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干预工作探析——以一起大学生网络赌球事件为例

2019-12-24张清学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

◆张 丽 张清学

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干预工作探析——以一起大学生网络赌球事件为例

◆张 丽 张清学

(攀枝花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四川 617000)

网络赌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一起大学生网络赌球案例的分析,发现价值观的扭曲、理想信念的迷失、认知能力的欠缺等自身因素是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直接诱因,同时也与赌博行为更加隐蔽、赌博方式更为便捷、赌博内容更加丰富的网络环境和重自由轻规范、规章制度形式化、教学资源贫乏化的高校环境密切相关。对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干预要坚持系统性、及时性、教育性、主体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高校应建立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预警机制,注重教育引导和监督防范,也要注重信息反馈和案例研究。

网络赌博;大学生;干预工作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赌博行为逐渐呈现出网络化趋势,并不断向大学校园渗透。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赌博行为不仅严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网络赌博问题应当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建立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干预机制,将问题遏制在摇篮中,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通过对一起大学生网络赌球案例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成因和干预措施,并据此提出预警机制。

1 案例概述

黄某,男,22岁,四川眉山人,于2016年9月就读于攀枝花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该生自2016年高考结束后的暑假通过购买足球彩票开始接触网络赌球,在开始小小“营利”之后越陷越深。2016年进入我院之后,黄某依然沉溺其中,很快将前期赢得的钱和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全部赔了进去,于是开始向同学朋友借钱,随后又通过各种网络贷款平台去借贷补漏洞,最终利息越滚越多,在各种催款压力下,黄某生活不得安宁,精神状况几近崩溃。

2 案例体会

2.1 网络赌博对学生学业和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黄某在参与网络赌博的过程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在上课期间都会将精力放在手机上,故而无心学习,极大影响了学业,导致了挂科、重修等情况的产生。黄某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赌博上面,基本不参与体育锻炼和课余活动,有时甚至会通宵熬夜进行赌博,影响了其正常作息和身体健康。

2.2 网赌网贷对学生的家庭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黄某最初参与网络赌博的赌资多为父母所提供的学费生活费,将生活费学费用于赌博后,黄某开始向亲朋好友借款,随后又在各种网络借贷平台上进行借贷,各种贷款及随之而来的高额利息为其带来了高额债务,而黄某本人又无力偿还,其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筹措资金多次为其偿还欠款,使本来并不富裕的家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3 网赌网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

黄某的涉赌金额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加大,其欠款也不断增多,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使其焦虑、烦躁,对生活失去兴趣,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甚至滋生轻生心理。黄某因参与网络赌博和网络贷款无论性格还是价值取向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曾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程度的扭曲。

3 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原因分析

3.1 自身因素的影响

(1)价值观的扭曲。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西方流入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容易使大学生变得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急功近利。赌博这一行为正好迎合了某些大学生快速致富、轻松享乐的心态,在自身错误的价值观影响下,最终使其掉进赌博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理想信念的迷失。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一旦迷失就会走向堕落。大学新生初入大学校园,失去了高中时考上大学的梦想的支撑,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再者,大学校园相当于一个小社会,各种诱导因素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不知所措。失去了梦想和信仰的大学生,也就失去了理性的思想,漫无目的消极生活使他们把精力投注到网络世界之中,继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诱发网络赌博等恶性事件。

(3)认知能力的欠缺。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处于建设培养期,对很多事物缺乏整体认知和正确的判断力,没有形成正确的评价感知准则。部分大学生参与网络赌博与他们对赌博行为的认知偏差有关。他们往往认为在赌博中获胜具有可控性,对输赢概率和赌博技巧进行研究,对自己赢得赌博的能力深信不疑,不断加大赌注,但结果却往往是血本无归。

3.2 网络环境的影响

(1)赌博行为更加隐蔽。在网络环境下,赌博场所虚拟化,大学生借助于移动电子设备甚至是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赌博。因此大学生的赌博行为更加隐蔽,也使得对大学生赌博行为的监管带来更大的难度。

