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织锦创意设计阐幽探赜

2019-12-23白艳霞

设计 2019年21期
关键词:创意设计审美科技

白艳霞

摘要:研究中国现代织锦的创意设计策略,目的在于为抢救我国其他濒危“非遗”获得可资借鉴的经验,探讨传统文化、艺术的现代化问题。主要采用个案法、调研法、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科技、审美、文化传播为视角,获得如下结果:以科技为先导,自觉寻找自身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运用文化创意理念,将科技、艺术、文化传播维度高端融合。进而结论:“三维‘融合是有效重构与拯救织锦“非遗”,实现现代织锦产业向后现代创意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扩大我国文化在国际上影响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现代织锦 科技 审美 文化 创意设计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11-0048-03

引言

织锦,是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丝绸织物中璀璨辉煌的精髓。因其工艺的复杂和文化内涵的丰富,被视为中国丝织物中最具符号象征意义的工艺美术品,颇具世界影响力。符号的“意义是文化的也是历史的。”织锦是国家级纺织品“非遗”项目,研究中国现代织锦的文创设计,从中吸取成功经验,对抢救我国其他濒危“非遗”和传统文化,乃至艺术的现代化问题,都具有积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研究背景:研究观代织锦文创经验的成果稀缺

当代学界,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中国现代织锦的创意设计的成果极少。虽然汉族的蜀锦、宋锦、云锦三大织锦与壮、黎、土家等少数民族织锦形式与内涵各异,但它们同为织锦,与“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具有“家族相似”特征,因而,本文选择近五年来的各类织锦研究成果,作为本文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观这些资料,当前关于织锦的学术探讨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首先,研究少数民族织锦在现代实用艺术中的应用和现代艺术对传统织锦的借鉴。如:将土家织锦图案运用于室内软装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在民宿空间设计,在现代设计、在现代箱包设计和软装设计中的运用;土锦的精神特征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对美术艺术设计教学的启示,以及现代艺术设计中湘西土家织锦元素的借鉴;将黎族织锦元素运用于现代环艺设计、黎锦植物染技艺和图案在现代女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两大少数民族织锦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强调的是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是增进各种现代设计视觉语言和效果的文化资源,而非聚集于织锦本身的研究。

其次,是关于三大织锦和少数民族织锦的审美、工艺特点、发展创新策略的研究,旨在实现织锦“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但非立足于传统织锦现代性转化的视角。

最后,现代织锦的研究论文近年来仅三篇,赵向圳的《现代织锦围巾的独花图案设计应用》(《设计》,2018年3月)。王雪颖的《东方艺术花,锦绣中华梦——都锦生织锦的热爱、传承与创新》(《中国民族艺术博览》,2018年1月),岁巧等的《现代数码科技对杭州织锦的图案影响研究》(《现代装饰》,2015年8月)。主要研究电子数码技术是如何推动织锦图案设计发生巨大的变化。

本文从“现代”、“汉民族”两个宏观时空视野,将电子数码织锦技术与传统蜀锦、云锦、宋锦的技艺与审美风格相互比较,从科技、审美、文化传播三个微观维度,分别考察了中国现代织锦的创意策略:以科技为先导,自觉寻找自身文化资源与发展潜力,运用文化创意设计理念,将三个维度高端融合,超越了传统织锦技术的诸多局限,有效重构与拯救了织锦“非遗”,实现了现代织锦产业向后现代创意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扩大了我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科技维度:电子数码织锦技术超越传统提花技艺

在晚近时期,织锦的发展进入瓶颈。20世纪90年代,受到“纺织生产领域数字革命所带来的新的可能性”的影响,1999年,浙江理工大学李加林发明“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为传统织锦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李政道将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比喻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之间是同构性关系。其实,艺术的飞跃性发展总是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它们交融共生,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在织锦的肌理、色彩、密度等组织结构方面的改进是革命性的,对艺术的影响往往是颠覆性的。

首先,在肌理(提花)技术方面,电子数码丝织技术,不受组织结构界限,以变幻无穷的织锦语言超越了传统传统织锦的组织结构,既能经线提花,也可纬线提花。24000针的提花机,纵横两个方向的丝线根据图案需要任意交织,能够织出构图各异、质地细腻而逼真的锦,突破了经线、或纬线提花机的局限。

其次,色彩方面。运用现代电子数码技术设计的织锦,凭借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交织的色彩表现模式,產生众多的并置组织结构,实现了图案表现需要的各类色彩(色相、明度、纯度)的目的。在表、里组织结构、设计理念、配色原则方面,对传统织锦技术进行了全面改造。最终完成传统织锦技术向现代的转化。

