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
2019-12-23张永刚
张永刚
摘 要:新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终身学习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肩负着培养有强烈求知欲和较强求知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精神;培养;浅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而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悉心引导学生去感知、探索和发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再现形象的感性材料抽象为理性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展思维,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刨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民主、平等的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大胆想和说,这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基础。在教学时,注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爱想、爱说,为积极体验和探索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内容时,我采用了“学生考教师”的办法。即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几位数,老师很快地说出能不能被2或3、5整除。此时学生都跃跃欲试,想考考教师。同时,我也布置一些笔算比较好的学生用笔算验证教师说得对不对。经过几番试验,学生很惊奇“老师怎么这样神”算得既快又准确,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因势利导,说:“同学们,其实这很简单,只要你们在这节课用心研究,就会发现这是有一个诀窍的,看谁最快发现。”顺其自然,营造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氛围,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地去探索。激发兴趣,创设情趣的方法很多,如:可用故事激趣法,巧设疑问激趣、直观演示激趣等。
二、运用感性材料,激發学生探索兴趣,让学生置身于感知探索状态中
教师通过设计或直接运用课本上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再造一种由“感性材料→理性知识”的“创造”意境。学生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置身于“发现”知识的原发状态中,产生一种探索和创新的喜悦感。同时感知知识的表象,感知感性材料向规律性的抽象知识转变的过程。因此,感性探索阶段是培养学生求知和探索能力的基础。
这要求教师要设计合理的感性材料。感性材料的选择要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同时要与所学新知识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即其中蕴含着尚待发现的新知识。感性材料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形象性。即易观察、可操作、叙述。(2)科学性。是已学过的知识,同时又可以“生发”出新知识,也就是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3)趣味性。感性材料尽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的求奇心理。综上所述,感性材料可以是数、算式、图形、实物、实事等。
(一)以数作为感性材料。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概念开始,就向学生展示了四个小数(1)3.1415926……(2)6.323232(3)5.1777……(4)18.767676……这样直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和讨论,初步体会循环小数是:“从某位反复不断出现一个或几个相同的数字”的概念。
(二)以算式作为感性材料。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在准备题中就让学生计算。(1)(8+4)×3;8×3+4x3;(2)(15+24)×6;15×6+24×6这样几组数,学生计算后就会发现每组算式的得数相等,然后再让学生比较、观察、讨论两个式子的异同,循序渐进地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内容。
(三)实物也是教学中常用的感性材料。可以是直观教具,实际物品等。俗话说;“口说百遍,不如亲手做一遍。”通过对这些感性材料的观察、触摸、摆弄、拼拆等就更能使学生多种感官一齐参与学习,给大脑皮层建立的兴奋点留下的烙记,比单纯视听要深刻得多。
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师生可以准备日常生活中的牙膏盒、乒乓球、圆柱体奶粉筒、长方体直观教具等。让学生通过手摸、眼观、对比去感知长方体的特征。接着可以拿着长方体实物观察面、棱、顶点、长、宽、高等部分,这样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空间观念。
又如学习计量单位“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枚一分硬币,然后通过测量硬币厚度差不多是1毫米,让学生对“毫米”的计量单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精心设计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一)根据对知识表象的感知,对新知进行理性的探索。这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中心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脑中所建立知识的表象,引导学生质疑、提问、讨论,逐步归纳出最本质的东西一所学的新知识。这里教师可以放手学生自由提问、探讨、教师把握方向即可。
如前所述,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学生已通过看图初步认识到。每组图中几个分数相等。(1)三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二等于十二分之四;(2)八分之四等于四分之二等于二分之一;让学生提出疑问,有的学生会问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同怎会相等呢?也有的问:“分子、分母怎样变化,两个分数才相等呢?”老师对学生的质疑引向讨论题: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引导探索方向——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可以在同桌之间展开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热烈讨论后,教师集中意见归纳出新知识。这样在师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理解了知识的本质,培养了探索精神
(二)应用知识,体验成功。学生通过了自主探索,获得了新知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