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手“一带一路”

2019-12-24

中国服饰 2019年12期
关键词:纺织业五国湄公河

破题变局,高质量“走出去”大有可为。

过去三年,中国纺织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约65亿美元,占同期行业对全球投资总额的85%。

“中国纺织业正进入跨国布局的新时代。”在10月17日举行的2019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表示,相较过去被动的“走出去”,如今中国纺织业将逐渐高质量的主动“走出去”。

核心力量

事实上,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中国纺织业历经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完备的全产业链体系,逐渐成为世界纤维时尚产业的核心力量和基础支撑。

数据显示,对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2017年中国纺织行业劳动生产率达到78.8万元/人,同比实现115倍增长。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也从1978年的不足3公斤增长为2017年的约22公斤,同比翻了7倍。

截至2018年底,中国纺织业纤维加工总量已达5460万吨,超过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一半以上。譬如中国60支以上纱线生产量已占全球的80%,其中色纺纱生产量占全球比例高达90%;中国高档衬衫色织面料产量已占全球的60%,其中高档牛仔面料产量占全球比例已超过30%。

2018年中国纺织业净创汇2501.9亿美元,占全国的71.1%,创造了大量的贸易顺差。2018年中国占全球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7.6%,占全球服装出口总额的31.3%。到2019年上半年,自中国进口的纺织品、服装占欧盟总进口的37%、27%,占美国总进口的43%、28%,占日本总进口的52%、55%。

目前,中国纺织业已有超300个兴旺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民营纺织企业富有活力、韧性十足,大量的先进投资与技术创新,使得行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2018年,全国3.7万户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53700亿元,利润总额约为2766亿元。

变革机会

时至今日,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最终消费国。目前,中国仍保持着国内消费的较高增长率,而得益于中国市场已有的8.55亿数字消费者和移动社交用户,带动近三年来网上零售消费始终保持20%以上的增长,到2018年已接近15000亿元。

按照麦肯锡的预测,2019年中国网上零售交易额将达到1.5万亿美元,占中国市场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不仅位列世界首位,更有望超越其后全球十大市场的网上零售交易额总和。服装家纺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在2019年则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在发达经济体增速持续放缓的同时,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正带动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球政治经济力量开始发生历史性变化。政治方面,全球治理体系发生变革,G7的话语权正在向G20过渡,WTO出现多边困局,区域性的自由贸易协定不断涌现。新的合作机制,诸如金砖国家、“一带一路”等都折射出全球政治经济力量的历史性转变。

经济方面,2018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比重达到44%,且其中52%是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的最终消费总额占全球比重将会超过50%。

这其中,中国力量日益崛起,而全球科技的突破更加速这一切的改变,尤其是5G的商业化应用,将催生互联网实现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飞跃。

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的数据显示,在“十四五”期间,5G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5.2万亿元,同时还将带动各个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增加值将可达11.9万亿元。据悉,截至2018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一。

但也要看到,当前全球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遭遇严重挑战、数字化转型冲击传统供给侧和消费端、持续升级的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需求等诸多因素叠加,都给纺织业的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已进入第六个年头的“一带一路”创举就显得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从宏观上看,‘一带一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正在加速形成巨大而统一的互联互通市场,区域间商品、资金、信息、技术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将有效促进跨区域资源要素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这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合作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经济地理环境。”高勇表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主体框架的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孟中印缅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等“六廊”,铁路、公路、水路等“六路”,以及选取若干重要国家作为合作重点的“多国”和构建若干海上支点港口的“多港”,为纺织业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指明方向,将引导纺织业在“十四五”期间更好地走出去布局规划全球资源。

高质量“走出去”

据了解,目前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几乎涵盖全产业链,从上游的棉花、浆粕、麻等原材料,到棉纺、毛纺、化纤等中间产品制造,再到终端的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以及纺机等都有涉及。

随着近年来纺织骨干企业主动进行国际布局的意识不断增强,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呈现多区域、多行业和多形式加速推进的态势。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存量已超过100亿美元,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东南亚、非洲、欧洲、北美、澳洲等重点区域。

按照商务部的统计,这百亿对外投资中有70%以上流向“一带一路”国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从2015年到2018年,中国纺织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直接投资约65亿美元,占同期行业对全球投资总额的85%。”

“作为中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先行行业,中国纺织企业对外合作不仅扩展中国纺织业的发展空间,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地区工业发展创造财富、扩大就业作出重要贡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表示,深化国际合作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她指出,全球纺织制造业的中心最早从英国发展至西欧、美国,然后到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再到中国大陆,发达国家的技术品牌市场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生产优势结合,形成全球跨国布局的纺织产业分工格局。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纺织工业正是抓住全球产业调整的机遇,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要素成本,建设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成为全球第一纺织生产出口大国。如今,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中国制造传统优势的下降,正倒逼中国经济从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从产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

中国纺织业要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要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向技术、装备、资本输出扩展,充分运用全球纺织优势资源,加强与各国技术、品牌、设计以及产能的全方位合作,更加深入融入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形成一批全球布局的跨国纺织集团。

曹学军指出,加强国内外协同是国际化合作发展的根本要求。产业国际化合作根本目的是优势互补,互利共盈,加强国内外研发设计,产业链组织新技术应用、新市场培育等重要环节的国内外协同,是提升国际化合作与发展水平的关键。纺织产业链长,产业配套要求高,化纤、纺纱等不同产品的制造环节对要素的差异化需求是发挥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比较优势、加强产业链协同合作配套的基础。

她建议,中国纺织业要加大开拓内需市场,同时关注正在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以开拓本地和周边市场为重点,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协调能力,提升品牌为核心的市场开拓能力。