再次,密度方面。丝线的疏密直接影响织锦的显像效果,决定了织物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传统织锦是一种实用工艺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突出地体现了文化价值、织造技巧以及艺术美。由于数码技术发明前的设备和技术落后,限制了设计师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因而花色和图案显得朴拙单调,情感力度薄弱,缺乏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电子数码技术能织出密度比传统提花技艺高出6.8倍的致密纹理,克服了传统织锦纹理疏松、组织结构简单、图像模糊的“马赛克”视觉效果;也避免了易起毛、不能干洗、不能拼花的缺欠;突破了“传统织锦的固定式表、里层组织结构与设计理念,摒弃了传统教科书上所述的‘意匠色彩与组织结构相对应的原则。”在细节和审美效果方面,以生动的真实、精密的质地、超过了原作。

总之,数码纺织技术的发明,“促进了相关纺织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国家级纺织类‘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陸互动。”也完成了它的现代转向,使其在当代宏阔的政治、经济语境下获得强大的生命形态,如图1。

三、审美维度:完成向实用与纯审美并重的超越

“第一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奧地利美术史家阿洛瓦,李格尔(Alois RiegJl.1858-1905)在他的《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中曾言,“所有艺术形式总是材料和技术的直接产物。”电子数码丝织技术创造了煥然一新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效果,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实用向审美的超越,即由纹样简单规整、纹理疏松朴拙、缺乏感情色彩的手工艺品,提升到源自艺术家心灵、充满设计感的高雅巧制。

首先,在织锦类別的选择与设计上,现代织锦品类繁多,生活日用品如服装中的对花旗袍,家纺产品如沙发座垫套、壁挂;纯艺术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的经典绘画,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百骏图》《蒙娜丽莎》等作。文化典籍如《孙子兵法》。摄影作品,如《梅兰芳戏装艺术集锦》《苗女》等作品,都精确逼真、细腻传神、富有质感,如图2。

另外,现代织锦不限于传统的世俗主题,还扩展到独具特色的藏族宗教题材绘画艺术形式——唐卡。可谓种类繁丰,在题材的多样性上远远超越了传统织锦。

再次,从艺术语言和审美风格考察:传统、经典、时尚特色兼具。艺术作品的内涵存在于形式之中,审美是对艺术形式的体悟,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亦如此。现代织锦,多重经线和纬线的交织,形成天然丝光闪耀、灿烂夺目的视觉效果。

云锦、蜀锦、宋锦,三大织锦风格各异,为现代织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传统织锦运用工艺美术的形式美法则,将自然物或文化传说中的物象理想化、艺术化,既而典型化。

利用“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不受地域流派与技术设备限制,能织造三大织锦的任何图纹,而且可以织出各种逼真生动的视像,兼具多种审美风格,又不失独有的特色——构图繁富、层次分明、色彩绮丽缤纷或柔和渐变、质地细腻、栩栩如生而富立体感,且达到晕纹虚实结合的艺术境界。如《清明上河图》《富春山居图》《贵妃醉酒》《维纳斯的诞生》《四季》等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不同方面体现了这些审美特色,并且强化了原作的艺术魅力。

最后,在艺术意蕴方面,现代织锦作品将科学的真、宗教和文化的善、艺术的美整合其中,赋予织锦艺术全新的结构与视觉语言,把流传数千年的中国文化符号用高科技手段加以呈现。人类的经验形式从低到高分为五种——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艺术作为认识真理的经验形式和意识形态的构成元素,与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等相比,诚然处于最低的层面。但艺术作为人类天才创造的形象世界,又包含更高目的的精神指向。现代织锦的时尚创意设计,重视织锦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因此,其作品的审美价值远远高于作为商品的织锦价值。

总之,中国现代织锦,它们集电子数码科技、现代织锦艺术语言、文化内涵于一体,形成统和多种元素与风格的“复合美”,既保持了织锦“非遗”之美,又超越手工技艺之美,扩大了艺术的边界,打破了美术与工艺的传统区別,如图3。

四、文化传播:由抢救“非遗”向版权衍生、国家形象塑造的飞跃

在始于西方的现代艺术领域,东方文化缺席,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崛起,颠覆西方的“文化霸权”,我们应适当采取“反霸权”策略。因此,有意识地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再生产的“文化自觉”潮流涌现。科技的进步为“文化的工业性传播”提供了高水准的技术支持。从根本上说,“技术是社会性的产物,技术的需求和进步与文化之间向来存在着无法忽视的关联性,”所以,用织物传播本民族文化的现象由来已久。早在书面语言发明之前,“人们就在世界各地通过纺织品来讲述自己的文化历史故事,”织锦是一项重要的“非遗”项目,在保住汉族文化的DNA的基础上,即“将非遗中的文化元素和意境提取出,”在作品中重新诠释演绎,从而达到版权衍生、国家形象塑造的层面。

