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建构
2019-12-23卢银龙
卢银龙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在具体教学中不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促进教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渐实现培养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还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对生活实例来展开分析,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构建更多的平台,使学生逐渐建立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必须在具体教学中不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促进教材和生活的紧密联系,逐渐实现培养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还原,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对生活实例来展开分析,进而为学生的发展构建更多的平台,使学生逐渐建立健全的人格。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脱离生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不科学的,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能够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改变以往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内容和生活案例的有效结合,通过模拟情景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记忆和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利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教师通过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根据具体情况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由于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学生通常会根据教师提供的具体资料进行思考,并逐渐体会其中的深层含义,进而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其课堂参与度。三是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增强,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对生活进行深入感受,进而明白生活的实况,提高生活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部分教师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然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枯燥无味,而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也只停留在课本学习的层面,不能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也就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教学思想的转变,逐渐渗透生活化理念。首先,教师应实现教学语言的转变,采取生活化的教学语言,并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设计,促进与学生的积极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即是生活,很多知识是课本上所没有的,但确实在实际生活中所存在。其次,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照本宣读,要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延伸课内知识,进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的教学时,教师可将之前与学生交往的趣事进行分享,让学生明白与教师相处的各项事宜,并明确自身在交往中的角色,做到健康成長。
(二)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若只是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讲解,就会使课堂十分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注重生活素材的搜集,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感悟。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我们的情感世界》的教学时,教师可在生活中搜集一些关于情感的故事,如父母的爱、同学间的爱、教师与学生间的爱,让学生体会到围绕在身边的爱,学会感恩他人,并以此受到启发和鼓舞,形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行自我境界的不断提高。
通过大量的素材展示,能够使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道德与法治较其他学科来说,其具有特殊的教育性质,因此不能采取与其他学科一样的教学方式,该学科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心思考,学会将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观念。例如教师可围绕一定的主题,让学生对主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公民基本义务》与《公民基本权利》时,教师可让学生围绕“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进行探讨和思考,要求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有明确的了解与掌握。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和教师的总结,让学生的生活观念得以改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和学生感悟的增强,要求教师建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丰富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