(2)赌博方式更为便捷。网络赌博在参与方式、支付手段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较传统赌博都更为便捷。只要注册一个账户,转入本金,就可以在有移动网络的任何时间和地点投注,具有极大的便利性。玩家投注结算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支付宝、微信转账等多种方式,且方便快捷。网络借贷的出现对网络赌博提供了多样的资金来源,且因其门槛低、手续简单、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大学生赌徒的追捧。

(3)赌博内容更加丰富。与内容较为单一的实体赌博不同,网络赌博类型丰富,项目繁多。既有开彩频繁的时时彩,也有足球、篮球、赛马等体育赛事赌博,还有金花、赌骰子、老虎机等娱乐型赌博。利用虚拟的平台设置多元的赌博项目,对大学生具有更大的诱惑力。

3.3 学校因素的影响

(1)重自由轻规范是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促发因素。相对中小学而言,大学的管理尺度十分宽松,不仅课余时间多,空间限制也少,这种放任自由的方式很可能为没有经历社会磨炼、心智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低的大学生的赌博行为的出现提供了机会。大学生接触到的是来自他人、社会、网络等多渠道的多元文化,需要接受严格的制度管理、全面的心理疏导和科学的网络意识教育和引导,才能保证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心理健康、理想信念坚定,也才能有效抑制大学生沉迷网络,成为赌徒。

(2)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与高校规章制度形式化有关。高校一般都制定了对学生赌博行为进行管理和惩罚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从“教化”的主观倾向出发,执行力度不强,原则性不强,过于形式化。一些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出现了赌博行为,但尚未产生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主要是采取说服教育,一般都不会给予严格的纪律处分。这种形式化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学生的约束力,放任了学生的赌博行为。另一方面,目前高校的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有些管理制度与网络赌博的隐秘性、虚拟化特点不相适应,不能及时起到规范作用。

(3)教学资源贫乏化也是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形成的因素。这里主要谈的是法律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学生教育管理师资的缺乏。很多大学生参与网络赌博主要是因为法律意识的缺失。虽然大学都会开设一定的法律课程,但大都只是对于法律的初步讲解,没有正规的法律教育教材,也没有专业的法律课教师,无法对学生的生活起到全方位的指导,更无法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法律意识。大学生参与网络赌博已经触犯法律,但他们大多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更认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目前高校的管理中,日常事务多由辅导员负责。但一个辅导员一般要管几百个学生,难以及时掌控每个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日常行为,只能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活动表现和家庭生活背景等侧面来整体了解,发现问题具有滞后性和模糊性,如果学生缺乏自觉性的话,很难防止其误入歧途。

3.4 家庭因素的影响

(1)父母或长辈对子女过分娇惯和纵容。这种爱的纵容不断吞噬着他们的奋斗动力,使他们变得骄奢淫逸、专横霸道,使他们丧失了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令他们滋长了贪图享乐、肆意妄为的坏习气。这些都是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带来的恶果,他们一旦走进网络世界,这些就会成为他们陷入赌博深渊的致命内伤。

(2)父母工作繁忙或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疏于关心和照顾孩子。这种家长对孩子取得的成绩不表扬,出现的问题不纠正,不管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是品德等方面都漠不关心,让其自由发展。这样不利于孩子正确的社会理念、完善的行为意识和主观判断意识的培养,一旦受到网络赌博的不良诱惑,就可能误入歧途。

(3)孩子在“领导式”家庭氛围中长大,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在“领导式”的家庭氛围中,家长主导着孩子的一切,严苛的对待孩子,将过高的期望值寄托于孩子身上,用自己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等各方面强加干涉。这种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硬性约束,往往更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去尝试国家、社会和家长都明令禁止的赌博行为。

(4)孩子在家庭经济贫困的家庭中长大,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异化的攀比心理等。他们往往刻意回避自己家境的贫寒,生活中处处伪装自己,物质方面容易与他人攀比,有的甚至表现出对金钱满不在乎,肆意挥霍,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面对这种额外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他们很可能求助于“来钱快”且不易被旁人察觉的网络赌博。

