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核心素养下地理教学的备课感悟
2019-12-23张亮
张亮
摘要: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一直是地理人的追求方向。把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相联系,引领学生从身边地理事象入手,学会运用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地理学,体现地理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这正是新课标一直以来倡导的。文章从生活现象着眼,领悟出备课过程的若干方面,旨在倡导一种地理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为本人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受热过程;核心素养;情境教学
一、关注环节
(一)生活情境化的导入
独到新颖的导入方式,能促使教师练就一双用地理的眼光观察生活的“地理眼”以及一只从生活中嗅出地理味的“地理鼻”,引领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去发现、解决问题,以突出地理性。本课时采用微视频方式,使情境导入生活化,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提供更加直观、具有导向的信息资源,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学生便会主动近距离接触“霜冻”这一概念性知识。通过截取《闯关东》老东家“点火”产生烟雾预防霜冻的小短片来生成问题。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寻找贴近学生身边的内容,让内容富有鲜活性与独特性,引领学生寓教知识于实践。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大脑的兴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愿。
(二)目标的有效性
布卢姆说指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地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指向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系,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催化剂。教学目标应真正深入“人”心,而且目标的设计是一个学习课标、解读课标、实施课标的过程,是学习者把标准要求内化甚至再创造的课堂实践图景。本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笔者对学习目标的设定: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认识区域的太阳辐射等状况,认识气温等地理事象的成因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综合思维: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来解读一些谚语或解释一些农业生产实践活动,能联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及其原理,从要素综合角度分析影响昼夜温差大小、太阳辐射量大小及气温高低等地理事象的要素,能从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气温等的发生、发展和演变。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气温变化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④地理实践力:通过绘制受热过程示意图,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进阶式的检测
紧扣课标要求,试题的设置要讲究梯度,力求让大多数完成目标达成度,又兼顾学优生“吃得饱、喝得好”,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在学习了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后,通过分小组进行抢答积分方式,趁热打铁地让他们完成下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名称。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学的达成度是非常高的。
(四)适度的延伸拓展
适度拓展课本知识有助于一部分学生知识的应用与升华,有利于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在学习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时,分别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说明:
1.阅读太阳高度与受热面大小的关系图,对全球热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进行简要分析。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现象
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来创设问题,旨在培养学生形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观念。材料:甘肃省的酒泉、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些年,酒泉等地农民采用“压砂技术”,即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
通过限时思考训练,把语言的组织落实到书面上,通过自愿和点名相结合的方式大声读出所写答案,学生们结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域特色,基本能明白气温的日较差和光照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再进行总结,指出白天气温较高,日照强,有利于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而夜间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被削弱,减少了对能量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所以在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水果类的农作物甜且多汁,粮食作物等颗粒饱满。同时,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或降低了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肥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迁移,也使课堂内容得到饱满,使得提问更加源于生活、归于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有助于养成以地理学科视角来认知周边事象。。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世界某区域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资源丰富。②湿润地区(如四川盆地):气候较湿润+盆地地形→阴雨天氣多,污染物不易扩散,空气密度大→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能资源缺乏。③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资源丰富。
二、千锤百炼
对笔者来说,进入课堂试讲所得经验更具有直接性、针对性和丰富性。试讲可以检测出自己的备课是否成功,通过课堂反应检验教学的达成度。评课时笔者都会认真听取课老师们的宝贵建议,都会逐字逐句地记录下来,在课下慢慢琢磨哪些问题是针对何处提出的,在其他地方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等,然后取其精华,将自己试讲中存在的问题逐改掉,如,在表述时尽量达到教学语言的精炼,学生在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给予鼓励评价等等。在教学中笔者一直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也不断重视手势等形体语言的运用,努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自由地表达观点。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几次打磨,让我明白了一节好课是出自“深山”的,是需要千锤百炼的。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故事,它必将会成为教学生涯中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