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019-12-23黄祝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渗透途径

黄祝英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德育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的重点,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当前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多数是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教学,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背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现状,探讨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 德育 渗透 途径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背景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初中阶段又是形成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品德,必将严重影响他未来的发展,所以德育教育也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多数是以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教学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活动,短期内不能达到效果是正常现象,我们要将这种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才能摸索出科学路径,并总结出经验。德育在新时代的教育中的重地位,习主席以“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进行了总结,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现状分析

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正处于齐头并进的时代,其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让初中生更多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和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信息技术课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制约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1]。

一方面,大部分老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信息技术的实操和理论知识上,对于学生的思想动向往往忽视,没有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与计算机的普及,学生很早就会使用计算机网络了,现代科技的发展伴随着他们的成长。网络已经和他们密不可分,在很多生活和学习也需要通过网络来完成,例如购物、app远程教育、与朋友之间的交流等。

由于网络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更容易被网络的各种资讯和游戏所吸引,同时网络上存在着一些不良信息以及道德上的偏见,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恰当的辨别能力及德育素养。

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很有必要渗透德育教育。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1.巩固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培养良好操作习惯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信息素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比如在开学第一节课时,教师强调电脑室的电脑是公共财产,我们必须爱护;下课时学生经常把显示一关,或都把主机电源一关了事,这时切记交代好学生正确的关机步骤,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了爱护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另外,教师教育学生鼠标、键盘、桌椅要摆放整齐;不随意更改电脑桌面背景图;不随意复制、改名、修改及删除他人的文件和文件夹;自己的文件存放在指定的文件夹中。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一开始用电脑就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并在把这样的好习惯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好的习惯形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影響学生的一生[2]。

2.建立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会协作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是我上课的重要组织形式。小组内互帮互助,小组间也可相互交流,实现了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近几年,笔者所任教的班级都会按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小组由四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上课经常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在设计小组讨论探究的问题时,必须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在讲第二章第三节《网上搜集信息》内容时,要求学生搜集“广州市的著名景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每一个人都负责一个景点的资料查询,然后由全体小组成员进行汇总。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相互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最后形成小组的共同学习成果。

在分组合作教学中,小组分工合作,人人参与,既明确个人责任,又互相帮助交流,资源共享。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不但获得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合作学习的能力,取长补短,形成小组协作的意识。学生们学会了团结协作,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

3.教会学生信息甄别,提高信息道德素养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方式不断涌现,而初中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认知世界的能力,但是心智还不够成熟,在很多问题上还处于懵懂的状态,一些不良信息和风气很容易影响他们的思想。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不能完全切断学生接触网络的路径,而初中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推荐与信息学科或其他学科相关的一些优秀网站;给学生一些好的上网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用健康的网上聊天方式,在课堂上引用一些典型事例,比如:网上诈骗、网上跟踪骚扰或者无聊的“聊天”等问题;告诫学生要远离网瘾和欺诈,不去造谣、传谣,更不能参与违法信息的传播。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引,引导学生有效、正确、绿色上网。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选择能力与网络免疫力、提高网络自我保护能力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学习“计算机病毒”这一内容时,告知学生如何预防、检测和消除这些常见病毒的方法,比如不随意打开陌生人的邮件,即便熟人的邮件也要核实信息才打开等等。举一些计算机病毒爆发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病毒产生的危害,明白设计、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惩,引导学生用学会的知识服务于社会,而不是毒害人民。

4.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开创信息课堂德育途径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很多看似与生活相无关的内容,但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身边的事物创设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德育教育[3]。

例如,在讲解《修饰演示文稿》这一内容时,以“垃圾分类”这一个社会热门的环保话题为主题,引导学生在课上完成“垃圾分类跟我学.ppt”中的操作任务。这一主题学生在生活中的体会也比较深。其中有一题是要求学生插入不同类别的垃圾的图示,并且放在对应颜色的垃圾桶的图片的下方,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来自文件中的图片的操作,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完成任务,提醒学生要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和正确对待垃圾分类。在学习中接触这个主题,既能让学生放松心态,也能够将学习过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渗透环保教育,体现信息技术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如七年级第一章的第8节《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这一内容包括“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和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虽然内容不多,但对学生而言却是使用计算机交流信息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再例如,讲解七年级第一章的第6节《信息安全的保障》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主动地去了解更多的信息技术及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会病毒防范、信息安全保护的基本方法,并树立一个初步的遵守信息道德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識。除此之外,结合近年来社会上的真实案例提醒学生时刻警惕和注意他人和个人的网络行为。

5.信息技术课堂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主义教育就是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国家,这是我们民族维护自身安稳的精神理念。笔者会根据课堂内容恰当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中有一章叫作《图像的获取》,我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我国近些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例如我们的航天飞船、我们的超级望远镜、我们的珠港澳跨海大桥等等。每一个图片上的超级工程都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成就,并都取得了世界瞩目。在教学中渗透我国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这一代学生努力学习成为我们今后中国的脊梁[4]。

结语

综合上述,我国教育体制正在进行着深化改革,对于学生的教育理念是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其中的德育教育是贯穿于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一条教育主线,没有良好的品德和品行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我们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信息技术课堂上也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这就要求老师抓住学生的特点,设计德育教育情境,在合适的情景下结合条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雪萍.基于信息技术价值观的初中生网络学习行为现状调查[D],2015

[2]石金梅.信息技术在提升班级德育管理实效性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90-91.

[3]张勇.探究信息技术学科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00-101.

[4]梁静静.浅谈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8):183-184.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渗透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电子学档评价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