4 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干预工作探析

(1)对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干预要坚持系统性原则,要把干预工作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思考,既要着力于内在因素的干预,也要关注外在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完善的是非判断能力、认知能力、自律自控能力和健全的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家长与教师应互动合作,及时沟通,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形成有效合力。同时,注重改善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大学生的课余时光。

(2)对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干预要坚持及时性原则,力争及时到位、早发现早治理。如果没有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对赌博学生的及时干预,赌博行为就会被不断放大、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因此,在对网络赌博学生的干预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及时性原则,及时准确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实施教育转化,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使干预工作始终沿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轨道行进。

(3)对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干预要坚持教育性原则,在干预过程中始终着眼于对学生的教育,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认识和人生观念渗透于整个干预过程。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排除心理困扰、纠正错误行为,使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睿智深刻的思维方式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4)对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干预要坚持主体性原则。所有的干预转化工作都要以学生的自我认知为起点,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只有学生主动寻求改变,干预工作才能有成效。因此,对赌博学生的干预措施都要从学生已有思想行为和生活经验出发,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真实需求。要搭建平台,创设条件,让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教育转化中的主体,鼓励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觉悟与自我改变。只有这样,网络赌博学生才可能从思想至行动彻底转变,使干预转化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5)对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干预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因人施教、有的放矢。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转化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要始终着眼于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思想和行为特征,根据实际的变化发展,做好跟进措施,早准备,早干预。

5 高校建立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预警机制的探讨

5.1 注重教育引导

高校要充分发挥其教育引导作用,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奋斗的青春最光荣”,摒弃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人生困惑、价值观迷乱、道德标准错位等问题,进而构建起防赌戒赌的精神屏障。其次,发挥高校舆论导向和法制宣传的作用,定期向大学生介绍一些典型案例,积极进行网络赌博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网络赌博的认知能力和免疫能力,使其在潜意识里就建立起反赌意识,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抵制赌博的良好风气。再次,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多方位、多层次的兴趣爱好和文化需求,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精神生活空间,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从而增强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兴趣,减少他们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5.2 注重监督防范

高校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防范系统,将网上监督和网下防范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校园网络平台自身的建设,通过技术升级和改变,提高校园网络的透明性,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迹可循,增加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限制和管理措施,提升校园网络平台自身的监管和防范能力,进而减少大学生网络赌博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抓住关键点,做好网下赌博防控工作。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关注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热衷于体育赛事的男生等参与赌博可能性较大的敏感群体,也要注重开学初、奖助学金发放等学生资金充足和课程少、节假日等学生时间充裕的赌博行为容易发生的关键时点,还要注意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的资金使用状况,密切关注逃课、离校等异常行为,及时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赌博行为的发生。

5.3 注重信息反馈和案例研究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和案例研究制度是我们在防范大学生网络赌博工作中永远处于主动地位的一条重要措施。高校可以学生自律会、学生干部、学生辅导员、公寓管理人员、任课老师、班级导师、学校治安保卫人员和其他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等为主要信息载体,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能动的信息反馈系统,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高校可以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且谙懂法律的网络信息处理队伍,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网络信息的筛选、储存、归档,为预防和决策提供依据,使大学生的网络赌博防范工作变得及时、迅捷、有效。此外,高校需大力度对已发生的学生网络赌博案例进行研究、解剖,找出某些阶段某一范围某种状况的大学生参与网络赌博的特点和规律,据此有针对性开展防范工作,适时把大学生网络赌博的可能性遏制、杜绝在萌芽状态。

[1]赵娟,李浩,丁玉琪.网络赌博在大学生中的蔓延现状及风险——以微信群抢红包为例 [J].时代金融,2018,(06).

[2]苏毅.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赌博行为探析 [J].知识经济,2016,(11).

[3]李凯瑞,王海蛟.校园网贷乱象呼唤法律规制 [J].人民论坛,2018,(05).

[4]周俊.赌博社会化、运气信念与大学生赌博频率的关系 [J].中国特殊教育,2018,(06).

[5]石永东,蒲小红.大学生负性情绪与赌博认知偏差和赌博成瘾的关系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07).

[6]李玫,徐颖.我国互联网校园贷市场法律问题与规制路径 [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7).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学生写话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