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备课环节思考
2019-12-23张增明
张增明
摘 要: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备课是教师熟悉教材的首要环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备课的内容为指导展开的,教案和教学设计变成了备课的产物。而大部分教师备课的工具则是借助于教辅用书或者网站搜索。教参在提供教学方便的同时,也让我们一些教师变得懒惰和不愿意多加钻研教材。而这种备课方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教师备课环节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能力下降,变得僵硬刻板起来,扼杀了教师教学设计的创新性。长此以往下去,教师在不折不扣地被生硬的教案左右,只流于形式和应付业务检查,教案束缚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殊不知学生才是课堂这个舞台的主人,而教案只是辅助教学。对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下这种现象进行反思。
关键词:小学课堂;备课;教案
一、小学教师备课环节的重要性
教案是教师备课环节的产物,它以书面形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流程的规划,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书面表达形式,方便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查阅和反思。有学者教案是教师课程教学环节呈现出来的文字表达,是教师借助于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计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正常实施的途径。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一场正规表演的话,教师便充当演员的角色,那么教案就是充当表演的剧本,一场演出成功与否,剧本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案设计就是教师创作和设计的过程,一堂好的课,不仅要“导”的好,又要“演”的妙,充分的备课环节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二者缺一不可。备课是教学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案设计应该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案是教师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安排、设计、预设反思。因此,符合课堂学情是教案设计本身就应该具备的特征。
二、小学教师备课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教案设计与教学脱节
通过对和政县部分小学教师教案设计的观察和访谈,笔者发现教师教案设计普遍存在教案与教学实际不相符的情况,归其表现,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空闲时间抄教案,有的教师利用假期的时间抄写教案,基本上是借助于教辅资料全部抄袭,甚至把一学期的教案抄完,这种超前教案现象很常见。第二种情况是在课堂教学环节结束后补充教案应付检查,这种滞后的的情况占大多数,通过跟其他教师的谈话了解到,由于自身业务重,每天忙于其他教学业务二忽略的教案的备写。第三种情况是在学区或者教育部门检查之前进行突击写教案,基本上是在得到教案检查通知后,一次性把之后的教案抄完。笔者发现按时写教案的非常少,教案与教学过程脱节的现象,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更谈不上教案的设计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案,“假性”教案泛滥,成为小学教师备课环节的一大问题。
(二)抄教案现象普遍存在
很多教师采用抄袭教案的方式来应付各种业务检查,要求纸质教案的学科,很多都是抄教辅资料现成的教案,有的是按照教参稍加删改就草草了事,有的照别人的教案照本全抄,有的抄往年老师备过的教案,有的教师根本就不抄,用自己往年的教案,或者更省事的是借别人往年写过的教案,直接把教案封面改掉后直接用。部分学科要求电子教案,教师就直接在网上下载不加修改就来直接应付了事。对于抄教案这一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还值得我们教育同行们深入的思考。
三、小学教师教案设计的价值定位
(一)备课应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改革是达到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性地改进基础教育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当下素质教育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改革也随着时代有了新的价值定位。尊重个性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提高,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提升的相互关系,所以在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学生的人格魅力,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整体学习需要,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教案要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备课环节有助于新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教学环节的终极目标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并能够灵活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依赖于学生的整体表现,而学生不是简单机械地接受和记忆,学生对于教师传授知识经验,必须通过自己一些列的内部构造活动才能实现。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的能力差异,在教学设计上如果封闭并且千篇一律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会使得和课程改革相背离。教案设计的传统局面必须被打破,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要求教案应具有灵活多样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的实用性是各学科课程教学的现实需要。
(三)备课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每个人的思维具有创造性和重组性的特征,对于教师而言,一成不变的教学设计很难适应学生的现实需求,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一张一弛地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磨,教师因其年龄和学历差异,其教育教学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加之长期的教育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何取舍,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是每个教师一直坚持的过程。
(四)教学设计应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学生不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而且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直接參与者,这样的主体不适被动地完全由外部条件塑造与规运,这种个性差异的特征要求且不断发展变化的有血有肉的人,故此,必须考虑到学生在不同情境时的变现情况,不同环境下的心理需求和内心动机。所以教学设计需因材施教,要分析学生的整体情况,全面细致了解学生,依据他们的理解能力,学习时间长短,性格特征等等,学习目的的不同,编制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