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时代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2019-12-23王禾玲
王禾玲
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是指服务于创業人才培养,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和实践,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掌握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在知识时代,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先进教育方式,日益引起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而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一定的文化环境,离不开经济的支撑,离不开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
一、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
由于各校先天条件、地理环境、学科设置等不同,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需要突出特色,有所不为。如师范类学校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成果及强有力的经济资源支撑,开展高科技创业实践活动比较困难,但我们可以根据师范类学校的特点多考虑一些有创意的项目,如智能教育、扶贫教育等。总之不能只盯住信息、生物工程等一些高大上的技术,要尽可能将学校的特色展示出来,尽量与学校的开设专业结合起来,脱离本专业而成功创业毕竟是个案。
二、重视教师的创业实践,采取校内外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创业教育教师缺乏实际经验的问题
创业教育对于大学是全新的课题,它有传统教学的形式,但更多的是实践,而目前大学教师所缺乏的是实际经营和管理经验,这样难免纸上谈兵。同时,创业教育在实施阶段需要大量指导教师,学校难以储备如此数量的教师,所以在学校建设一支精干教师队伍的同时,要从社会上吸收一大批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创业实践阶段的指导,同时为学生拓展社会关系提供平台。对于社会兼职教师,可以采取经济报酬和社会名誉相结合的办法降低聘用成本。
三、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
邀请知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我校成功创业学生、成功校友参与论坛,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促进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1.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宣传,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通过网站、校园广播等自媒体,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2.通过创新创业竞赛催生创新创业成果。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竞赛。鼓励学生跨校、跨年级、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参赛队伍,发挥群体智慧,并安排导师做好指导。整合校内竞赛资源组织各类大赛,建立学院、学校、校外等多维度竞赛服务体系。通过竞赛让学生与校内外、企业等优秀人员交流切磋,不断完善项目和团队,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催生优秀项目和成果。
五、将创业教育资金支持的范围从在校延伸到毕业后一段时间,形成在校教育、毕业实践相连通的体系
创业艰难,大部分学生并不把创业作为首选,他们会先找工作。根据高校青年创业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1.24%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先就业后创业”,而认为“应当先创业”的仅为1.12%。导致学生创业信心低下的原因主要是缺乏人脉和好的创业理念。近年来,国家为了减少就业压力,鼓励毕业生创业,并给予经济和技能帮助,高校涌现出一批未毕业就创业的“学生老板”,但这些政策主要惠及在校生。这样在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热情支持与学生冷静思考之间形成一个时间差,学校希望在校生及毕业生创业以缓和部分就业压力,而学生希望积累经验再创业。当然,社会上也有其他的创业支持项目,但是一旦成为某校的学生,就永远打上了它的烙印,学生就业情况和社会评价同样是大学社会声誉的重要指标。所以,可以将支持范围扩大到如毕业两年内的学生,而学校参股资金可以参加分红,同时要求其创办的企业招收一定比例的本校学生,这样可以放大就业吸收的能力,把资金用于更需要支持的学生,从而把好事办实。
(作者单位:成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