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LC12010V1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的设计与开发

2019-12-23周达左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31期
关键词:通信窄带

周达左

摘要:现有的电力载波通信分为宽带电力载波、窄带电力载波两种通信方式,宽带电力载波通信距离短,频谱范围大,应用于短距离小范围内的、数据量大的通信领域,其成本高昂,难以推广应用。目前市场主体为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窄带通信模块通信距离长,传输数据量能够满足电力通信数据量要求,因此得到大量推广,但是目前市场存在的国外窄带电力通信模块在通信载波频率、通信速率、路由协议等方面不能满足国内国际的通信标准,从而对电力载波通信的稳定性实时性带来影响。国外的电力载波芯片在国内电网适应能力差,效果不理想,不能够符合中国本土的电力环境需求。

关键词:窄带;电力载波;调制解调;通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1-0024-03

低压电力线载波PLC(Power Line Carrier)通信技术是以低压配电线(380V/220V电力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数据或语音等传输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由于供电网络本身是一种方便、低成本、高可靠性的通信媒介,使得电力载波通信变得方便、成本低、易实现。随着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载波通信已大量应用于远程抄表、路灯智能控制等远程控制系统中。

1电力载波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力线为信道的安全可靠的载波通信模块,该模块利用FSK调制方式对所传输信息进行调制,调制好后通过耦合方式耦合到电力线进行信号传输,接收端通过耦合方式把传输过来的调制信号接收到模块上面,然后用FSK解调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还原出所传递的信息。该模块整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载波通信模块包含:1)信号隔离部分;2)信号接收滤波部分;3)信号发送功率驱动部分;4)频带信号解调部分;5)基带信号调制解调部分。

信号隔离部分1接收电力线上传播的高频载波信号,其信号送入信号接收滤波部分的R3,信号隔离部分由电容C1、耦合变压器L5、浪涌保护二极管D2组成,C1的一端与电力线L连接,另一端与L5的初级连接,用于隔离50Hz交流电,L5初级的一端与c1连接,另一端与电力线的N端连接,用于将高频信号耦合到信号接收滤波部分及信号发送功率驱动部分,D2-端与L5的次级连接,一端与地连接,用于吸收电力线上的浪涌电压电流,保护后级电路。

信号接收滤波部分2接收信号隔离部分传来的高频载波信号进行滤波;载波信号由R3引入,然后经过二阶带通滤波其滤波送入后级电路,其包括阻尼电阻R3、串联谐振L2、C6,并联谐振L3、c7,限幅器D3、D4,耦合电容C17;其R3的一端与L5次级一端连接,另一端与L2的一端连接,R3用与阻尼信号的震荡,L2的一端与R3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c6的一端连接,与C6构成串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120kHz,C6的一端与L2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L3、C7、D3的阳极、D4的阴极、C17的一端连接,LJ3的另一端与c7的另一端连接到地,构成并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120kHz,D3的阴极与D4的阳极连接到地,两者构成了信号限幅电路,放置接收的信号幅值过大破坏后级接收电路;C17的另一端与频带信号解调部分中的U2的16脚相连,为信号耦合功能。

1.1基带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基带信号调制解调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该部分完成基带信号的解调、基带信号的调制、路由协议的执行及其他终端任务的执行,其由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显示电路组成;u1的1脚与R10、C10的一端连接,C10的一端与电源连接,R10的一端与地连接,构成u1的复位电路;u1的4脚与X3的一端、C19的一端连接,u1的5脚与X3的另一端、C20的一端连接,C19的另一端与C20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构成UI的主频源电路;u1的7脚与D5的阴极连接,D5的阳极与R17的一端连接,R17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构成基带接收解调显示电路;UI的8脚与D6的阴极连接,D6的阳极与R18的一端连接,R18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构成了基带信号调制发送显示电路;U1的9脚与频带信号解调部分4的U2脚的14脚连接,接收基带信号,进行解调;U1的12脚与频带信号解调部分4中R9的一端连接,给予本振信号;u1的11脚与信号发送功率驱动部分3中R7的一端连接,把基带调制好的信号送入驱动电路;u1的20脚与C21的一端、电源连接,C21的另一端与地连接,构成u1的电源电路;u1的10脚与地连接为系统u1提供地;u1的2脚、3脚为调试输入口。

