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陶同行,落在生活
2019-12-23丁晶
丁晶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学校越来越重视综合实践课程。因陶行知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符,所以,认识、学习及应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针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4-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0-011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它要求人们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态度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诸多变化和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2017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動课程的课程性质。从《纲要》中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日常生活,其活动方式以学生直接体验、探究及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最终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是这么界定的:“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的变化就是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依据陶行知的理论,教育必须在学生真实生活中开展,有生活就有教育的存在。
不难发现,《纲要》的要求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在特征、目标和作用等方面是相接近的。
一、选题从日常生活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题主要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进行生活实践的同时对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加快其心智成熟,其不仅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相符,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成长的规律。所以,教师需要将学情调查和教情调查工作做好,这样除了能够更好地设计主题活动,还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另外,学生在生活认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所以需要通过设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在教师引导下,结合实际,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畅谈个人的观点,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解决问题和完成项目的过程,观察日常生活提出问题成为关键。以问题为引领,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头脑风暴、小组商讨等活动,在教师的启示中,融合真实情境,运用“增、补、删、减”的方式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在于挖掘题材。过去,综合实践活动过分地关注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一度被错误地认为,活动的主题一定要新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福建省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在开展了“纳米与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活动后,教师们深有感触,大家原以为这些科技知识学生会感兴趣,可以培养学生对高科技、对新事物的兴趣和创新精神,结果大相径庭:教师带着学生收集这方面的资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因为纳米在生活中并不被人们所了解,而且应用也不是很多,距离学生的生活“过远”从而导致研究很难开展,最后不得不就在网上查找一点资料交流总结一下就草草结束了这个主题。教师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弄得精疲力竭,学生也在忙忙碌碌中收效甚微,出现了“时间>效益”的情况。
我校在反思之后,认识到一点:新颖的未必是适合学生的,这种舍近求远的活动距离学生太远,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后来在选择“小陀螺,转起来”这一主题活动就是笔者和学生们针对我校学生数量多、校园面积小、活动场所少的具体情况共同探讨课间游戏方式的过程中选定的,大家摒弃了跳绳、踢毽子等常见课间活动,缩小选题范围,最终商定以“小陀螺,转起来”为活动主题。
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经常听到他们埋怨每天使用的胸卡不好用,因此,就让笔者想到了开展一次改造胸卡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寻找自己所佩戴的胸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然后运用缺点改进法对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训练,通过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创意设计中天马行空、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活动在实践生活中开展
为了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在确定了活动主题后,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其学习。如果还是拘泥于以书本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活动,明显是错误的,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定义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诸如旅游考察、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网上查找资料、写研究报告、文艺表演之类的活动也带有一定的实践性,但是教师绝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仅定位在这些内容与形式上,更不能让活动停留在单一的看、查、问、写、唱跳上,而是要通过实践活动,体现“知与行”“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与统一,从而让学生全情投入,去探究、去创造。如《纲要》中提到的职业体验活动、游学活动、社区服务等与社会接轨的活动。当然,小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开始可以先由教师列出具体要求,让学生在逐步达到要求的过程中,提高认知。
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教学组织形式优化的重视程度,深入探究教学渗透方法,从多个角度联系学生的生活,不断创新和改进实践活动,激发他们自主积极参与。在活动开展期间,利用数据分析、实地观察、讲解、课堂演绎及案例展示等方法增加学生视觉新鲜感。教师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思维,有针对性地展现出来。例如,在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性用品展示活动时,上课之前,笔者布置活动要求,让学生对一次性用品进行收集,向全班同学展示。活动开始后,学生根据物品种类将所有物品分开,包括纸杯、筷子、包装盒等。笔者分发活动设计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完成统计表,从而得出每个家庭每周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再通过该方法估计一年的使用数量,然后提出全国大约4亿家庭,一年使用量大约是多少?学生通过讨论方法获得数据,意识到社会浪费现象显著。利用生活调查方法并获取一定数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习活动开展期间,除了可以触动他们的心灵,同时也可以提高认知。
在组织班级吉尼斯活动时,笔者先解读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然后尝试创建班级吉尼斯纪录。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纪录进行申报,教师作为评委进行审核,明确这一纪录,并颁发有关证件,将该项活动以制度化形式展现出来,定期进行评选。通过这个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突显教学成果,此外还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积极性。学生为创造新的纪录,主动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生活体验认知的提高。
三、能力在教学做合一中提升
陶行知理论中 “教学做合一”指出,教与学的中心均是学生,而核心因素是“做”,将“做”视为中心設计活动内容,与学生成长认知基本规律相吻合。
“做”体现的方面较多,对于小学生来讲,应及早树立生活认知,明确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事、人,主动融入社会及家庭生活中,通过参与实践进而产生有形感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认知的重要性。所以在活动中,笔者经常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测量、调查、操作、实验等方式投入学习,获得了直观的体验,从而提升自身能力。
例如,组织“奇妙的绳结”这一活动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了解绳结的种类。然后带领学生制订活动计划,让学生通过自由查阅资料、向其他人请教打绳结的方法等学习各种绳结的打法,然后整理相关内容,最后通过小组汇报方式阐述自己学习到的打绳结的方法等。
开展“小陀螺,转起来”主题活动时,在制作陀螺环节,笔者先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三样材料自己尝试制作,然后再请一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笔者再用相机概括具体步骤、方法,尝试探索制作的过程比得出最后的结论更重要。
在“缤纷蝴蝶显身手”中,笔者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们感受生活中千姿百态的蝴蝶,激发学生们原有的知识储备,为学生们创作缤纷蝴蝶图提供了直观的指导,整堂课采用了师评、生自评、生生互评的方法,让学生们经历了观察、尝试、创新、反思等一系列的活动。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初步形成友好合作及与人分享的意识,激发了他们的热情,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和动手的能力。
四、资源在家校合作中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主体不仅仅限于学校和教师,还源于家长。家长多样的职业、丰富的阅历和专长的差异性都能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宝贵资源。家长资源如果开发得当,不仅能弥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物质资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改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匮乏的现状。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教师进行合适的引导,家长予以足够的支持。只有这样有机融合,共同努力,才可以取得显著成效。例如,在《安全用电》这个主题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一系列的延伸训练,节约使用家电的方法有哪些?安全用电的方法是什么等,让学生将日常做法以笔记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在班级中讨论。学生要想在全班面前展示则会积极整理。展示笔记初始阶段,学生将自己的做法展示出来,然后笔者再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归纳出节约用电方法和安全用电对策,评价学生总结状况,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并学习。通过该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的调查整理能力。
家长还有更深层次的参与形式,如成立家长资源库,与家长合作开发课程资源等。从事旅游行业的家长,可以协助开发与研学活动相关的主题;从事种植白茶、紫菜等方面工作的家长可以开发出相关的主题活动;从事教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家长可以与教师一道参加策划活动。家长不再是“局外人”和“旁观者”,而是成为“支持者”和“参与者”,甚至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策划者”。
总而言之,只有对陶行知教育理论深入分析和了解,才可以将其合理应用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所以,教师应不断完善、创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主动学习,提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京京.陶行知社会教育实践思想探析——以育才学校为中心的考察[J]. 教育探索,2017(2):4-7.
[2]段晶晶.试论综合实践活动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2017(12):6-7.
[3]张明凤.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下小学“真”课堂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18):51-53.