“当前,各国企业合作意愿不断加强,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国家,在纺织服装、轻工家电、机械设备等行业,中国制造的性价比突出。”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促进会副处长张亮表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不断加强与各国和各国企业的紧密合作。

“我们鼓励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比较优势,结合东道国的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开展投资并购、基础设施合作和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同时鼓励加强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合作、银企合作、中外三方合作,打造中国投资品牌,树立中国投资形象,进一步提升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我们还将加强与各国的规划对接和产业对接,推动多双边合作走深走实,并为企业搭建更多务实合作平台,推动企业‘走出去’行稳至远。”张亮说。

高勇也表示,尽管现阶段中国纺织业‘走出去’规模已经不小了,但相较以前被动的‘走出去’,今后中国纺织业‘走出去’将化被动为主动,积极了解投资国的投资环境,挖掘投资国比较优势,把过去40年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已经积累起来的发展思路、发展经验带到投资国去,在海外投资中扶持、推动、拉动投资国经济发展。

他认为,优质资源的全球合作,服装与面料制造、印染等产业链的融合将会是下一阶段产业跨国布局的重点,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投资、高质量的发展,使纺织服装工业成为“一带一路”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深度合作的先锋和示范产业。

会上,《纺织“一带一路”重点国别投资指南》首次发布,首批八个国家分别为埃及、埃塞俄比亚、柬埔寨、肯尼亚、孟加拉、缅甸、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无独有偶,作为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自重组以来通过纺织产业全价值链、全要素、全优势的集成,已初步形成“非洲资源、欧美智力、亚洲制造、中国集成、全球销售”的国际化分工布局体系。在其董事长童继生看来,中国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纺织大国,但在全球纺织价值链的高端,我们与欧美国家仍有较大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纺织服装原料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市场需求大,双边乃至多边产能合作将有助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通过“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布局。

澜湄”时间开启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近年来正成为次区域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合作机制之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备受关注。

作为中国与次区域国家共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于2016年正式启动的澜湄合作旨在深化中国、缅甸、老挝、泰国等澜湄流域六国睦邻友好合作,促进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据外交部亚洲司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国秘书处副国家协调员季凌鹏介绍,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发展是彼此共同的要务,六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人文相亲,资源禀赋和产业互补性强,具备开展合作的天然优势。

湄公河五国是中国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天然伙伴,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开展国际产能重要的合作对象。自澜湄合作启动以来,中国同湄公河五国贸易额到2018年已达到2615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三分之一以上,中国对湄公河国家直接投资存量达322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近60%,中国同湄公河五国人员往来超过4500万人次,每周往来航班达到2614个,约为三年前的3倍。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讲,澜湄合作就像新型火车头,把中国与湄公河五国之间的合作带入高铁时代。”季凌鹏表示,近年来澜湄区域纺织服装产业贸易投资合作迅猛发展,正在逐步形成分工合作、高效协调的区域纺织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推动区域各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发挥积极作用。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编撰发布的《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合作报告》来看,近年来中国与湄公河五国纺织服装产业间的进出口贸易往来活跃,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其中,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已成为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

在湄公河五国中,越南是与中国纺织行业贸易往来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中国纺织行业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老挝则是与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增长最快的国家。

出口方面,湄公河五国在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占比持续提升,已经超过日本或整个非洲。相比2015年,2018年中国对湄公河五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35.1亿美元,但同期,中国对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61.78亿美元。

目前,中国对湄公河五国出口产品主要是纺织面料,其次是服装及家用、产业用制品,出口额增长最快的品类为纱线。越南是中国纺织行业在湄公河五国中最大的出口市场,缅甸、老挝、柬埔寨则是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

进口方面,得益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关税优惠政策,湄公河五国成为中国纺织行业最重要的进口来源地区之一。相较2015年,2018年中国自湄公河五国进口纺织品服装增量(20.9亿美元)是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增量(5.35亿美元)的390%。

其中,纱线是中国自湄公河五国进口的最主要的纺织服装产品,服装是中国进口规模较大也是增长最快的产品。越南是中国在湄公河五国中最大的进口来源国,也是中国在全世界的第一大纺织品服装进口来源国,中国自柬埔寨的纺织品服装进口额在五国中增长最快。

投资方面,随着近年中国纺织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在地理位置、生产要素供给、投资环境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的湄公河五国成为中国纺织企业对外投资最为集中区域。

其中,中国纺织企业在越南的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规模均位居澜湄国家首位,越南也是中国纺织行业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国。

“通过贸易与投资合作,中国与湄公河五国逐渐建立起具有互补、互动特征的纺织产业结构,形成更加高效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会长徐迎新表示。

而为建立区域内高效协同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实现彼此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在2019中国纺织业“一带一路”大会期间举行的澜湄纺织合作峰会上,柬埔寨成衣制衣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老挝服装工业协会、缅甸制衣协会、泰国国家纺织工业联合会与越南纺织服装协会联合签署澜沧江—湄公河国家纺织服装产能合作联合声明。

据悉,六国将建立区域内协会层面的纺织服装产业合作对话机制,通过组织多领域、多层次交流合作活动,为区域内纺织服装产业合作搭建平台,推动区域内纺织服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纺织服装业是澜湄流域六国推动贸易往来、投资互动并建立产能合作体系的重要切入点和增长点,面对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加快构建更加高效、国际化的资源配置体系,是中国纺织业必然且迫切的选择,与湄公河五国间的贸易与投资合作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徐迎新表示。

猜你喜欢

纺织业五国湄公河
纺织业两人入围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中国纺织业对外投资版图
走近湄公河
纺织业觅路
系在湄公河上的七色霓裳
日美中在湄公河角逐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