一般由理论、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平时成绩(出勤及学习态度)四个方面组成,忽视了对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尚不能结合目前《纲要》提出的多领域课程目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形式上主要采用教师评定的方式,尚没有依据《纲要》上提出的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4、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及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课开设年限较短。
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课年限短,尚未达到《纲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必须开设体育选修课”的基本要求。能够开设两年体育课学校数较少,各院校三年级均不开设体育课。
(2)体育课的类型较为单一。
目前,由于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年限较短、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队伍等因素,导致课程开设类型以基础课、选项课为主,较为单一。近年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就是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课程类型的单一,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3)体育课内容缺乏丰富性。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改变了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健身性、时代性、趣味性的项目进入了高校的体育课堂。国内有学者对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以近90项,大多数院校的都能开设15项以上的项目供学生选择,逐步实现了体育课程内容多样性,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然而目前我省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仍然基本上以普及性较高的竞技性项目为主,而健身性、娱乐性、民族性较强的项目开设较少,课程内容受学生的欢迎程度较低。在开设项目数量上,云南省各高职院校能够开设的项目数都很有限,只能开设10项以内的项目。
(4)对理论内容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纲要》在课程目标上的提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 大领域,但 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仍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为主。
2.5、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内容、形式、方法较为单一
学生学习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效,主要看评价内容是否与评价目标相一致。云南省高职院校在学生评价内容上较为单一,除了体能、运动技能评价外,就是出勤情况和理论(多数以作业形式)考核,几乎没有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认知、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方面的内容,与《纲要》中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课程目标不相一致,不能有效的进行身体、情感和认知领域等多方面的评价。
2.6、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由于云南省高职院校发展时间短,不少院校是在中专的基础上升格而成的院校。虽然各个院校在升格后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近年来各院校不断的扩大招生,使各个院校本来就不充足的体育设施显得更加紧张。
2.7、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的实施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师资队伍建设的效果直接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在体育师资配备方面,应根据体育课程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一般在10-12学时。云南省高职院校的体育师资队伍教师数量配备不足,50%的教师上课时人数在40人以上、26.7%的教师上课人数在30人左右、只有20%的教师上课人数在20-30人之间;在教学周时数上,多数院校的教师都在每周12课时以上。结果表明教师数量尚不能满足学校升格后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后的基本体育教学。
(1)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现状。
在学历结构方面,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现有的体育教师中以本科学历为主,占所调查教师的近64%,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仅占33%,而专科层次的教师占3%。研究生层次的教师比例较少,本科层次的教师比例相对较高,需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
(2)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必备的素养,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了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要求主要包括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余活动的能力、初步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云南省高职院校被调查的教师中有 93.3%的教师认为科研能力需要提高;63.3%的教师认为熟练应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应该提高;80%的教师认为讲解能力需要提高;40%的教师认为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需要提高。由此可以得出,我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以上几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有待于提高。
(3)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现状。
体育师资的在职培养是逐步提高体育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方法。学校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定期接受教育培训,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逐步提高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师资培养计划方面,被调查的院校中只有四所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制定了计划,说明云南省高职院校需要对于体育教师的培养提高重视。
3、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及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体育课的设置尚不符合《纲要》的基本要求
体育课开设年限较短,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一般为三年),大部分院校的三年级学生都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而学生在校两年期间,各高职院校都加大了专业课的课时量以适应社会对于高职生的专业要求不断提高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很多的高职院校不断压缩公共基础课的课时量以增加专业课的需求,导致体育课程开设年限短,不仅在三年级无法开设体育课,前两年的体育课课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缩。
3.2、体育课的类型较为单一
目前,由于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设年限较短、场地器材缺乏、体育师资队伍等因素,导致课程开设类型以基础课、选项课为主,较为单一。近年来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就是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课程类型的单一,很难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制约。
3.3、体育课内容缺乏丰富性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改变了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旧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具有健身性、时代性、趣味性的项目进入了高校的体育课堂。国内有学者对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了调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以近90项,大多数院校的都能开设15项以上的项目供学生选择,逐步实现了体育课程内容多样性,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3.4、对理论内容的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纲要》在课程目标上的提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但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仍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为主。科学的锻炼方法、养身保健方法及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及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等这些内容是学生今后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对理论内容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进行理论内容的教学,势必会给学生今后的体育锻炼带来知识方面的缺乏,难以科学的指导学生今后的体育锻炼。
3.5、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内容、形式、方法较为单一
目前,云南省高职院校的对于学生的评价由于内容的单一,导致方法的单一,主要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于情感、态度等不能使用定量方法的内容难以进行评价。在评价形式方面,云南省各高职院校主要采用教师评定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如果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强调外部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而忽视自我评价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就很难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及自我教育等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重要品质。与当前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承认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产生矛盾。
3.6、体育场地设施不足
由于云南省高等职业学院发展时间较短,很多高等职业学校都从中等职业学校升级为中等职业学校。虽然各高校在体育设施升级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高校体育设施不足的状况更加紧张。体育场地不足是制约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学是以充足的体育场地为基础的,场地的缺乏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活动。场馆可同时容纳多个班级进行教学,即使是基本的预备活动也不能充分开展,更不用说正常的教学内容了。此外,我省大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室内场地,一些热门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等)根本无法开展。体育场馆的不足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调查影响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时,体育场地和设施的短缺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3.7、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云南省高职院校教师数量的不足导致学校只能依据各校教师的实际情况 “量体裁衣”,无法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与教师数量的不足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一些院校由于教师配置不足很难做到选项课的开展,而尽量开展起来的院校,也只能面对上课人数多,开设项目少等实际问题。教学科研能力,也是我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亟需提高的一个方面。由 于云南省的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专升格而成的,中专层次的院校对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的要求较低,导致教师的科研热情不足、科研能力较低。近三年10所高职院校的100余名体育教师仅仅发表了二百余篇论文。其中只有极少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通过调查得出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师资在知识结构、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待于提高,而提高师资水平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教师在职培养。但目前我省各高职院校的师资在职培养的情况不尽如人意,需要尽快得到改善,从再教育、业务培训、学历提高等方面,制定师资培养计划并实施。
结果表明,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指导思想、课程模式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偏少,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在对学生对课程设置满意度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各方面设置较为满意,不满意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不赞成过多开设普修课,课程内容不够丰富方面。在对影响课程设置因素的调查中显示,场地器材缺乏的因素比较突出,教材的选择也缺乏针对性。云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研究主要从指导思想、课程模式、内容设置和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