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混班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9-12-23孙雪婷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社会性发展大班幼儿

孙雪婷

摘要:幼儿进入大班,社会性得到了发展,他们有了与同伴相互合作、交往的需要,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对社会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在混班角色游戏中,幼儿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角色模式,不仅增加了更多的游戏主题与内容,为幼儿谋取更大、更多的资源,拓展幼儿更广的交往范围,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创造性地再现社会生活,获得身心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环境创设、游戏中的观察、游戏介入和游戏评价等方面阐述在混班角色游戏中促进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策略,以帮助幼儿大幅提升社会交往的能力。

关键词:混班角色游戏  大班幼儿  社会性发展

一、研究意义

社会性发展是指幼儿从一个自然的个体,通过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逐渐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包括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认知的发展、社会行为的发展、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社会情绪情感的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未来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到了大班阶段,孩子们之间就出现了个体差异、有的孩子懂得道理,是非观念强,有的孩子则显得不懂事; 有的孩子与同伴相处融洽,有的孩子则任性、不善与人交往等。因此,幼儿阶段社会性发展对孩子未来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并且提出:“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的原则。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普遍现象的正确总结。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游戏是幼儿的社会性活动,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实现自己的社会性愿望,获得社会性发展。幼儿社会性发展需要依托特定的环境,而“游戏”是促进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据调查,现今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而且居住在独门独户的高楼里。高度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使儿童缺少与人,特别是同龄孩子交往的机会。因此,“自我为中心”“对社会适应性降低”等是出现在现代儿童身上的共性问题。然而,我们的孩子所处的又是一个充满竞争,日新月异的社会,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从小拥有健康自信的良好心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现有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的空间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固定在自己班级的教室中,游戏交往的对象仅仅局限于同班的伙伴。在角色游戏中,虽然也有幼儿交往行为、合作行为的出现,但受到游戏间隔物的划分和任务意识的影响,幼儿游戏的内容比较单一,同伴之间交往的频率和质量非常有限。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混班游戏是一种个性化、差异化的教育方案,为每个幼儿开出适合的优良教育处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我园在大班开始实施混班角色游戏,游戏中发现孩子们游戏的投入度很高,自主性越来越强,空间、环境的共享带给了孩子们更多创造新游戏、结识新伙伴的机会。看到孩子们如此投入在混班游戏中,我园将混班游戏作为了教研的重点,通过理论的引领,实践的摸索来提升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的游戏能力。

(一)巧设游戏区域,激发幼儿的游戏意愿,有意愿去交往

1.创设游戏环境

(1)开拓公共环境

在开学初期大班三个班级的教师就开始思考如何创设混班角色游戏的环境,充裕的公共游戏空间是确保混班角色游戏开展的首要前提。基于班级游戏中观察到各班的美食店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大家认为如果美食店搬到公共区域,肯定能激发孩子们走出教室的愿望,教师们顺应孩子们的意见,大家一致決定在走廊里开设美食一条街:大一班以西式快餐为主,大二班以街头烧烤为主,大三班以中式小吃为主。混班游戏一开始孩子们就争着要外出游戏,在美食街品尝美食,公共区域的成功创设让孩子们跨出了混班游戏的第一步。

(2)增设材料仓库

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游戏材料。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不仅在内容上想象丰富、连贯,而且能够充分地通过活动和玩具材料来展现自己的想象,使游戏活动表现出浓郁的创造气息。

通过教研组的商量,大家一致认为大班孩子对于低结构材料是非常需要,教师们将材料仓库的位置、材料仓库的命名以及材料的收集都由孩子们自己来决定,经过一番商量和讨论,三个大班都有了个性化的“材料仓库”,一个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仓库,孩子们自己负责管理,想收集什么就自己去收集,想用什么第一时间去那里找找,如果自己班级没有,那就去其他两个班级找找。材料仓库成了孩子们游戏开始第一个想“冲”进去的地方。

2.建立游戏规则

由于混班游戏打破了班级的界限,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平行班老师之间都不是很熟悉,所以除了在美食街有混班的交往,出现了各班幼儿逗留自己班级游戏的现象。通过观察教师们发现原来孩子们都不熟悉其他班级的游戏规则,不知道怎么玩,如果某一主题内有能力强的孩子引领,则该主题游戏交往尚可,但如果遇到幼儿游戏能力普遍较弱,那么在交往上就比较被动,羞于混班间互动。于是,利用一次混班角色游戏的时间,三个班级轮流观摩现场,请几位游戏水平较强的幼儿留在班级中向其他班级的孩子介绍每个场景的名称、材料和基本玩法,并邀请混班孩子模拟了一些游戏情景,让混班幼儿能尽快熟悉各班的游戏规则。通过这一次的实地观摩,之后的混班游戏,到教室里混班互动游戏人数逐渐变多。

