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教养方式下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及对策探析
2019-12-23张丽芳蔡悦孔庆宁王婷杨子江
张丽芳 蔡悦 孔庆宁 王婷 杨子江
摘 要: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有697万余人,其中6~13周岁占比67.4%,且96%的留守儿童由(外)祖父母照顾,4%的留守儿童由其他亲戚朋友照护。父母在家庭中的缺位,对于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课题组进入国家级贫困县H县深入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初步调查发现,H县S村95%的家庭都有进城务工人员,村中“三留守”人员规模较大。因此,本文以H县S村留守儿童为例,分析了不同家庭教养方式下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并提出解决不同教养模式下留守儿童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留守儿童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1-0149-02
一、 背景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并推动人口的快速流动,农村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越来越大。民政部门户网站数据表示,统计至2018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共计697万余人。从区域上看,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较多,共69.1万余人,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9.9%,排名第五。生活环境不稳定、长期缺乏健全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儿童家庭情感的建立、社会伦理与行为规范的养成、学业的进步,甚至使其出现偏差行为。研究留守儿童成长困境,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二、 不同教养方式下留守儿童成长困境
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照养方式是能够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学界对此叫法不一,“抚养方式”“养育方式”“教育方式”均有之。相比之下,“家庭教养方式”更能够结合“养育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含义(段力琳,2018)。因此,本文采用“教养方式”这一说法,并且结合S村实际情况,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以母亲为主的家庭教养方式、以父亲为主的家庭教养方式和以祖辈为主的家庭教养方式三种。
(一)以母亲为主的家庭教养模式
以母亲为主的教养模式是指家庭中父亲一方因外出务工、离异等原因长期离开家庭,母亲为主要承担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抚养的家庭教养模式。
在S村中,外出务工人员以男性为主, 因此以母亲为主的家庭教养模式在S村较为普遍。老大黄平、老二黄安、老三黄顺(均为化名)兄弟三人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三兄弟跟随母亲在S村生活。目前,分别就读于该县(村)的初中一年级、小学四年级和三年级。三人学习成绩差,其中老二黄安考试经常不超过10分。黄母未上过学,仅会写自己的名字,平时沉迷麻将,不关心儿子们的学习,但总是在拿到孩子的成绩单时打骂孩子。久而久之,兄弟三人更不爱学习、更沉默,与母亲的距离也渐渐疏远。
上述案例中,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待三个孩子的学习问题,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这个家庭存在病态结构,疏散的家庭氛围使得黄母不能及时认识到孩子内心情感的变化并给予积极引导,导致三个孩子性格孤僻内向,社交主动性不够。另外,由于父亲角色的长期缺位,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乏男性榜样,使三个孩子均表现出毅力不足、多愁善感的特点。
(二)以父亲为主型家庭教养模式
以父亲为主的教养模式是指家庭中母亲一方因外出务工、离异等原因长期离开家庭,父亲为主要承担人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抚养的家庭教养模式。
在农村地区,父母离婚后母亲改嫁或夫妻中一方(通常为女性)不告而别离家出走而导致的此种教育模式并不少见。S村居民小乐(化名),男,13岁,在县中学读六年级。父母早年离异,现与父亲、两个姐姐和祖父母一起生活。为方便照顾孩子,父亲从外省回到县城,就近工作,但由于工作原因,父亲很难关注到小乐的。据了解,小乐在家中几乎不与姐姐们交流,在学校中也排斥与女同学交流,在村中会躲避女性长辈、邻居,尽量减少与女性接触。小乐表示,自己害怕和女性相处,
在进一步了解后,我们认为小乐的行为与此种家庭教育模式有较大关系。由于母亲在其年幼时不告而别,对其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创伤,从而排斥与女性的接触;长期缺乏母爱,并且姐姐们对他冷漠,成长过程中母爱的缺失使其对女性缺乏信任;在其成长过程中,缺乏与女性朋辈群体交往的正确示范,致使其未习得与女性朋辈的正确交往方式;父亲忙于工作忽视有效沟通,未能观察到小乐的异样,一直未对其进行引导。
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忽视对儿童的性别教育,认为性别意识可自然习得。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尚可通过正确的交往示范习得。但若在单亲家庭中,忽视性别教育,不对儿童加以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影响其未来正常的人际交往。
(三)以祖辈为主的家庭教养模式
以祖辈为主的教养模式是指家庭中父母双方因外出务工、离异等原因长期离开家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孙辈进行教育和抚养的家庭教养模式。
