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2019-12-24郑泽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珠海519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个体

□ 郑泽(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广东 珠海 519000)

前言

近些年,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对于体育课程的内容,及其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意识方面,都有了很多纲领性的文件。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传统意义上的变革,从一个对学生进行简单运动技术教学为主要课程内容的阶段,上升到对于学生整体思想意识及其终身参加体育后影响得培养。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方式,对于学生在运动技术方面能够很好的引导,强制学生完成特定的运动测试。然而这样恰恰的磨灭了学生对于参加体育运动本质的意愿。使学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自身的兴趣去喜爱体育运动,并且在高校生活过后,渐渐地对体育运动,失去了兴趣。最终无法达到从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到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一系列转化。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让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他们想学习新的运动技术、结识新的朋友,形成一个良好的小团体。一起赢得锻炼过程中的挑战。在高校的团体中更多的是以活动为中心,引起更多的人去参加体育锻炼。这种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不是个体本身身体健康的需要,而更多是个体对于社会心理自我需求在作祟。

1、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核心

对于在高校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个体的成长及其心理和身体上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作为进入社会最后一段时期。是奠定学生在毕业之后,进入真正的社会工作。所要养成的一些习惯的完成。在这个阶段所培养出的一切兴趣爱好。对其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从体育锻炼的角度来说,终身体育的习惯也是在这个阶段所奠定的。从国家的全民健身计划中规定高校学生。要保证健康的身心发展的同时,顺利地翻成学业,并且保证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从高校进入社会这段时间,养成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整体现阶段对于高校体育锻炼,要求的改革方向。最终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培养出,掌握一定体育运动技能的同时,还应该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对于每个个体来说,终身体育的习惯存在于个体差异性。根据学生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各种工作,及其在学校和社会之间心里变化的特点。及其周围客观环境的影响,由学生个体,自发引起的参加体育活动的一种意识称之为终身体育习惯。将引发学生个体进行终身体育运动习惯的目的有多种。有满足自身体育锻炼需求和参加社交活动目的,最终的结果是由个体自觉长时间的完成运动。从近些年的调查中能够看出,学生个体所养成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更多的是在高校中不断酝酿形成。基于上述对于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描述,能够看出在高校进行体育锻炼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校来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技术的教授能够很好的使学生掌握运动的技能。越来越多的学生。掌握了体育锻炼的简单技能。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兴趣点。这就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以个体和整体为单位进行相互的交流。一方面能够很好的使个体达到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能够很好的使锻炼成为群体性活动,促使着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形成习惯。

在高等学校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现。体育教学过程中,诠释了体育课程改革目标。以学生为本思想,能够促进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而影响一生的生活。对于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从空间和时间上的延续。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能够从思想意识上进行真正的转化。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意识的手段和措施有很多。首先,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参加体育锻炼和活动的基本要素应该以娱乐为主体。完成体育锻炼评价的最终目的,要以个人成就和体育素养技能的评判为最终需要。更重要的是高校对于学生为中心的体育课程理念应落实到实际当中,在日常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如俱乐部和社区活动当中更多的让学生去参加和体验活动中的乐趣,充分的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所带来的魅力。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在日常不经意的参加各种各样体育运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培养他们终身体育运动的习惯。在进行体育运动项目的练习之前,学生应该有一定体育锻炼的基础和运动的知识。例如奔跑、跳跃、抓捕、投掷等。在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各个层面上,都应该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所带来最基本的运动技能。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在确定这类运动项目的同时,通过各种专业的培训及其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此项运动项目的精英人员。同时在团体的活动当中,表现出优异的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运动项目吸引喜爱。高校对于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引导学生去参加自己喜欢运动项目。

其次,对于高校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培养模式应该更加的娱乐化。在学生发展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应当,在课程中设置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体育活动。在进行体育锻炼高强度训练过程中,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厌恶。在这个阶段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能够有效地遏制学生对于体育锻炼活动困难时的思想。在运动过程中学生,养成一种体育娱乐的思维意识,获得成功之后那种喜悦促使着学生进行快乐体育的感悟。

最后,对于高校学生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课程的设置当中,应采用更多的吸引。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对于健康和美的追求是无与伦比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健身运动。高校体育改革应当将体育教学与美学相结合。培养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对于身体形态的美的养成。通过自身对于体育锻炼过程中所展示出的健康美。吸引着学生自觉的去参加体育锻炼。

2、以身心健康和自主快乐的原则

新的体育教学改革对于体育课程上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应从本质上转换传统教学理念。从本质深处树立起一个健康第一的思想。扭转在小学、初中、高中教学过程中竞技体育优先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更多的是参与。通过规律的体育锻炼达到增强体质,培养意识品质的效果。相比于国外的高校来说,我国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相对较少,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室内健康课。把正确的体育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而不是传统体育教学忽略体育课重要性的理念。对于学生来说,参加体育活动新的体育意识,更多的是通过先进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传授和推广。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关注不同水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教学理念是一直传承。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追崇的更多的是竞技体育所带来的运动成绩。忽略了大众健身每个学生个体所带来的益处。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选取最优秀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演示。更多的忽略了那些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这就使得整体上的运动水平相对较低。参差不齐的运动能力,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难免有些困难。导致的最后结果是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同学更加喜欢,无法完成体育活动的同学产生了对于参加体育运动的畏惧心理。针对不同特殊个体,例如肥胖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抓住他的兴趣,设置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这样不仅对其自身的体重有很好的促进。还能够使他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从自身的需求方面,使他找到了参与体育运动的快乐,从而养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随着各大高校对于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师灌输学生个体参加体育锻炼,并且享受体育带来快乐同时的原则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

3、落实教育改革的手段实施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目标转换和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阶段。最终的目的是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手段上的改变,从实际意义上的转化传统教学理念思维。从形式上体现出,创新意义上的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终身体育学习习惯培养的目的。最终的改革形式手段是通过体育课程的创新。实施展现出来。对于高校体育教材改革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内容。要在整个教学大纲和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设置出一些适合高校学生进行参与的运动项目课程。从课内外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要丰富体育课程中各种运动项目,开展一些简单兴趣性高的活动。例如,国内外一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像武术、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运动项目普及性较高,并且在日常的个体和团体社交需求上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此外,对于体育课程,室内健康体育课的开设要更加的丰富。以学生开展体育运动项目为中心,多方位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体育知识常识健康意识的培养。针对学生个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关,开设一定的室内健康拓展课程。针对高校学生不同需求,制定出这方面的知识体系理论课程。让学生在参加枯燥无味体育运动的前期,认识和形成体育运动意识。从真正意义上让学生自主的产生对于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的体育运动习惯。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同时,高校应起到积极的协调作用,开设丰富形式的俱乐部和协会,团体形式向的体育运动共农共巩固学生个体,积极的去进行、去锻炼。不仅仅是满足个体的生理需要,通过这种课内与课外体育锻炼形式的相结合。从一定意义上让学生在整体的环境下表现自我,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近些年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团体的互助模式。个体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相对于多人共同进行体育锻炼是处于劣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个体之间相互的协调和帮助,及其督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体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评价标准不仅仅是最后体育课上的竞技考试内容。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督促学生在学校期间对于身体意识的关注。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对学生有量化的分析。这样标准的评价模式很难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4、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大工程。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师来说,要在长期不断的实践中找到自己所适合的改革措施。针对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意识的养成,更应该从高校体育锻炼过程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抓住学生的最佳发展区,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个体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