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民办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思考

2019-12-23熊婧

现代企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民办技能院校

熊婧

互联网+时代浪潮正在冲击着传统的会计行业,传统会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局面。传统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传统的技术方法,主要依赖纸质载体反映账务信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原始凭证的录入和原始数据的采集在未来均可无纸化完成,记录和审核工作均可在手机端或电脑端处理完毕,记账、制作财务报表等数据处理流程也突破了时间大关。传统的会计侧重核算和监督职能,在辅助决策职能上能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虽然理论上强调职能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但从目前会计行业现状来看,在贯穿“事后”这一点难以有显著成效,这不能全归咎于会计行业的发展,会计应用相关理论和工具研究滞后也是导致实务界没能够真正做到使会计在企业经营全过程中发挥作用重要原因之一。民办本科高校作为会计专业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需要先明确未来会计行业的相关需求,针对自身相关问题作出教育改革举措。

一、未来会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1.熟悉计算机、智能设备操作。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未来逐渐渗透并融合到会计行业中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这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会计工作将会依赖于计算机或智能手机进行操作,比如未来企业经营流程当中的经济业务的发生、合同的审批、制作、入账、出报表、财务分析等一系列流程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快速完成。因此,熟悉相关行业领域的计算机及智能手机操作是未来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如今计算机应用于会计行业的发展虽不算成熟,但很大部分企业依然使用财务软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在软件使用问题中发生问题不知道如何第一时间处理,而随着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精通计算机及智能设备操作已成为必须。

2.拥有复合专业背景。机械的会计处理流程操作部分,未来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替代完成,财务人员的工作将从以前的单纯核算更多转换为分析,而分析对财务人员不仅提出了专业性,更多地对人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未来的财务人员应当是具有复合专业背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首先除了会计相关知识技能外,还应具备基本计算机专业能力,此外数据分析等专业也有助于财务人员解读数据信息。为了更好地结合政治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还应当学习经济学、政治及法律等相关内容。有时一项专业是否能做专做精,尤其是在实务中是否能得到良好的践行,还离不开其他专业的支撑。

3.对综合能力素质要求更高。除了对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其他的非专业的能力素质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会计行业迅速发展融合的形势让人深刻地体会到互联网技术给这个时代带来的瞬息万变,这个时代是个善于创新的时代,积极创新是新一代人才所必备的一种能力,这就要求及时应用型人才也应当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因此,高校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也应成为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创新能力之外,我们不难发现,一项伟大的创新往往难以依赖少数人的孤军奋战,更是需要多人的合作与贡献,因此沟通交际能力、合作精神等也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必学能力和精神主题。

二、民办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

1.在教师素质方面。①民办院校教师专业性相对不足。首先从我国现今教育行业发展的状况来看,同等级的本科高校,民办学校的科研水平普遍低于公立院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从教师的学历来看,民办本科院校以硕士为主,公立院校以博士为主。其次民办院校由于经费和成本等多重原因,往往一名民办院校教师要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而公立学校教师一般承担少数一到两门的课程教学。这往往导致民办教师容易变成“学而不精”的现象,承担多门课程教学不仅仅不利于教师专业性的养成,还导致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至于难以在科研上有所突破。建议合理规划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的专业布局,摈弃“一人多用”,倡导“一人精用”的理念。②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拓展教师实践能力有多种手段,民办本科院校也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招聘教师人才时也会关注教师是否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鼓励专任教师成为“双师双能型”教师,也会定期要求教师进行企业的实践锻炼。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招聘教师的时候,发现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进入学校后在教学方面往往不擅长,相反一些实践经验不那么丰富的应届硕博士生更擅长教学。还有一个便是实践经验和教学科研要融为一体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实践能力该如何转化为教学成果,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建议教师实践锻炼应当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主题地参加,并且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实践锻炼的时间。比如,可以先有应用研究的相关课题或是课程开发完善的计划或项目,之后再有目的地去参与实践锻炼,当然选取实践基地和主题也需要学校的配合,教师一人往往难以独立完成。③教学技能不够先进。由于会计本科课程多数还采取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通常也已经掌握了一般的教学技能,如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沟通技能、媒体应用技能、板书技能等,教师们基本能在传统的线下教学课堂上很好地消化上述技能,但对于互联网+带来的新型课堂,比如线上课堂或线上线下混合课堂,上述技能也会因此衍生出更多新的教学技能和方式,但这些新教学技能往往是教师们会忽视的地方,教师们往往不会主动开发新的教学技能。不仅归咎于教师自身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也和学校对此类问题的重视程度有关。民办高校学生通常疲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对于一些自觉性不够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非常愿意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因此,校方和教师应在传统的教学技能上做适应新环境的优化,摒弃不适用的技能,敢于创造新的教学技能。