首先,在复兴传统艺术与版权衍生方面。在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是以其科技与经济步伐的迅猛、文化艺术与传统疏离、悖逆为特征的。但是,真正成为过去的东西总会在未来与我们相遇。当现代化发展的弊端暴露以后,纷纷到古典文化中寻找精神的家园。不过,传统织锦无论在密度、纹理、色彩方面都远不能满足当代人的情感与精神性需求。

电子数码织锦实现了创新与复古的并驾齐驱,以复古的方式实现创新,促进两者的一体化增长。如何用“非遗”的形式来讲故事、复兴传统、传播文化,在国际上塑造文化大国的中国形象?现代织锦通过对传统文化主题的采纳、提炼,将题材或解构、或整合、或重新解读,在不破坏原来符号意义的前提下,形成另一个新的结构体系——一个更具现代文化审美情趣和欣赏价值的体系。例如,翻新老照片的《梅兰芳戏装艺术集锦》、复制敦煌壁画的织锦《树下说法图》。《富春山居图》的两个残部《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合织的完整全卷,这些作品不仅抢救了濒毁的艺术作品,也衍生了版权。

现代织锦,在很大程度上,销售的是符号价值。只有技术而无文化特色的商品,在國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挪威学者拉斯,史文德森(LarsSvendsen)所言,“如果想出售符号价值,那么这些符号必须要象征些什么。它们必须具有某种内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特色凸显了每一只竞争力量的主体特色。情境画家盖伊,德波(Guy Debord)也早在1967年就指出,“一旦文化成为了商品,它就会成为真正的‘明星商品(star cornmodlty)。他曾预言,到20世纪末,文化将成为经济的驱动力”。这个预言现已被验证。

其次,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塑造了我国文化大国的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在产品设计领域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现代织锦的很多精品被国外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如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博物馆和世界银行等外国机构。1998年,织锦《清明上河图》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

最后,现代织锦中很多精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国际友人。如胡锦涛主席赠给美国耶鲁大学和布什总统的真丝织锦图书《孙子兵法》、习近平主席分别赠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特朗普家族》、新西兰总统约翰·基的彩色织锦长卷《清明上河图》、波兰总统《杜达夫妇织锦肖像》、柬埔寨莫尼列太后织锦肖像《情深意长》等作品,向世界传播了中国文化,展示了汉族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如图4。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作品通过在国际上获奖、被收藏、赠予外国领导人等方式,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没有文化的繁荣和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种品质精美的生产品,对于世界文化也做了巨大的贡献。”

另外,创意增添了这种悠久的东方织物的时尚风采,具有极高的辨识度。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彩色丝织技术织出的锦,一反云锦恢宏华丽的龙凤牡丹类主题,也不同于宋锦象征吉祥福寿的鸟兽花草几何构图,与蜀锦中的花格兽龟古老图案及受江南织造影响产生的月华锦、雨丝锦、浣花锦等有别,织锦语言千变万化,无局限成像,明晰而精制,富有时代气息;“非遗”类属赋予其“与生俱来”的传统文化基因,而文化成就其独特品格。传播最大化地实现了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的审美价值,时尚创意与技术则是其现代性的具体体现。仅就科技、文化、审美的某一方面而言,现代织锦无从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即借助时尚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中国文化基因。时尚创意也是传统织锦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之一。“时尚非常善于‘借用,即借鉴不同文化,”也从不同的历史时代中吸取灵感。更“富有意味的是,越是历史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当代文化越是前卫和新潮。”传统与时尚互为表里,相互依存。高密度全显像数码仿真织锦化传统为时尚,用鲍德里来所说的“时尚的循环”和“文化的再循环”,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那里则称“文化再生产”。可见,在后工业时代,文化审美元素演变为资本的一种——文化资本,精准地说,文化审美资本。

结语:从多维的高端融合到多重超越

在当下的中国。“我国众多的文化形式都面临着推陈出新,再创造的转型。”创意赋予设计更高的“品格”,是其发展的高端形态。现代织锦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意设计为手段,将实现了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科技、艺术语言、传统文化基因、时代主题、国家重大外交事务等多个维度融入作品,实现了艺术与科技、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形式与内容三组二元对立元素的高度协调统一。现代织锦已经超出普通的艺术作品,具有了文化的、政治的、传播的价值,既而實现了科技→艺术、原创→版权衍生、实用→纯艺术的多重超越,最终完成了织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总之。现代织锦在每个维度都做到极致,但是,只有多维度的评鉴,才能全面客观而不失精深细微。三个维度在互相交融中形成一种共生的强大张力。在后现代阶段,“设计事实上是一种以现代科技、设计手段和形式,找回传统、历史和人性温情的设计运动,即以新的、现代的方式回到传统。它不是复古式地回到传统,也不是抛弃传统走向现代,而是在二者的对接、融合中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设计文化和设计世界”。到精神世界中寻找生命寄托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创意设计审美科技
诚诚&嘟嘟成都生活
首届山西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火热进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