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礼物》中希特林的伦理选择与道德成长研究
2019-12-23李红娟
摘 要:《洪堡的礼物》标志着索尔·贝娄的创作达到了巅峰。这部作品的出版使贝娄荣获世界文坛的最高奖——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伦理选择和道德成长两个方面剖析小说主人翁希特林在经历了成功、失败和反省后获得伦理道德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希特林;伦理选择;道德成长;伦理启示
作者简介:李红娟(198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西方文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1
一、引言
《洪堡的礼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代表作。1975年出版后,便掀起了国内外研究的热潮。经过梳理,笔者发现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叙事视角,主题思想,存在主义,犹太性和女性主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却忽视了作品中蕴含的伦理思想。鉴于此,本文将从文学伦理批评的视角研究小说的叙述者希特林的伦理选择和道德成长的过程,进而揭示文学作品的道德教诲目的。
二、希特林的伦理选择
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伦理选择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构成。文学作品中只要有人物存在,就必然面臨伦理选择的问题。”的确如此,在《洪堡的礼物》中希特林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起起伏伏,不断面临人生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希特林经历了不断变换的伦理环境。伦理环境就是文学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文学伦理学批评要求文学批评必须回到特定的历史现场,即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批评文学。小说的叙述者希特林所处的伦理环境正是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美国社会。贝娄从各个层面深刻地描绘了美国当代社会的形形色色,如实的反映了美国当代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压迫和摧残,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道德危机。
社会伦理环境的嘈杂无序使希特林迷失了方向,失去了伦理身份。人们的价值和道德被摧毁。金钱变成了评价人的唯一标准。作为社会人,犹太知识分子希特林被金钱冲昏了头脑。在恩师洪堡的职业生涯走向低谷的时候,希特林视而不见。躲在一辆汽车后面却没有迎上前去。希特林认为:“我怎么能跟洪堡搭腔呢? 那不是太失身份了吗?”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他应该遵守道德的秩序,在善与恶之间做出正确的抉择,但他却害怕背负责任而选择逃避。在这个无序和嘈杂的 伦理环境中希特林不能正确的定义自己的伦理身份,因此他也没能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违背伦理选择让他虽然逃过了社会的审判却未能躲开自我心灵的道德审判。在小说的后半部分,希特林陷入了无限的沉思,带着对洪堡的怀念无趣地活在躯壳里。
面对情感与道德的冲突,希特林的伦理选择始终是受金钱和实际利益支配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导致希特林家庭伦理环境的破裂。希特林在恩师洪堡的帮助下一跃成为了人们吹捧的社会名流。他的作品《冯·特伦克》被改编成电影并且被一些知名的杂志社委以撰写肯尼迪和其他国家首脑的生平故事的重任。物质上的富足使希特林冲昏了头脑,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伦理环境中,希特林忘记了自己作为丈夫和父亲的伦理身份,听任在原始本能推动下产生的强烈的原始欲望的支配,背叛妻子丹妮丝而毫无顾忌地 勾搭妓女莱娜达。希特林放弃了自己的伦理身份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伦理责任和义务,意味着对当时业已形成和为社会认同的伦理秩序的破坏。
三、希特林的道德成长
尊师重道乃人之常理,希特林对落魄的恩师视而不见,可见他并没有履行自己的伦理责任,他做出了违背伦理道德的选择。所以,他产生了道德愧疚感,为自己的退缩和逃避感到悔恨和内疚。洪堡的死更引发了希特林对道德的思考。一次,希特林无意中看到了恩师洪堡寄给他的一张明信片。这张被揉皱的明信片令希特林感到自己有负于洪堡,他因内疚和羞耻而感到浑身灼热,面红耳赤,汗水淋漓。希特林为此非常后悔:“我还是应该走过去跟他谈谈。我本应该和他靠近些,而不应该躲在汽车后面。”自省让希特林重新认识个人伦理身份的缺失,标志着希特林道德成长。
希特林的成功如同恩师洪堡一样昙花一现。“多年以来,从《冯·特伦克》成功之日或黛米.冯格尔去世前后算起,我一直挥金如土,穷奢极欲,但是现在,我不得不又回到老寄宿宿舍水平的生活里去了。”希特林自我评价道。希特林经过不断地自我反省,最后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为了挽回五十年来的过失,或者弥补五十年来的缺陷,而今我打算什么都试一试”破产的希特林斩钉截铁地 对凯瑟琳说。而后希特林把恩师洪堡留给他的电影剧本《考多夫雷多》大卖获得的钱用来照顾洪堡的舅舅沃尔德·沃尔德马,主动承担起重新安葬洪堡和他的母亲伦理责任和主动帮助莱娜达照顾孩子,展现了主人翁的道德成长过程。
结论:
《洪堡的礼物》探究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小说中所反映的家庭矛盾冲突,暴露了现代社会里伦理关系和伦理准则的破坏导致了家庭生活的荒诞不经的图景。为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提供了道德指引。通过书写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的伦理混乱的现象,进而揭示文学作品中道德教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贝娄索尔著.洪堡的礼物[M].蒲隆,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2]乔国强.美国犹太文学[M].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2008.
[3]汪汉利.索尔·贝娄小说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4]聂珍钊.文学伦理学与批评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