图2为基带信号调制解调部分原理图。

1.2频带信号解调原理

频带信号解调原理如图3所示,对接收到的载波信号进行频带解凋,解调出的基带信号输入到基带信号调制解调部分5,其包括集成电路U2,电阻R9、R11-R16,电容c8、C9、c11-C16,电感L4,陶瓷振荡器X2,滤波器X2。U2的16脚与信号接收滤波部分的C17脚连接,把信号引入到U2中进行信号解调;U2的15脚与地连接,U2的14脚与R12的一端连接接人基带信号调制解调部分5中的u1的9脚,U2的12叫与c11的一端连接,c11的另一端与U2的11脚、R13的一端、R11的一端连接,R13、R12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R12、R13为上拉电阻为输入输出提供驱动,R11的另一端与R14的一端、U2的10脚连接,R14的另一端与C14的一端连接,C14的另一端与R16的一端、C15的一端连接;R16的另一端与U2的9脚连接,C15的另一端与地连接,U2的1脚与c9的一端连接,C9的另一端与L4、c8、R9的一端连接,L4、c8的另一端与地连接,R9的另一端与基带信号调制解调部分的ul的12脚连接,R9、L4、C8、c9构成了谐振腔,让本振信号由方波转化为正弦波信号输入U2,为U2提供本振信号;U2的3脚与X1的1234脚连接,x1的5脚与U2的5脚连接,x1完成了混频信号的滤波,U2的6脚与C12的一端连接,C12的一端与电源连接,U2的7脚与C13的一端连接,C13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U2的8脚与R15的一端、X2的一端连接,R15的另一端、X2的另一端与电源连接,C16的正极与电源连接,负极与地连接,C12、C13、R15、X2、C16构成U2的混频信号的基频信号源。图3为频带信号解调部分。

1.3信号发送功率驱动原理

信号发送功率驱动原理如图4所示,功率发送由基带信号调制解调部分5发来的调制信号;其包括D类功放及D类功放功率限制电路组成,其D类功放由串联谐振电容电感C2、L1,阻尼电阻R1、R2,功率驱动MOSFETV1,信号耦合电阻电容1t4、R7、c5,泻放二极管D1组成;其中R7的一端与基带信号调制解调部分5的u1的11脚连接来接收信号,另一端与v1的2脚C5的一端连接,输入信号至功率驅动v1,C5的另一端与v1的5脚、D1的阳极、R4的一端连接,将信号送人v1,v1的4脚与R4的一端、D1的阴极、R5的一端、C3的一端、C4的正极、V2的集电极连接,v1的1脚与地连接,v1的3脚与R2的一端连接,v1的6脚与R1的一端连接,构成D类功率放大器,R1的另一端与R2的另一端、u的一端连接u的另一端与c2的一端连接,C2的另一端与L5的次级连接,u、C2构成串联谐振电路谐振频率为120kHz,把信号输送到耦合变压器端。功率限制电路由R5、c3、c4、R6、R8、V2组成,其中R5的另一端与c3的另一端、c4的负极、R6的一端连接,R6的另一端与V2的基极、R8的一端连接,R8的另一端与V2的发射极、电源的正极连接,c4的大小及R6、R8的比例大小决定了驱动的最大功率。

2结束语

基于PLCl2010V1的窄带电力载波通信模块借鉴了市场上其他产品的研究成果,从通信载波频率、载波冲突规避两个方面进行技术更新,使得载波通信的稳定性,通信成功率得到很大提高,以适应将来载波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通信窄带
提高热轧窄带钢Q355B性能稳定性实践
热轧窄带钢Q345B微合金化生产实践
基于FPGA的窄带DDC时分复用技术的研究实现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基于“一级调度、两级运维”的通信管理体系研究①
对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研究
基于压缩感知的窄带干扰重构与消除
基于边带相关置换的BDS抗窄带干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