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特征与传承

2019-12-24胡小勇贵阳学院贵州贵阳55000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 胡小勇(贵阳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5)

中国民族上千五千年文化历史中,体育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是我国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长期在生产生活参与中积累的文化形式,在民族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各个民族长期发展中,民族体育文化产生的作用较大,究其文化核心就是民族发展价值认同、民族凝聚力驱使、民族精神纵向延伸。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久经坎坷,中华文化在发展中也经历了不同困难时期,导致传统文化身份在辨认过程中出现了较大危机。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事业进步以及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中面临较多限制性因素。其作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全面推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弘扬,对实现民族体育长远可持续发展,传承弘扬更多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产生本源是源于各项基础条件以及基因血统,对其基本传承方式以及发展特征具有决定性作用。

1、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源

1.1、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文化体系

我国地域辽阔,在文化差异性分析中要注重对自然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当前诸多文化领域研究人员在人类文化发展源头研究中大多都认为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商业文化。主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我国文化发展起源是从农耕文明开始。我国处于欧亚大陆东部,领土中多数区域处于中纬度区域,地形种类较多,丰富多样。加上每年季风气候突出,气候温和湿润、降水充沛,适应人类居住、生存。在此类自然环境中开始产生基于农业文明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依照我国考古部门相关研究中能得出,距今7、8千年前中国人类祖先开始丢弃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逐渐转为锄根种植的农业发展社会。比如在殷墟甲骨文中明确记载了农耕生产方式以及稻、麦、桑、蚕等记载。先秦时期《击壤歌》中提出了人们耕作与作息习惯,此时以渔樵耕读为主体的农耕文明全面发展,为我国后续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农耕文化发展推动中,开始逐步确立自给自足农业生产方式,此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文化精神开始奠定。在农耕文化全面发展中,其重要发展优点就是自强不息、勤俭节约,但是过于注重农业,导致工商业发展较慢,人们本性当中冒险精神不足。在此类文化发展背景中开始产生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重要发展特征,就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从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现状与发展过程中能得出,有较多体育项目发展都是基于农耕生产活动发展而来,例如苗族在采食野果中产生了“行走独木桥”、海南黎族人在采竹、伐竹中为了加快速度产生了“跳竹竿”项目。但是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阶段渗透出的挑战自然的成分不足,但是此特征在赛龙舟、舞龙舞狮、武术中有对立体现。比如其中武术产生基础主要是传统文化理论,其中有较多对击原理以及修炼方式与我国传统道德思想观念紧密联系。

1.2、树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传承机制

基于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发展的社会结构,在社会传统文化发展中家族本文、家国一体文化发展形态特征突出。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家庭是生活化单位,是全面参与劳作的生产单位。在传统化家庭概念中家庭不仅仅是代表一家一户,向外部环境辐射建立完整家族。传统社会家庭组成中主要是突出父亲主轴,在完整社会发展体系中开始突出家族发展概念。在中国社会发展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基于我国宗法制度发展基础上,其中传统化师徒关系对应的是模拟化的血缘关系。新入门的弟子要向师父递交拜师帖,之后组织开展拜师仪式,在仪式进行过程中要向师父与师母进行敬茶、叩拜。完整的仪式全部结束之后开始进入师门当中,此时模拟化的血缘关系开始建立,我国俗语中提到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即是这个道理。而后师父主要是向弟子传授各项技艺,还要对徒弟做人以及今后终身大事进行关注。在完整的师门排序中,在传承谱系中师父是主轴,依照此主轴会产生师母、师爷等关系。在血缘关系限制环境中开始建立对应的传承原则,比如门规、帮规等,传内不传外,单传男生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传统体育项目全面横向推广产生了较大限制作用,也影响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纵向传承发展。

