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探究
2019-12-23李果
【摘要】中学阶段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较为充足,且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建立高效的课堂对学生获取知识至关重要。英语学科尤其注重语言环境,学生课堂参与的高低更是直接体现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但由于各种因素,部分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参与度并不高,以致学习效果不明显。本文试图探究影响中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原因,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英语课堂,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生;英语学习;课堂参与度
【作者简介】李果(1995-),女,汉族,河南西华人,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英语。
優秀的英语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促进,学生参与度不高会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英语学习始终难以取得进展。所以,对影响学生参与度的因素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教师的教学风格、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找出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一、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一贯的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它能够决定课堂的整体氛围,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整体教学效果。由于年龄、性格、性别、教育背景、思维方式等的差异,教师的教学风格大有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同。根据Sternberg提出的心理自我控制理论,教师的教学风格被分为立法型、执行型、评判型、整体型、局部型、激进型和保守型。研究发现,在这七种教学风格中,相对简单且容易形成的是执行型、局部型和保守型,但持有这几种教学风格的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容易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而立法型、评判型、整体型和激进型则是相对复杂的教学风格,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摆脱一贯的只关注教学任务、循规蹈矩的教学风格,去做一名创新型英语教师。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师应当打破固有的规则,善于发掘新颖的教学方式,将自己及学生生活中的新鲜事物融入的教学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形成独特的、高效的且受学生欢迎的教学风格,这样才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主动获取知识。
二、知识的连贯性
英语学科较为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生应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放在一个系统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举例来说,在讲到friendship这个话题时,可以设计一个讨论的环节,主题为“what do you think a friend should be?”,等待学生讨论完成后,征询他们的答案,如:patient, kind, helpful, honest, humorous等等,将这些一一写在黑板上一棵画好的大树形状里,邀请一位同学用苹果的形状圈出他所认为友情里重要的东西,最后告诉学生:朋友拥有的好品质越多,那这棵友谊之树结的果实也会越多。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回顾他们之前所学的一些单词,也能提升学生们的情感素养,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
英语学科有大量的知识需要记忆,但人脑的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最著名的就是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一个知识点经过长时间反复的记忆才能被掌握,在这期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的。如果所有英语教师都能明白这一点,及时将学过的知识贯穿到新知识中,就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旧的知识,而不是轻易就将这些知识遗忘了。另一方面,将学过的知识融入新的知识中学习,方式比较平缓,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产生自我认可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这样就达到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
三、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都已经过了英语学习的启蒙时期,若是学生没有培养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进入中学后要学的知识点突然变复杂,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上的困难产生失落感,甚至彻底对英语失去兴趣,以致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除此之外,学生也可能会受到错误的世界观的引导,如:我们是中国人不学外语、学英语没有用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英语时产生消极心理。
教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承担者。首先,作为英语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公平地对待学生、关爱学生,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优选教学内容,选择优质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再次,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最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老师要做到多鼓励少打击,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
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纳能力,这是对教学的一个重要反馈。一旦忽视了学生的掌握情况,那么课堂就可能会出现老师自顾自讲,学生不知所云的情况。学生便会感受到不被重视,学习积极性降低,自然就不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了。因此,教师除了要积极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还要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真实掌握情况。这样的态度学生更容易接受,也会更乐于参与到课堂中。
总之,教师的教学风格、知识的连贯性及学生的兴趣都是影响中学生英语课堂参与度的重要因素。这些大多是依靠教师来引导的,因此教师应当有所反思,更加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提高教学策略,同时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最终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Conti,G. J. Identifying Your Teaching Style[M]. FL: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2004.
[2]贺雯,张庆,黎雯君.教师有效教学风格的结构与形容词评定问卷编制[J].上海教育科研,2011(05):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