3.丰富游戏主题

在混班游戏初期,教师们观察到三个班级的小医院生意总是特别冷清,做医生护士的孩子以坐等为主,有时候医生跑出去找客人,客人总说自己没病不要看,医生只能悻悻而归。发现这一问题后,教师立即在游戏分享时征询孩子们的想法,大家都决定先将小医院关闭,开一个新的游戏主题,对于具体游戏主题内容的确定,三个班级的孩子进行商议和投票,根据各班的兴趣点,最终推出三个新主题:大一班警察局,大二班玩具店,大三班汽车工厂。

因为玩具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能够买到自己心仪的玩具,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情,因此,玩具店一开张就吸引了大批孩子来购买。店里的商品都是由孩子们每天的自带玩具,将这些玩具收集在一起,寻找几个篮子将玩具分类摆放在“货架”上,玩具店就可以开张啦。每次混班角色游戏的时候,玩具店总是非常热闹,营业员会不时地向顾客推荐,有时还能看到顾客和营业员在互相“砍价”,乐此不疲。由于每次游戏时,玩具店的工作人员各不相同,所以每一次的玩具分类也会不同。如将玩具分成了女孩玩具、男孩玩具和赠品类,购买2件玩具就可以在赠品里面选一个,充分再现了孩子们丰富的生活经验。

由于三个班级有了不同的游戏内容,大大增加了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和好奇心,总想去其他教室看一看,玩一玩。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交往互动更加频繁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二)多种指导方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教师理念的转变:幼儿在前,教师在后

学习了徐则民老师的许多关于角色游戏先进的理念后,大家明确了要管住手、管住嘴,耐心观察幼儿,所以大班年级组的教师们从混班角色游戏开始的第一天就坚持让幼儿在前,并主动倾听每位孩子对混班角色游戏的评价。围绕“你喜欢混拌游戏吗?你最喜欢的游戏内容是什么?喜欢的理由又是什么?”开展访谈、讨论之后,整个大班89个孩子,100%的孩子都喜欢混班角色游戏,喜欢的游戏内容有快餐店、警察局、珠宝店、小舞台等;80%的幼儿说出了喜欢的理由,包括快乐、自由、成功的喜悦。在幼儿的表述中大班组教师真正了解幼儿内心深处的想法:我的游戏我做主!

在混班游戏中,通过观察和跟踪,记录下了孩子为什么如此喜欢玩角色游戏的回答:

“穿着警察的衣服,很神气。抓坏人我觉得自己很厉害、很威武。”

“我喜欢和好朋友一起制作新的产品,我们制作的寿司很受欢迎,我很开心。”

“有一次娃娃家的妈妈怀孕了,去医院生了一个宝宝,好有趣呢!”

“在小舞台里,我可以跳街舞,大家都拍手给我鼓掌,我很自豪。”

“材料仓库里有好多材料,我们开了一家手工店,可受欢迎了!”……

倾听了孩子们的心声后,大家重新认识了这群孩子,原来他们对游戏有着各自的向往及不同的需求和体验,这让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看来,教师一定要学会和孩子们交朋友,才能真正地读懂幼儿。

2.教师指导的多变:多去观察,读懂孩子

如何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落地呢?这就要靠教师平时主动观察幼儿,看他们是怎样做游戏的,了解每个幼儿在游戏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案例一:互联网+

实录:击剑馆是混班游戏中人气比较高的主题,但是这一天开馆后似乎没有没生意,小高教练在走廊上到处拉生意,遇到客人就询问:“你要来击剑馆玩吗?只要2元钱。”可是客人们都拒绝了他。看到此处,我提醒自己再继续观察一会儿。

此时,小高教练走到了我的身边,对我说:“孙老师,你要来我们击剑馆吗?老师免费哦。”我欣然地接受了,小高教练还特意让我为他写下“老师免费”四个字,小脑袋转的还真快,说是免费,原来还让我为他做广告呢!

