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19-12-23刘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刘璐

摘 要:渗透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该理解学生,并且遵循他们自然的成长规律,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补充。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最大乐趣,才更利于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有鉴于此,本文特意总结了几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旨在促进语文教育长远规划进程的持续加快。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 实践研究

引言

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语文教学,是新课改的最新要求,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而言可以产生积极地影响。学生做了课堂的真正主人,他们活跃着语文思维,挑战着未知领域,教师引用趣味的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完善认知体系,如此一来,便能发挥好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小学语文教师不能过多地干扰学生思考问题,有的时候,给予学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其核心素养培育任务的完成才会变得异常高效。

一、培育小學语文核心素养的价值体现

时代教育创新步伐的持续加快,使小学语文教师摒弃了应试教育观念,重新确立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通过重难点问题的介绍,启发他们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这是教师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1]。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教学体系中融入核心素养,一方面可以借用情感的力量,使学生深入挖掘到语文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接受中感悟,感悟中成长,并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典型的事物,使学生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判断习惯,了解经典教育的意义,思想逐渐发育成熟,努力奋斗后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的合格学生。落实了核心素养,学生具备了健全人格,他们带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这不正是基础教育现实意义的一种表现吗?小学生群体必须接受核心素养的教育,他们对待生活更加热爱,主动追求美好事物,将在无形中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取得良好的课改成效。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策略

1.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我们教师要对教学活动作出整体的规划,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是必要前提。有了完整的教学设计,根据目标提炼出与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内容,学生们接受起来会更容易[2]。例如,《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两篇文章都点明了中心,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从结构上进行分析,从记叙方式上进行研究,让学生尝试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了解各自的语言风格。紧接着,教师要将重点、难点知识的生成过程直观展示在学生眼前,鼓励他们自读自悟,从而掌握思想方法,在体验的同时形成核心素养,慢慢产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崇高品质。

2.灵活拓展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的学习,要求教师灵活的拓展知识,帮助学生积累下丰富素材。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语文课程设立应该具备综合性特征,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实践活动结合为一体,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即是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以生为本”思路落实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要想发挥保障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例如,《葡萄沟》这篇课文的学习,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是:(1)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游览一番葡萄沟,在情感的世界中感悟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课件出示图片,形容什么是“五光十色”,引导学生练习组词,并说:“看到这么多葡萄,你有什么感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后表演与新疆老乡亲切会面的课堂剧,过程中沟通学生,提出“你知道维吾尔是什么意思吗?”“你能领悟到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吗?”“有机会,你想去葡萄沟看看吗?你会对新疆老乡们说些什么?”……特定情境中进行交际,把语言变得灵活起来,鼓励学生创造、想象、感悟,文字积累的同时产生了情感的共鸣,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这样的教学真实有效,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形成效率也越来越高。

3.不断改善学习方法

我们可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活动情景当中,使学生参与其中而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3]。例如,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带领组织学生出游,更好地贴近自然,去田野间观察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孩子是怎样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的,这样让学生处在真实的环境下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认识许多新鲜的事物。再如,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师不妨让学生到教室外去观察爬山虎,并提问学生爬山虎究竟有没有脚,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对课文大意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然后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创设情境教学改变传统教学中“教教材”的模式,而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体会到真实的感受,同时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4.借助多元教学范例

核心素养的教育不仅在于教学的根基上,还应体现在教学案例的应用上。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优秀经验带来的便利条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借助同类的教学范例,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入的体会[4]。在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闪光点,落实教学目标与传统文化间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相似的游记性文本进行类比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的认识,同时能够在类比中发现文本的异同,逐步形成自己的分析思路,借助以往的经验,加上借助其他渠道进行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做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这里合作研究的形式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研究同一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摒弃应试的教育观念,增强他们的核心素养。有义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突破自我,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体会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最终踏足新的领域,彰显人生最高价值。

参考文献

[1]段淑萍.试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J].小作家选刊,2017(33):226-226.

[2]汪振德.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教育,2017(43):49-50.

[3]刘江.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计划[J].教育专区,2016(05):113-114.

[4]胡晓蓉.浅谈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学报周刊,2015(12):87-88.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培养策略核心素养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