2.在课程设置方面。①理论讲授课程占比依然远大于其他形式课程。目前民办本科高校在用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也较为注重对理论的讲授,先讲授再辅以学生作业、报告等形式完成。但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尤其不适用于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望在很大力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借助网络的手段,开通在线课程,或者根据课程的需要,开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教学用具不再是传统的笔记本、笔、投影仪和黑板,甚至学生上课可以带电脑和手机进行课堂的配合。教师也可以对一些知识和内容开设网络在线课程,使学生养成走到哪里学到哪里的习惯。除了需要突破课堂的空间问题及课堂的形式之外,还应通过组织不同的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除了纯理论的讲授之外,多应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案例教学资源不仅需要老师和学校共同努力创造,还应由学生自己创造案例资源,采取學生自行组队在老师引导下扩充案例资源并予以演示,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还锻炼了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合作的精神及集体荣誉感等多种素质。②加大互联网+相关课程的开发。虽然本科院校大多也开设了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许多本科生毕业了在会计岗位上也用财务软件做账,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的财务软件可谓是“半自动化”的,很多财务软件在记账凭证这一环节开始还是需要人为录入,之后的记账、结账、出报表等环节主要由系统自动生成,最后还是需要把这些账簿资料打印在纸上,原始凭证也大多以纸质的形式保存。而互联网+模式下的会计流程有望实现“全自动化”,从原始凭证开始到出报表再到财务分析再到做出决策的全过程都有望完全互联网化。因此,会计专业本科高校也应当紧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发相关实验操作课程。这类课程除了要承接新的教学内容,还应该注重课堂形式的设置和教学技术手段的创新,比如加大比例开设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多利用互联网手段造福教学课堂。③进一步深入校企合作。民办院校也非常注重校企合作及校政合作的问题,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合作的内容不仅仅涉及到研究课题的合作、共同项目的开发,也包括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基地。虽然合作的内容比较丰富,但合作的深度还有所欠缺,合作的成效也不是非常明显。所以校方更应该注重合作深度、合作的利用效率等问题。笔者认为,校方应当先明确校企合作的目的、合作的程度以及期望达到的效果,再据此寻找合适的企业或其他机构,沟通合作的关键事项和细节,避免合作仅浮于表面从而无法获得实质性成果。

民办本科院校作为会计本科教育的一支重要队伍,在给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贡献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本科院校和公立本科院校相比,虽然整体科研水平普遍不如公立院校,师资不如公立学校雄厚,办学时间往往不如公立学校长久,但在对新事物的接受度上往往比本科院校较强,互联网+在给会计行业乃至会计教育行业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给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民办本科院校在学校的竞争当中应当利用自身活力强、教师队伍年轻、教育思想前卫的优势,牢牢抓住外在急剧变化的教育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形成自身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坚持教育改革创新的理念实现里程碑式的发展。因此,高校方需要了解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即考察清楚未来在互联网+环境下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改善教学,为未来行业输送更具竞争力的人才。

(作者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

猜你喜欢

民办技能院校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画唇技能轻松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