当前,祖辈教养型是较为普遍的家庭教养模式。這样的家庭教育中, 父母角色的缺失,再加上祖辈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传统、性格特质等原因,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一项研究表明,在祖辈监护类型中成长的儿童。在生长环境中那个更易产生抑郁、敌对、敏感等情绪,继而造成人际关系紧张, 如此循环, 其孤独感更强, 性格进一步内向化, 更甚者出现精神质倾向(邓龙,金俊,童修伦,周浩,张峰,邓胜,刘阳,李彪,肖玉娥,2017)。
祖辈教养在调查地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例如,楠楠(化名)今年11岁,读五年级,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就去外省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楠楠和12岁的姐姐、10岁的弟弟与祖父母一起生活。通过与楠楠的接触发现,她性别意识较强,不仅注重穿着打扮,且乐于与朋辈群体交谈“性”和“男女关系”;性格坚强勇敢,但偏执拗和叛逆,表现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缺少关爱,感情脆弱;存在偏差行为,楠楠在家多次偷拿祖父母的钱,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在学校也不经同学同意拿他人财物。
社会工作理论——人在环境中,强调“人是不能脱离环境存在的,要在情境中理解行为”,因此我们同样观察这个家庭的教养对于楠楠个人行为的影响。
在这个家庭中,祖辈教养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监护人文化程度不高,既无法对孙辈进行学习辅导,又无法准确把握儿童每个成长阶段出现的不同特征。
二是思想观念老化,抚养方式落后。楠楠祖父的教育方式是严厉惩罚型,即当楠楠犯错时,进行言语辱骂和身体惩罚。在偷窃这一事件上,祖父对其进行过不止一次的体罚,但楠楠之后依然会发生偷拿行为,而体罚在另一层面上则造成了行为的一种正强化。
三是极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情感世界,只重视基本生活与安全的照顾, 忽视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灵层次的沟通。楠楠的祖父忙于农活,祖母又患有精神疾病,常常保持沉默,很少与楠楠进行交流。而这时候的儿童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情感上需要有人陪伴与关心、理解与交流。
四是对三个孩子的照顾无法较好进行平衡。楠楠在家中是老二,祖父母对三姐弟的态度是不同的:姐姐成绩好、性格温顺,祖父对她相对放心也较少指责;弟弟是唯一的男孩,聪明活泼,祖父母对他是宽容和宠溺。在这样的情境下,排位中间位置的孩子为了吸引长辈关注,避免忽视,则更易出现一些偏差行为。
三、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三个案例,社会工作者主要立足优势视角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构家庭治疗理论对其进行介入。
(一)关注儿童优势,增强自信心
优势视角理论主张关注服务对象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挖掘潜能,相信服务对象天生有一种力量可以去改变自己。例如,黄家三兄弟身上,便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引导家长改变“唯学习成绩论”,观察儿童日常行为中的闪光点,理解智力存在逻辑、语言、运动、视觉、听觉、社交、内省等多个类型,拓宽家长对于成就的认识面,助力儿童挖掘自身优势,增强自信心。
(二)认识沟通的重要性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个关于人类情绪和交往行动的理论,主张将家庭看成一个系统,家庭成员在其中相互作用和影响。该理论认为家庭系统功能不良,并非是因为家中的成员不好,而是因为彼此之间的信息传达方式不得当,或是因为自我分化程度低、三角关系疏离等不适当的行为影响。小乐的家庭中,父母离异,父亲长时间在外工作,缺少沟通,使得家庭中父亲、母亲、儿童这三角关系破裂,使得儿童安全感低,再加上早年母亲的抛弃在儿童心理留下的影响,缺乏疏导和沟通,使儿童产生自我防御,通过否定、歪曲和外化,排斥女性。
(三)调整病态家庭结构
结构家庭治疗是米纽秦的重要观点之一,该理论旨在重建家庭建构,改变相应的家庭规则和病态的家庭互动模式,使得僵化的模糊的界限变得清晰且更具渗透性。通在楠楠的家庭模式中,姐姐和弟弟深受家长喜爱,同祖父母形成联盟,与楠楠这个大人眼中的“坏孩子”形成“对抗”。在这样的情况下,手足子系统的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无法形成独立的个体系统进行保护和利用,这对于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在实践的过程中,课题组辅以小组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一系列与“行为矫正、家庭关系、安全教育”等相关的留守儿童小组活动。在小组中,不断鼓励儿童相互信任、倾听、袒露,鼓励儿童行为上的改变,以一个个体影响整个团体。
参考文献:
[1]王维青.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7.
[2]段力琳.让爱留守:对农村单亲监护型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4):107-112,41.
[3]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3):37-49.
[4]徐红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策略与幸福感的研究[A].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學会.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国际生产工程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2019:6.
[5]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4):63-65.
作者简介:
张丽芳,天津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
蔡悦,山东枣庄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
孔庆宁,湖南长沙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
王婷,重庆垫江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
杨子江,甘肃张掖人,江西财经大学学生,研究方向:社会学(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