一旁的两位教练则在材料仓库那忙活着,我询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我:“今天生意实在不行,所以我们要做个二维码,这样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来玩了。”

那边迪士尼主题游戏的老板缪缪也跑过来,激动地说:“孙老师,孙老师,你来我们迪士尼玩吧,不要钱,用手機刷支付宝就行!”我突然感受到孩子们也与时俱进地有了互联网+的思路。

反思:孩子们在自编、自导、自演中表达着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在不经意间闪现的奇思妙想中解决问题并获得新的经验。孩子们之所以如此全情投入,信以为真且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在做他们所喜欢的事情。教师只有先做好幼儿游戏的玩伴,才能真正走进幼儿,进而体味其中的乐趣。

案例二:双重角色的开启

实录:一次混班角色游戏开始前,日料店里挤满了商量角色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么多人肯定要商量很久了,可是一分钟过后,大家都听着老板的安排开始准备环境了,有的两人一组推柜子,搬椅子,有的拿服装拿道具布置,有的去材料仓库拿材料。接着老板让每一个人写上了名字,将一部分的名字贴在了柜子旁,我很好奇,走过去询问:“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代表今天上早班的人,其他人等下来上班。”

原来这一主意,很简单地就将人员分散了。我继续观察着游戏的进行,老板走到教室看了看挂钟,然后到各个地方去招呼晚班的员工,早班的员工有人接替上班,马上脱下衣服自己去做客人了。

游戏结束后,我请日料店老板将这一创意分享给了大家,孩子们都觉得这个主意好棒。

“那么下了班后,你们又是谁呢?”

孩子们思考了一下,兴奋地回应着:“我就是妈妈,我要养条狗。”

“那我是宝宝,我要找个妈妈。”

“我们两个一起,你做爸爸,我做妈妈”……

通过双重角色身份的开展,如今的混班角色游戏中,各个商家有了早晚班意识,娃娃家中的大人们有的忙着上班,有的忙着遛狗,有的忙着旅游,玩的不亦乐乎。

反思:大家深知,教师不仅是一位观察者,还应该是一位引导者,当遇到孩子们出现的亮点时,必须及时捕捉,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样才能推进游戏情节更多样化的发展。

案例三:外卖的兴起

实录:

画面一:美食街上的生意总是非常热闹,快餐店来了一位应聘者。应聘者说自己来送外卖,接着就穿上了蓝色背心,让老师帮忙写下了”饿了吗“三个字贴在背后,拿着快餐店的食物开始送货了。

画面二:游戏结束后,许多商家都来投诉,说自己没有订过外卖,怎么就送来了?于是乎和快餐店的外卖人员发生了争执。“那到底怎么才能知道有人定了外卖呢?”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

“要有客人打电话,这样外卖就可以送到家里了。”

“可是我们没有电话机,不能打电话。”

“我们可以跑到外餐店说一下,让他们等一下送来。”

“那这是直接去买,不是外卖送货了。”

“我觉得我们可以在美食街上放个篮子,需要什么画下来放在篮子里,快餐店的老板就可以去拿了。”

通过大家讨论,都觉得放个篮子比较符合快递拿单子的样子,最后决定在美食一条街的指定位置准备一个绿色的篮子,替代接单中心,所有美食店的老板就可以根据订单进行制作并配送。

画面三:几天后,日料店的老板为每个商店送了一个号码牌。

“这是外卖单号哦,你只要画上自己要吃的食品,贴上号码牌,我们就知道是谁预定的了。

反思:正如一个外卖单让美食店的老板们操碎了心。游戏的推进离不开教师的观察,更离不开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不断积累,并逐步掌握观察与指导幼儿游戏的经验,逐步掌握,分析不同能力幼儿游戏行为的能力与表现,助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后续思考

混班角色游戏将不同班级的幼儿游戏融为一体,能够激发孩子兴趣,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幼儿教师,就需要有一双慧眼,要了解幼儿的童心,赏识幼儿的童真,而且能把握课程目标,聚焦幼儿的经验和问题,睿智地与他们互动、周旋,从而满足幼儿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推进其有效的发展。我园将在近几年的教研中,继续不断深入研究大班混班角色游戏,提高教师在混班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能力、指导能力以及分享交流的能力,不断促进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瑜. 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及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08,( 8) : 6 4-6 5.

[2] 樊雯. 浅谈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58-61.

[3] 刘睿媛.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述评[J]. 陕西学前师范 学院学报,2016,32(4):135-139.

[4] 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85-186.

[5] 甘剑眉,刘黔敏.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5.

[6] 喬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17.

猜你喜欢

社会性发展大班幼儿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浅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培养
研究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改善路径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隔代抚养下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趣味绘本,绘精彩童年
试论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新价值
开展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