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的改革创新研究
2019-12-23丁奕
【摘要】“听、说、读、写、译”中翻译能力作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一直是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现状,从我国经济发展对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与高职毕业生英语水平的培养现状两方面探讨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进而从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加快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课程改革创新,突出其职业应用型特色,切实有效地提高學生翻译能力和综合英语水平,打造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改革创新
【作者简介】丁奕,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自2010年秋学期开始实施。《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注重基础训练,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整合教学内容,适应职业岗位需求;提供多样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采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教学理念。有学者在此基础上适当延伸,认为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是打造既懂专业又通外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的现状分析
尽管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翻译课程日渐受到重视,但作为“听、说、读、写、译”中提升阶段的职业应用型课程,目前翻译课程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高职英语教材体系不够重视翻译环节的设置。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的实施过程,由于教学指导思想缺乏重视,翻译教学所占比重较轻,加之通常设置在最后一学年,难免出现教学效果不佳、匆忙收场的局面,是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模块主要设置听说、阅读、写作环节,一些老师认为高职英语主要涉及听说读写,翻译教学用处不大,即使由于考试题型中会出现词组或句子翻译,也大多源于课文,在老师的督促下,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导致学生翻译存在严重的能力不足。
2.人才培养缺乏具有高职特色的适用翻译教材。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是高职教学要求和质量的根本保证。目前市场上的翻译教材大多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的语言基础、专业知识和职业需求不符,适合高职翻译教学的凤毛麟角。由于缺乏真正能适用于五年制高职层次的翻译教材,许多高职院校不得不耗费大量的精力择其所需,甚至编写内部讲义作为自编教材使用,但过程周期长,成效慢。
3.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局限。要上好高职英语翻译课程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目前的高职院校翻译课程的专任教师虽在学生时代接受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但缺乏在实践中的应用,造成“授”与“受”的供求脱节。同时,翻译课程注重实践,热烈的互动课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难以实现。课堂基本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布置的任务和参考译文,学生由于缺乏系统的翻译训练,个人的翻译技能很难提高。
4.五年制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接受能力有限。五年制高职学生主要是未考取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低,水平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动机,面对专业性较强的翻译课程学习,大多不知所措,昏昏欲睡。因而在翻译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及时反馈为得到充分重视,社会和企业需求被忽略,教学效果不佳。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交叉学科随之兴起,市场越来越需要掌握多门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已不再满足于从事机电建筑、国贸金融、市场营销等行业中基层操作工、技术员或中级技术工作等岗位,他们更希望成为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宽阔国际视野,兼具较高人文素养与职业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因此,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英语水平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使得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另一方面,面对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学生和家长对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50%-80%的高职毕业生选择通过海外留学、专升本、自考、成人高考、考研等途径提升自己学历水平。社会对职业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的巨大需求,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理解能力及思维转换能力。同时,学好翻译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作为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课程之一,翻译课程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打好语言文化功底,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因而,其改革创新值得深入探究和思考。
三、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改革创新的具体途径
1.明确翻译课程目标,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等职业教育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专业课程设置应根据社会的有效需求,要善于发现并预测新的社会需求。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的翻译课程目标应更加明确,且有针对性,即“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是为了打造具有一定翻译技巧和语言文化功底的职业应用型复合人才。
2.优化翻译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教育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只有确立了合适的课程设置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设计,并保证后续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翻译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应用型复合人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主要专业知识。五年制高职学生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有自选的专业,翻译课程应与专业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充分满足社会对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的翻译课程设置可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
基础模块主要满足培养对象英语起点低的要求,翻译课程教学计划必须科学合理地安排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进度和比例。专业模块则适应培养职业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翻译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必须精简整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除了培养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培养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即“搜商”的提高,以适应不同职业岗位中,应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3.加快翻译教材建设。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要想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首先必须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足够的实践。面对目前五年制高职翻译教材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翻译教学的现状,可参考国外高职教育教材,适当添加一些英语原版材料,增强实用性。也可根据学生学习需要编写校本教材,开发具有高职自身特色的教材。
4.改进翻译教学方法。目前大多数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只够处理生词、课文及练习,为提高效率可合理进行分层教学,根据高职学生思维特点、学习习惯和善于从经验中总结具体操作方法的特点(姜大源2007),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开发学习资源,适当展开第二课堂学习和线上线下结合的互动教学。依托模拟仿真或真实的翻译任务,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提高翻译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5.完善翻译评价方式。翻译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应以学习实践过程为中心,采用课内与课外、小组与个人、自评他评互评相结合,建立起客观科学的考试评价体系和标准,并通过相应的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考企业给出的评分和评语。从而取代传统翻译课程评价考核仅以一张考卷为依据,对学生翻译技能进行评分所造成的局限片面性。
四、结束语
准确定位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人才培养中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变革教学模式,创新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翻译鉴赏水平,以过程为导向推进翻译课程改革创新,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翻译能力和综合英语水平。只有这样,五年制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