1.3、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汇聚成民族体育文化传递的精神动力

精神世界的产生是人类和动物之间的重要区别,人类精神世界产生也意味着人们开始逐步摆脱愚昧,对外部环境各类事物产生基本审美与各类情绪。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初产生的情感是对大自然具有较大崇拜,之后开始对图腾等进行崇拜。最早期自然崇拜产生属于特点突出的泛神崇拜,其中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飞禽走兽、花草树木、风雨雷电都是当时人们所崇拜的主要对象。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有部分区域开始对各类动物产生崇拜,部分植物也是重要崇拜对象。在远古时代发展中,多数古代人都认为自身发展起源与部分动物之间存有较大联系,之后开始产生各类图腾崇拜。比如我国侗族将蛇视为图腾,白族将龙、虎、鸡视为图腾、苗族人以犬为图腾、布朗族是将蛤蟆和竹鼠视为图腾,鄂伦春族将熊当做图腾。各个图腾都对应着相应的故事传说,比如布朗族将竹鼠当做是图腾主要是由于竹鼠为布朗族群众寻找过谷种,为布朗族人民创造了较大的粮食丰收,所以将竹鼠当做是祖先神灵。随着祖先崇拜思潮涌起以及原始宗教全面发展,远古时期的先民为了对众多神灵表达崇拜敬仰之情,开始陆续开展各类祭祀活动,主要是通过对不同动物进行模仿来进行舞蹈,此时期我国原始体育活动开始初步发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中,较为原始的宗教有萨满教,将教中巫师称之为萨满,在常见的祭祀、请神等活动中要手持法器在伴奏中进行舞蹈。时至今日,满族单鼓舞、蒙古族安代舞等均是从原始萨满舞蹈中变化而来。自然、祖先、神灵等元素逐步组成了中国文化精神重要发展起点,从此开始产生各类多元化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在对龙图腾崇拜过程中逐步产生了舞龙项目,人民主要意愿就是祈福自然风调雨顺,开展舞狮项目主要是人民为了祈愿平安。蒙古族在每年那达慕大会中主要是开展射箭、摔跤、骑马等,最后胜利者就是英雄。维吾尔族高空走钢丝就是为了对乌布力进行纪念,因为其为民除害,东乡族进行耍火把就是追求人民五谷丰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重要价值逐步超出了表面竞技价值。在横向、纵向发展传播过程中通过宗教信仰以及对各类图腾的崇拜,在精神层面上具有较大推动作用,促使民族体育文化开始全面传承发展。

1.4、不同地域文化综合影响下产生一体多元发展态势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地理环境构建要素较多,比如平原、大漠、海洋、岛屿、山地、山林等,我国当前西部青藏高原、北部大草原、东临太平洋、南部有水乡。加上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文化资源、地理位置、民族风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等都具有较大差异,从中开始创造出较多不同的地域发展文化。我国多元化民族文化特征主要是受到各个不同文化区域影响,但是民族文化又存在于中华文化中,所以在文化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体多元发展态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发展还受到各个区域以及宗教文化影响,在各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多种文化表现形式差异性较大。例如我国北方少数游牧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主要是学会骑马射箭、人体摔跤等记忆,苗族、壮族、彝族等长期生活山林河谷区域,所以此类民族人民综合攀爬、跳跃等能力较强,开始延伸出诸多体育运动项目。从中能得出,在体育项目中地域文化差异特征突出,从武术项目组成来看,依照拳种类划分能分为129种,各个拳种自身技艺内涵与精髓以及规训理论方面差异性较大。比如北方拳术大开大合,舒展大方。南方拳术则讲求短桥寸劲、迅疾紧凑。其次,受到不同宗教文化潜移默化影响,在武术基本流派特征中特点差异性较大,例如我国道家文化主要是推崇武当武术、基于佛教文化根基的主要是推崇少林武术。

1.5、社会变迁促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走向变革

在不同时期社会变革中文化也会出现较大改革,文化在改革发展中属于解构、融合、再创造过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直能保持稳定发展,主要是受到社会环境以及民俗语境传承影响。当社会整体环境以及民俗语境产生较大变革,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融合会产生较大影响。首先社会发展变革会致使传统体育文化基本功能与文化价值产生较大转变。比如在基于武术项目来看,武术在长期发展中在我国各个民族中都积攒了深厚的群众基础,是极具民族特征的体育项目。武术在过去发展中主要是受到以下要素有效推动。首先是在冷兵器时代,人们为了保身。其次是我国古代实行武举制度,对社会习武行为具有趋向作用。当国家战争减少,冷兵器被丢弃,武术逐步向民间开始转化,此时社会发展中对武术健身提出的需求较高,开始出现注重“练”的武术多层套路、不同攻击方法等,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结果,也是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社会文化重要选择结果,是西方竞技对武术应用整合的成果。其次,社会发展变迁促使原有的民俗语境产生较大变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失去了寄生土壤。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主要是扎根在我国各个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以及民俗环境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传统“乡土文化”发展为“城市文化”,原有的乡土气息逐步被取代,促使民俗语境以及寄生土壤开始逐渐消失,这样将会导致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不断变迁与重新组合。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

