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

2019-12-24张旭渝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武术校园建设

□ 张旭渝(南京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67)

就当前情况来讲,高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将文化传承与武术教育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以致于高校在进行武术文化建设中存在较大局限性。为了使高校成为武术文化传播的阵地,需要对其武术文化内容进行科学、完善的构建,实现对武术的传承。在具体实施中就需要实现现代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充分结合,进而使我国的文化传承能力与武术教育水平得到较大程度提升,使其蕴含价值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发挥。

1、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

1.1、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武术文化在内涵上比较丰富,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其精髓,在传统文化中有太极学、阴阳说、儒家、道家等优秀思想,这些思想都值得传承以及发展。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在科学技术上有了较大程度发展,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有了比较高的要求。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也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高校在发展中应该将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主要依托,加强对其文化底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其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而武术教育是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积极促进作用,武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印记,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

1.2、有利于学生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武术时,学生会产生相应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因此在利用武术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创新,进而使武术文化的优势能够得以凸显。在武术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武术中蕴含的自豪和荣誉,了解武术自身特色和实际发展趋势,进而给予武术文化充分重视。国家重视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民族精神的保护和传承,而高校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唤起学生内在的民族热情,使其实现民族凝聚力的增强。

1.3、有利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武术不是简单的一种运动,其在锻炼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意念和气息起到重要调节作用,进而使人体自身机能得以改善,促进其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就当前发展现状来讲,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在意志品质上容易受不良社会中不良风气的影响,表现出胆怯、优柔寡断以及志向不够坚定的问题,进而使其学习和生活都大受影响,精神风貌有所欠缺。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形成,并且实现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进而形成不畏强恶和环境的坚强意志和品质。

1.4、有利于弘扬武术文化

文化自信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文化主体当中蕴含的实例,一方面是文化自身的强大和独特。武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有较强的特色性,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千锤百炼,然而其经久不衰,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武术自身的价值和对文化的实际承载能力,验证了其自身的实例。武术属于国粹,在实际发展中和文史、理学、哲学以及医学等相互渗透,彼此联系。同时融合了儒家、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等哲学理念,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质。通过对武术的学习,既能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磨练,也能使其心性品格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使学生逐渐感受武术中包含的哲理,进而实现心智的提升与完善。实际上,武术的练习过程也是学生文化内化和进行自我道德规范的过程。除此之外,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实现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其中主要体现在勇于付出、乐于承担、勤学修德、尊师重道等,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文化自信是每一个学生在进行武术学习时获得的思想认知。对于高校来讲,人才的培养是其根本任务,因此需要在此过程中积极构建和谐校园,进而为人才培养与管理创造良好条件,武术文化建设的实施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能够使其具有更好的氛围和环境。

2、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问题

2.1、武术教学与文化传承有所分离

武术教学的实施需要有传统文化作为其理论基础,也需要实现术道并重和内外兼修。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高校将技术作为教学中的核心,武术教育的实施主要是以技术活动的形式展开。实际上,技术是武术教育中文化形态上的外端,其中蕴含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如礼仪规范、武术理论、武道观念等。这些深层次的内容一致被高校所忽略,以致于武术教育的实施困于框架当中,在武术课程当中,其在深层理论层面比较缺失,使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文化继承之间有所偏离。同时在高校中,教材和专业教师都相对缺乏,以致于武术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成为了空中楼阁,难以实现教育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充分结合。

2.2、武术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意识

高校在进行武术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实现理论创新和文化传承之间的结合,这样才能使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实施实现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提升文化建设在整体上的有效性。但是就当前情况来讲,高校武术建设中模式上比较单一,使用的教材相对落后,并且教学在实施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致于学生难以在武术学习中感受到其蕴含的文化魅力,进而使武术教学的整体效果受到不良影响,最终限制了武术文化的传播。

2.3、武术教学真实性内容缺乏

在武术文化当中,不仅有套路和绝活,也显示了我国在文化上的多元特质,也是由于这一特质,赋予了武术文化独特的地位。但是在高校武术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整理相应典籍,以致于武术教学中文化根基欠缺,武术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并没有被涉及,导致其在发展中缺乏理论观念上的支撑,同时实质性的内容也比较缺乏。

3、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3.1、校园活动中进行武术文化建设

高校中进行武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精髓的传承,使中华民族在发展中的尚武精神得以发扬。因此高校在实施武术文化建设时,需要实施有效措施,并且将其纳入校园活动中,进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武术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形成一种认同感,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更好的对武术文化进行继承和弘扬。例如高校可以将武术社团作为依托,设置宣传月,对武术内容进行宣传,并且组织相应活动,在实际活动中,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宣传启动仪式,在仪式中由校领导发言,使师生对其充分重视,并且在仪式中实施相应表演,使学生对武术魅力产生直观感受。其次,在活动中心中开展相关讲座,邀请武术大师对武术内涵进行探讨,从而为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实施提供相应理论依据。最后开展武术知识有奖问答活动,使武术在校园中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3.2、构建科学课程体系

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使高校在进行武术教育过程中更加高效,文化传承和武术教育充分结合在一起,需要实现文化属性与传统属性之间的结合,挖掘教育价值较大的武术资料,同时需要注重传统武术当中教育性的加强,使武术教育在高校的实施更加高校和具有可行性,使较多学生能从思想意识上认可武术的教学的实施,促进课程建设,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将经济体育中的元素运用其中,使传统武术得到较好发展,创建和大学生审美和运动相符合的思想价值体系,进而实现武术文化建设理念的有效结合,使高校中的课程体系得到较好发展。而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对武术的价值和本质有更深入的了解。

3.3、注重武术教学队伍综合素质提升

教师在高校中,对武术文化教学的实施有重要影响,也是其实现的重要载体,也能实现对武术文化的传播,由此可见,高校中武术教学队伍综合素质对其武术文化建设实际水平有直接作用。因此高校应该注重武术教育者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在具体实施中可以从运动技能、基础文化、武术理论等多个方面入手,促进教师教育能力和武术内涵的提升,进而使武术文化在高校中得到更好表达,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武术文化的传播,进而达到促进校园武术文化建设的目标,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实现自身武术素质的不断提升,使高校中的武术教学更加高效,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3.4、将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结合在一起

高校在进行校园武术文化建设时,不仅需要讲授武术中的技术,也能在文化意识上进行渗透,武术需要建立在文化基础上,否则其只是实施暴力的工具。因此需要实现武术教育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结合,找到二者之间存在的契合之处,将德艺修剪融入到具体的教育中。即在教育中,不仅需要给予技法充分重视,也需要了解动作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武术发展的历程,进而在武术训练中达到灵魂和身体之间的碰撞,实现全面发展。

4、结束语

总之,武术文化属于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在校园进行武术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武术文化建设具体内容进行完善。同时注重对资源的利用,开展相应主题活动,构建轻松、愉悦的文化传播氛围。并且需要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使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进而使文化教育的实施更标准、规范,其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学生在此影响下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武术校园建设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从武术传承方式看武术的发展战略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