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探究

2019-12-24韩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技能教学模式

□ 韩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1)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高校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教育整体水平的体现,而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在学生身体素质强化、锻炼意识养成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开展,其中诸多方面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教育体系,不能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要想达成全面发展学生,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进行公共体育课程创新改革至关重要,通过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的掌握,结合科学创新改革措施的实施,以期公共体育课程作用与价值的最大化体现。

1、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1、教学观念滞后

部分高校针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部分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针对新课改理念的认知较为匮乏,无法正确掌握新课改所蕴含的精神和含义。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以为是新课改理念的渗透,但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位置无法明确体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1.2、教学方式固定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际开展中,部分教师未明确认知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依旧在教学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其中教师表现为课程的主导,而学生则是被动进行知识学习,教师在课程开展中一味地进行相关体育动作示范,而学生只能机械性的进行学习和练习。该教学方式的应用使得原本生动、愉快的体育课堂转变为枯燥、单调的理论课堂,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并且此教学模式无法进行学生主体性的体现,难以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导致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不佳。此外,部分高校针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仍依旧沿用自然班的形式,这就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无法被重视,并且其课程教学的开展体现出程式化、固定化的情形,即使学生对体育课程有再多的兴趣,也能以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体能强化与技能掌握,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3、教学内容不合理

现阶段部分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过于简单化,甚至课程的设置与选择存在不合理与缺陷。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侧重于学生相关技能的掌握,所以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对体育理论教育、体育情感培养所忽视,虽然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效果,但是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课程产生兴趣,更谈何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主动参与,并且不利于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实现与发展。另外,部分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的选择缺乏合理性,对竞技项目内容过于重视,而对其它内容则缺乏有效的整合,也未依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与教学特色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就导致体育课程教学缺乏特色,且过于形式化,进而影响到公共体育课程的整体教育效果。

1.4、教学评价单一

在具体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针对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开展,只侧重于对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评价,而针对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期间所表现出的学习状态,整体学习过程则缺乏有效的评价。并且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评价方式方面也较为单一,仅凭借考试的方式对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而这种滞后的评价方式与理念,使得公共体育课程评价显得较为量化与客观化,无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另外,针对无法利用考核进行评价的内容,教师也缺乏标准、规范、科学的评价依据,这就导致体育课程评价缺乏合理性,教师也无法真正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2、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创新改革措施

2.1、正视课程改革观念,完善课程体系

教师在指导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观念为主要思想,也是教师教学课程开展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所以,针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关键前提就是教师需进行自身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转变,树立正确的课程改革观念,通过对新课改理念的正确认知,来为公共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现阶段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其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仅局限于学生技能的掌握,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学生体育意识、健康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终身体育意识、素质教育等方面,将学生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公共体育课程的转变。通过对此认知的明确,促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良性长久发展。另外,教师应认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其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能仅局限于学科内容和教材内容,而是需要依据学生个性化发展,进行多元化、综合化选择。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侧重对课外、课内活动的有机整合与规划,再结合将合理的运动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实现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在满足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大幅度提升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2.2、革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

教学方式的应用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方式应用是否合理会影响到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的调动,并且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实现抽象、复杂转变为直观、形象知识学习,进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强化掌握。所以,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创新过程中,需侧重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革新,依据学生任职能力、接受能力、学习基础,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合理应用,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的目的。基于此,在具体教学中,学校应摒弃以往自然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俱乐部教学模式,在教学期间进行学生兴趣爱好、体育能力的调查与研究,并以此为依据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公共体育课程的选择性开设,然后将体育课程的性质、名称、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学分等内容进行公布,最后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来体现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尊重。该教学模式一经提出,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与欢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爱好、技能掌握、授课时间、教学项目进行自主选择,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并且学生在参与公共体育过程中,可以实现对更多体育知识的掌握,达到强化学生技能、知识掌握的目的。另外,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还需重视对学生锻炼方法与锻炼习惯的培养,可以通过对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早操等进行有机结合,即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的科学开展,比如组织篮球赛、跑步比赛等。通过上述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进行锻炼习惯和技能的掌握,并充分体现出公共体育课程的健身效果与娱乐性。

而要想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开展分层教学模式,并确保每一层的学生可以在具体学习过程中收获知识,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当然,针对教学内容的示范,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分层示范,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展示方法,以此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在掌握体育技能,以此促进教学效果的整体性提升。

2.3、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评价的开展至关重要,不仅是评断学生实际情况的主要手段,更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改革创新公共体育课程过程中需侧重对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健全。基于此,教师需基于对教学目标的明确,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对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学习情况、能力进行全面评价,以期学生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实际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进行教学评价方式的革新,在以往单一考试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方式的创新,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进行评价强化,例如结合学生评价、生生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以此提升教学评价的合理性与客观性,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而针对评价内容的革新,教师则需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内容的丰富,除以往学生技能掌握的考核,教师还可以增设学生学习态度、运动习惯、知识运用、合作精神、运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通过对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体现,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4、强化课程协调性,强化学生综合素质

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进行学生身体素质的强化,更需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强化学生在面对挫折、困难时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进而达到全面发展学生的目的,帮助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社会发展,未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高素质、高能力综合人才。针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具备综合、层次性的特点,在具体教学中,该课程教学的开展不仅涉及体育技能的教学,其中还囊括了对学生保健知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应侧重对教学层面的拓展,通过对体育教学结构的丰富与全面,来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学定向越野课程时,因其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所以教师可以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学生自身能力的引导和发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外界方向识别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在野外的生存技能与能力。再结合该课程所具备的竞争性,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竞争氛围中进行自身意志力的锻炼,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不仅是丰富大学生生活的手段,也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俨然成为各大高校的主要课题,而要想真正实现对公共体育课程的创新与改革,需分析与掌握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开展现状,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强化体育课程协调性,完善体育课程教育体系,革新体育课程教学方式,进而实现公共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开展,达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极大程度上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技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