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风劲吹

2019-12-24

中国服饰 2019年12期
关键词:汉服服饰传统

汉服渐升温,年轻人恋其表更爱其里。

从上个月举行的“西塘汉服文化节”,到11月22日的“汉服出行日”,汉服已数次被推上微博热搜,“汉服潮”更是席卷抖音,汉服群体也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而在汉服群体“井喷式”的发展过程中,汉服设计也由复原、模仿逐步走向创新,汉服从宛如“穿越”的款式不断趋于日常,汉服不再是特定群体的固有象征,普及度和出现度越来越高,存在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汉服出入写字楼,甚至踩着滑板“来去如风”,路人的眼神也早已由惊奇变得习以为常。

小众亦流行

什么是汉服?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间服饰。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于清代“剃发易服”而止。

在互联网上,最为流行的款式有魏晋的齐腰襦裙、唐朝的齐胸襦裙和大袖衫、以及宋褙和明朝的袄裙马面等。

汉服最早出现在公众视野是在2003年11月,工人王乐天穿着自己缝制的汉服走上街头,这被视为“汉服复兴运动”的起点,同为汉服爱好者的方文山在2013年发起西塘汉服文化周,鼓励年轻人穿着汉服,走到古镇的街头巷尾。

关于为什么对汉服情有独钟,方文山在后来的采访中表示,“那种服饰的认同和归属,让我觉得不去推广很可惜。文化识别度可以转化为一种生活的调剂,然后再加上商业的价值。”他同时认为,汉服需要现代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为纪念汉族传统服饰重现街头,汉服爱好者们把每年11月22日定为“汉服出行日”。“汉服出行日”当天,全国各地的汉服协会、高校汉服社都会举办汉服出行活动,他们互称“同袍”,衣裾飘飘,步履款款,走上街头展示汉韵古风的美好。

2017年,演员徐娇穿着自创汉服品牌织羽集出品的汉服走上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红毯,作为真爱粉,徐娇对汉服文化的宣传可谓是不竭余力,汉服穿搭也成为徐娇微博的日常更新内容。

在明星和社交媒体的助推下,汉服这个小众品类逐渐爆发,成为当下社会一股不容小觑的热潮。

天猫《2018年汉服消费人群报告》显示,2018年购买汉服人数比上年增长92%。

今年3月,淘宝在“淘宝新势力周”期间发布的《2019中国时尚趋势报告》显示,在时尚搜索关键词趋势TOP10中,汉服分别位列女装排行榜第三名和男装排行榜第十名。

未来更可期

在第二季《国家宝藏》中,作为国宝绢衣彩绘木俑的守护人佟丽娅,身着汉服带我们领略了华夏多元文明的服饰韵味,也让很多人民重新认识了汉服以及背后的文化。

作为汉服文化的传承人楚艳在节目中说:“我们这代人的审美一直在受西方影响,时装的话语权也一直是在西方,现在是时候找回中国的审美精神了。”

不知古,焉知今;知来处,明去处。汉服复兴,不是复古也不是倒退,而是是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兴起。

这种热潮的兴起,则需要具体的传统文化载体,而历史悠久、民族文化鲜明的汉服则很好的承载了这种寄托。

汉服是汉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服饰,它不仅包含着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更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物,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的重要外在表现之一。

在这种民族情怀的推动之下,加之汉服本身就有固定的群体基础,因此大批新人纷纷“入圈”,人们对于汉服文化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

今年国庆期间,诸多海外学子纷纷身着汉服,走出校门,来到人潮涌动的繁华之地,为祖国庆生,汉服,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社会给予汉服的认可越来越高,许多主流媒体也开始不断传播汉服文化,一些学校社团乃至机关单位等,均开始举办以汉服为主题的相关活动,这对汉服文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

随着汉服越来越受欢迎,其需求量也越来越高,汉服产业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汉服产业链不断扩大,其利润空间也随之扩大。

汉服文化背后的利润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资本的投入。据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报道,目前,全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估算已超过200万,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汉服产业开始进入全面正规化、市场化的时代。

产业传承文化,文化提升产业。汉服,不仅仅是时尚,更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承载物。汉服行业发展壮大,形成成熟的“汉服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汉服服饰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动物“闯”入服饰界
汉服新“江湖”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上台说汉服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