2.1、突出的地域性、民俗性、民族性

现阶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共有977项目,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其中各个民族都具有本民族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从中能得出低于差异性特征突出,比如群居在山地水乡的民族喜欢赛龙舟、草原少数民族喜欢赛马、射箭等、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喜欢创造更多与雪地环境相关的体育项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其多元性特征也是各类民族体育文化交融的成果。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全面开展中与民俗语境之间具有较大联系,多数体育项目在全面开展中都要在特定的民俗节日氛围中进行。

2.2、传统体育文化倡导、践行苦行精神

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分类来看,主要涉及到格斗对抗、健身游戏类等,各个项目要想达到最高运动境界,参与人员要经过漫长刻苦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对参与人员身体与意志均是较大考验。在传统民族体育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练养结合。其中苦行主义就是在思维理想以及精神方面进行训练的行为,主要是对肉体欲望进行克服,追求更高理想。苦行主义与西方现代化体育项目发展之间差异性较大,西方现代化体育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从游戏方式演变生成,是先甜后苦,先培育兴趣,之后进行训练。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都是长期进行先苦后甜,这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难以全面普及的重要限制性问题。

2.3、注重表演、过程性,忽视竞技

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循环性、单一性突出,参与人员身心俱惫,在此类简单化劳作生产中促使我国劳动人民基本特征突出,比如能吃苦耐劳、务实本分等,但是也存有思想保守、过于内敛等不足之处,传统思维局限性较多。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会发展中全面传承主要是思维方式培育,其文化特征突出。比如在传统社会发展过程中封建等级意识突出,在体育项目开展中会表现为注重过程忽视竞技的特点。其中森严的等级观念也突出了与西方世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西方国家主张公平公正,但是中国文化中针对等级、权利过度重视。其次,对于外部表现的礼仪规范较为重视,从侧面来看属于等级意识以及发展秩序的有效强化。在更为规范化的等级观念与礼仪束缚中,中国传统民族体育发展中忽视竞技、重视过程、重视表演的思想突出,此类思想观念与我国传统哲学发展理念相互融合、作用,开始产生特有的体育运动理念,诸如形神一统、天人合一、练养结合等。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

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起源来看,是源于社会生产、人类生存、国家战争要求。而后是宗教信仰、祭祀活动、巫术要求。源于个人生存与战争要求的项目大多都是各类格斗项目,人们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为了生存要掌握狩猎等各项技能,在人类社会发展、部落战争、人与动物格斗中积累了较多经验,之后战争褪去,原有的经验开始逐渐转化成武术、摔跤、骑马、射箭等。传统祭祀活动中娱神的体育游戏也开始逐渐演变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古代民族体育传承过程中主要是建立在血缘、模拟血缘关系中,有部分传统体育项目是重要技艺,限定在家族内部、本门派、模拟血缘关系中传递,此类传承模式要在对应的文化空间、民俗语境中展开。其中基于血缘关系传承的方式主要是在父传子等具有真实血缘性质的关系中进行全面传承。模拟血缘关系的传承是对真实血缘关系进行效仿建立对应的关系,此类关系主要是通过拜师收徒方式建立。此方式也能被称之为是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全面传承,此类传承方式与血缘传承相比在教学质量、教学情感方面差异性较大。民族体育发展中受到民俗性以及民族性特点影响,其基本传承范围、传承区域具有较大限制,较多民族传统项目在具体开展中要基于特定民俗语境开展,其中跨区域以及土区域传播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基本方式。

4、结语

综合上述,近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成果不断壮大,在国际领域影响力全面提升,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要注重强化我国文化事业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在全面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中,要注重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保护、推广、弘扬,全面继承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的项目较多,其覆盖的民俗语境以及区域环境差异性突出。民族传统体育存在与发展早已超出了其竞技成果,深层次文化内涵更是民族精神发展、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价值感的有效体现。社会发展新时期,全面弘扬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是相关文化部门工作职责,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职责所在。传承传统民族体育文化,建设体育强国,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综合领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民族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